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您還是“圈養”教育嗎?

    獨生子女容易被“圈養”, 成為“溫室里的花朵”, 經不起風雨和挫折, “放養”教育則提倡家長帶著寶寶走出家庭, 融入自然和社會的生態環境之中, 為寶寶提供寬廣的成長空間, 這是一種科學的、開放的教育觀念與方法。 “放養”的寶寶讓家長更放心, 他的人生起點也放飛得更高。 善于“放養”的家長能夠較好地解放寶寶的全部身心, 做到:放手、放腳、放眼、放腦。

    放手

    寶寶的智慧“長”在手指尖上, 他的手的精細動作的發展直接刺激大腦的發育。 除了鼓勵寶寶涂涂、剪剪、寫寫、畫畫以外, 還應該在日常生活中為他提供大量的鍛煉機會。

Advertisiment
例如, 逐漸培養寶寶自己拿勺用筷, 自己穿衣系扣, 自己收拾整理, 這些生活自理活動都會鍛煉寶寶手指的靈活程度, 因此, 家長平時要減少包辦代替, 鼓勵寶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雖然他做得不夠完善, 也要給他自己嘗試的機會。 家長放手行越多和越早, 寶寶的進步將會越大。

    放腳

    1歲左右的寶寶就已經開始蹣跚學步, 這意味著寶寶從此在探索世界的道路上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和主動性, 寶寶特別喜歡自己走、自己跑, 可是不少父母擔心寶寶摔著、傷著, 就限制寶寶的身體運動。 實際上, 寶寶的大肌肉運動涉及到大腦與身體的協調性, 促進寶寶自信心與好奇心的發展, 因此家長應該支持寶寶放開腳步大膽探索。

Advertisiment

    放眼

    眼睛是寶寶獲得信息的重要渠道, 讓寶寶走出狹窄的生活空間, 放眼觀察大自然, 閱讀圖畫書, 會使他積累大量的感性經驗, 促進形象思維的發展, 為提高他的思維水平打下基礎。

    放腦

    寶寶沒有先入為主的思維限制, 他常常按照自己的感覺去感知和操作物品, 他可能把太陽涂成綠色, 把頭畫得比身體還大。 家長要尊重寶寶的思維, 不要以自己的想法來取代寶寶, 呵護寶寶開放的大腦思維活動。

編輯:小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