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認識周圍事物或與他人接觸的過程中, 對任何人、事、物, 都不是無動於衷、冷酷無情的, 而總是表現出某種相應的情感, 如高興或悲傷、喜愛或厭惡、愉快或憂愁、振奮或恐懼等。 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感或心情, 在正常範圍內, 對健康影響不大, 也不會引起什麼病變。
《黃帝內經》裡說:“有喜有怒, 有憂有喪, 有澤有燥, 此象之常也。 ”意思是說, 一個人有時高興、喜笑, 有時發怒、有時憂愁、有時悲傷, 好像自然界氣候的變化有時候下雨、有時候乾燥一樣, 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但是, 內外刺激引起的七情太過, 則能導致人發生多種疾病。
Advertisiment
指狂喜。 舊時有所謂“四喜”:十年久旱逢甘露, 千里他鄉遇故知, 和尚洞房花燭夜, 捐生金榜題名時”。 這種突然的狂喜, 可導致“氣緩”, 即心氣渙散, 血運無力而瘀滯, 便出現心悸、心痛、失眠、健忘等一類病症。 成語“得意忘形”, 即能說明由於大喜而神不藏, 不能控制形體活動。 清代醫學家喻昌寫的裡記載了這樣一個案例:“昔有新貴人, 馬上揚揚得意, 未及回寓, 一笑而逝。 ”中牛皋因打敗了完顏兀術, 興奮過度, 大笑三聲, 氣不得續, 當即倒地身亡。 可見過喜對人體健康不利。 有一個患急性心肌梗塞的女病人, 經過住院治療, 病情已經好轉。 出院的那一天, 她突然見到遠在千里之外的女兒從外地趕來接她, 興奮過度而倒在地上死了。
Advertisiment
是指憂愁、苦悶、擔心。 表現在情緒上, 失去歡樂, 悲傷慟哭, 氣怯神弱。 輕者, 愁眉苦臉, 悶悶不樂, 少言少語, 憂鬱寡歡, 意志消沉, 獨坐歎息;重者, 難以入眠、精神萎頹或緊張, 心中煩躁, 並會導致咳喘、噎逆、嘔吐、食呆、失眠、便秘、陽痿、癲癇等症, 甚至誘發癌症或其他疑難重症。 俗話說:“多愁多病, 越憂越病”, “憂愁煩惱, 使人易老”、“愁一愁、白了頭”。 事實上正是如此, 東周伍子胥, 因無計闖過昭關, 一夜之間愁白滿頭青發;唐代文學家柳宗元, 才華出眾, 但由於遭到打擊, 長期被貶, 沉悶、憂鬱的貶謫生活, 把柳宗元折磨得形容憔悴, 體質虛弱, 得了毒瘡又患霍亂, 47歲就含恨長逝了。
怒指暴怒或怒氣太盛。
Advertisiment
思是集中精神考慮問題, 但思慮過度也會導致多種病症。 其中最易傷脾, 脾胃運化失職, 則食欲大減, 飲食不化, 故中醫有“思慮傷脾”之說。 據記載, 齊閔王因為思慮過度, 損傷了脾胃功能, 以致積食內停, 久治不愈, 後經文摯用激怒的方法, 令其吐出胃中積食而告愈。
Advertisiment
是指悲傷、悲痛、悲哀。 如幼年喪母、中年喪偶、老年喪子;或者是失戀;或者是丟失了心愛的珍貴物品, 或者是遭劫受災, 等等, 都會感到非常難過和傷心, 傷心到極點便會變成沮喪和絕望。 總之, 悲的產生與失去所追求、所盼望的事物和目的有關;悲哀的程度與失去的事物的價值有關。 若悲哀太甚, 可致心肺鬱結, 意志消沉。 正如《黃帝內經》所說:“悲則氣消。 ”悲痛欲絕, 還能引起昏厥或突然死亡, 容易悲傷的人, 比其他人更容易得癌症或別的疑難重症。
驚是指突然遇到意外、非常事變,
Advertisiment
是指恐懼不安、心中害怕、精神過分緊張。 例如臨深淵、履薄冰、人將捕之等。嚴重者亦可導致神昏、二便失禁。中醫認為,恐懼過度則消耗腎氣,使精氣下陷不能上升,升降失調而出現大小便失禁、遺精、滑泄等症,嚴重的會發生精神錯亂,癲病或疼厥。恐與驚密切相關,略有不同,多先有驚而繼則生恐,故常驚恐並提。然驚多自外來,恐常由內生。
綜上所述,七情太過可致病。太過,主要指兩種情況:一種是情緒波動太大,過於激烈,如狂喜、盛怒、驟驚、大恐等突發性激烈情緒,往往很快致病傷人;另一種情況是七情持續時間太長、過久,也會傷人致病,如久悲、過於思慮、時常處於不良的心境,皆可積而成病。
例如臨深淵、履薄冰、人將捕之等。嚴重者亦可導致神昏、二便失禁。中醫認為,恐懼過度則消耗腎氣,使精氣下陷不能上升,升降失調而出現大小便失禁、遺精、滑泄等症,嚴重的會發生精神錯亂,癲病或疼厥。恐與驚密切相關,略有不同,多先有驚而繼則生恐,故常驚恐並提。然驚多自外來,恐常由內生。綜上所述,七情太過可致病。太過,主要指兩種情況:一種是情緒波動太大,過於激烈,如狂喜、盛怒、驟驚、大恐等突發性激烈情緒,往往很快致病傷人;另一種情況是七情持續時間太長、過久,也會傷人致病,如久悲、過於思慮、時常處於不良的心境,皆可積而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