俗話說“二抬四翻六會坐, 七滾八爬周會走”, 您的孩子生長發育正常嗎?母嬰專家指出, 嬰兒8種異常行為需要看醫生, 我們務必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行為發展, 最好是定期做保健, 如出現異常及時就醫。
嬰兒8種異常行為需要看醫生
嬰兒出生之後的一年時間裡, 生長發育的速度是驚人的, 無論是身高體重的快速增加, 還是大運動發育的快速發展, 或是精細動作的不斷變化等, 都會讓爸爸媽媽覺得幾乎是“一天一個樣”。 對於細心的媽媽來說, 寶寶的生長發育口訣恐怕是滾瓜爛熟, 並時刻檢測孩子的生長發育,
Advertisiment
那麼, 寶寶出現什麼情況才算是行為發育異常呢?趙喆指出以下8種情況可能預示著寶寶神經行為異常:
(1)3個月以內整天昏昏欲睡, 不容易喚醒;吸吮能力差;哭聲異常, 表現為哭聲無力或發直, 有時為尖叫。
(2)3個月以後俯臥不能抬頭, 雙手總是握拳狀。
(3)3個月後還不會微笑, 對周圍不關心, 不看周圍物品或對周圍聲音無反應。
(4)4-5個月時仍不會將手放入口中, “注視手”的動作持續存在, 6個月以後也不消失。
(5)7個月仍不會咀嚼或吞咽困難。
(6)8-9個月仍不能坐穩。
(7)9個月時雙手仍會不能在胸前握在一起玩。
Advertisiment
(8)9個月後仍對周圍缺乏興趣, 注意力不集中, 對玩具的興趣也很短暫, 不會玩玩具。
寶寶行為發育 家長訓練少不了
雖說孩子的很多技能是天生的, 但如果家長不給予良好的生長環境, 比如就讓孩子一整天睡在床上不讓孩子出來活動, 那麼孩子的生長發育恐怕也是會滯後的。 趙喆建議家長應該根據寶寶的生長發育特點, 幫助寶寶進行訓練, 有利於孩子的生長發育。
大運動訓練:0-3個月幫助孩子練習抬頭;3-6個月練習側身、扶著寶寶站在懷裡跳躍;7-9個月練習獨坐、爬行;10個月練習扶欄杆站起、坐下和橫走;12-15個月練習獨自走路;
精細動作訓練:5-6個月讓孩子練習伸出手抓面前的玩具;6-9個月練習兩手傳遞玩具,
Advertisiment
母嬰小編溫馨提示:知道了嬰兒8種異常行為需要看醫生, 為了保證寶寶的生長發育, 我們要注意以上的事項。 如家長發現孩子出現異常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醫生會通過科學的篩查來進行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