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情感故事:不敢生孩子的女人

結婚三四年, 她一直感受不到丈夫的存在。 這樣不靠譜的男人, 她敢為他生孩子嗎?

婆婆催著生孩子, 她卻偷吃避孕藥

丁潔和劉奎在諮詢預約表上寫著“婚育問題”。 果然, 劉奎一上來就說:“我們結婚三四年了都沒孩子, 去醫院檢查雙方身體都沒問題。 我媽說, 不行就看看心理醫生吧……”

丁潔大聲說:“你成天不在家, 你媽天天逼我, 跟你一起過日子, 我早就覺得沒意思了!我就算能生也不願意生!我看也別折騰了, 乾脆離了算了!”

劉奎也生氣了:“離就離!你愛生不生!”

眼見諮詢一開始就陷入僵局, 我只得先瞭解一些基本狀況:劉奎是市隊的網球運動員,

Advertisiment
常年在隊裡訓練, 每個月只有幾天假。 多數時候, 丁潔是和婆婆一起生活的。 在她眼裡, 婆婆特別厲害, 很難伺候。

一聽到妻子對母親的評價, 劉奎不客氣地說:“那是因為你太貪玩, 從來都不肯在家好好待著。 開個網店, 還是我媽無償幫你做客服。 結婚三四年了, 你做過幾頓飯, 賣過幾件衣服?”

我正要說話, 劉奎突然接了個電話, 撇下一句“隊裡有急事”就走了。 丁潔洩氣地坐在沙發上, 幽幽地說:“您看, 每到關鍵時刻, 他就這樣逃了……”

劉奎離開後, 丁潔扯了扯褶皺的衣角, 呆呆地說:“每次他回家, 他媽都恨不得立刻把他趕進屋, 逼我們上床造人。 其實, 每次做☆禁☆愛之後, 我都偷偷吃避孕藥。 我不想這樣,

Advertisiment
可是, 害怕一旦生了孩子, 自己就被孩子拴住什麼都幹不了, 那我這輩子就完了!他這個人就知道和稀泥, 沒啥責任感, 一點兒忙都幫不上……唉, 婆婆又很厲害, 我是敢怒不敢言啊……”

我仔細地觀察丁潔的表情, 對婆婆陽奉陰違的內疚、恐懼, 對丈夫的失望、憤怒, 以及對未來的擔憂都寫在臉上, 但是這些問題都是需要她面對的。 我對她說:“你告訴我這個秘密, 絕不是因為一時衝動, 而是因為心理壓力太大, 自己已經承受不住了。 現在, 有兩個選擇擺在你的面前:要麼, 把婆婆、老公都請來, 大家一起解決問題;要麼, 你繼續忍下去, 裝下去, 在婚姻裡埋一顆定時炸彈。 你自己考慮一下吧!”

三個人, 三個心思

第二次諮詢時, 丁潔是挽著婆婆的手進來的,

Advertisiment
劉奎跟在她們身後。 進門後, 她先把婆婆扶到“正座”, 然後自己小心翼翼地在沙發一角坐下。 再看劉奎, 還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

剛剛坐穩, 丁潔的婆婆就說:“小潔說了, 您可以幫我們調整家庭氛圍。 氛圍好了, 才容易懷孕!”

很明顯, 婆婆是被丁潔“哄”來的。 我問她:“劉奎上次說, 好像是您催他們要孩子?”

丁潔婆婆馬上說:“是我, 沒錯!我是希望養個孩子, 別一個天天往外跑, 另一個回家就玩遊戲, 搞得我像個保姆一樣, 伺候他們兩口子。 如果那樣, 我寧可伺候孫子。 ”原來, 她對生活也不滿意, 想通過孩子出生來擺脫現在的困境。

三個人, 三個心思。 婆婆催促生孩子, 好擺脫家務, 專心伺候孩子;媳婦怕生孩子被拴住, 遲遲不肯生;丈夫呢,

Advertisiment
一直沉默。

為了逼劉奎表態, 我決定刺激一下他。 我問丁潔:“上次, 你說自己‘敢怒不敢言’, 我挺有感觸的。 心理治療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就是促進家庭成員間的交流。 你願不願意試試把以前不敢說的話說出來?現在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丁潔鼓足勇氣, 說:“媽, 要不要孩子, 我……沒考慮好!”

丁潔的婆婆沒想到這個話題和她有關, “噌”地一下挺直了腰, 皺著眉, 問:“你是什麼意思?”

面對婆婆的強勢, 丁潔立刻把頭低了下去:“自始至終, 都是您在說要孩子的事兒, 劉奎一次都沒和我商量過。 好幾回, 我想和他談談, 他都說‘等你能懷上了再說吧!’我相信早晚可以懷孕的, 但是懷孕之前, 必須把這事兒說清楚。 我害怕指望不上劉奎, 要一個人帶孩子太辛苦……”

Advertisiment

“你怎麼那麼自私呢?”丁潔的婆婆突然打斷了她的話, 幾乎是用手指點著兒媳婦的額頭, 一頓呵斥, “孩子我能幫你帶啊!你怎麼只想著自己呢?”

這一次, 劉奎實在看不下去了, 說:“你倆別吵了行不行, 還讓不讓人消停啊!”他的話發揮了作用, 婆婆停止指責, 卻賭氣地把頭扭向一邊。 丁潔輕輕地舒了口氣, 卻再也不敢提剛剛的話題了。

塑造姿態, 修復心靈

強勢的婆婆、討好的兒媳、和稀泥的丈夫, 這三個人是一個組合, 缺一不可。 在丈夫缺席的情況下, 婆婆一發飆, 兒媳立刻討好, 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 只能私下搞些小動作消極抵抗。 這種無效的溝通模式, 導致問題永遠無法解決。

一般來說, 我們不僅在用言語溝通, 也在用表情和肢體語言加重溝通的效果。 丁潔的婆婆聽到媳婦和自己有不同意見,立刻進入戰鬥狀態:面紅耳赤、叉著腰、怒目而視。她本想用激動的表達說服對方,丁潔卻只能看到她的憤怒,反而忽略了她想表達的本來意思。另外,丁潔總是低著頭縮在一旁,讓她自己想要說的話缺少力度。所以,要想改變溝通的效果,先要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塑形”。

我讓丁潔和婆婆練習一種新的溝通姿態:“你們不妨試試這樣,把手自然地放在腿上,面對面地坐著,抬起頭自然地看著對方,然後想想要和對方說什麼。感到緊張時,可以揉揉雙手或者深呼吸一下,等身體姿態調整到自然的狀態時再開口……”

在我的指導下,婆媳倆都調整了身體姿勢。丁潔調整得很快,說:“媽,我剛才沒說清楚,我不是不想要孩子,而是想和劉奎再好好地商量一下,畢竟撫養孩子不是一件小事。”

丁潔的婆婆點點頭,歎口氣,說:“我知道你的意思,自己兒子什麼樣,自己最知道。這些年,他就顧著訓練,家裡面有沒有這個人差不多。所以,你跑到外面不著家,我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連兒子都管不了,怎麼管兒媳婦?平時,我也就是發發牢騷。其實,要不要孩子是你們自己的事,你倆商量吧,我不逼你了,我說話算話!”

我問:“聽到婆婆的話,你有什麼感受?”

丁潔哽咽著說:“我很感動,而且覺得很輕鬆。她一說不逼我生孩子了,我反而對生孩子不那麼反感了。我可以為了孩子努力改變自己,不貪玩了,做一個好媽媽。可是,我還是擔心劉奎能不能承擔起一個父親的責任。”

婆媳倆的一番對話,在達成互相理解的同時,也把問題的焦點集中到劉奎身上,兩個女人都忍不住看向了劉奎。

想要孩子,就要學會承擔

“你們都看我幹啥?”劉奎被妻子和媽媽看得不自然,悻悻地說,“我一個月就在家待那麼幾天,你們指望我幹什麼?”

丁潔回應丈夫,說:“有些事,你在和不在很不一樣!”婆婆也說:“就算人不在,擺個態度出來也是好的啊!”

我趁機對劉奎說:“你看,本以為她們會自己磨合,結果鬧到了諮詢室來。現在,她們倆的溝通問題解決了,卻把全部的不滿和期望都轉移到你身上了,你覺得該怎麼辦?”

劉奎再也不能置身事外了,只得從沙發上坐起來,認真地問:“我就是不懂了,我不在隊裡的時間就都在家裡,你們還要我怎樣呢?”

我對丁潔和婆婆說:“他還是不懂兩者之間的分別,你們能不能想想,自己有什麼具體的需要?你們說得越詳細,他就越容易理解。”

丁潔想了想,說:“其實,你每天過得怎麼樣,在隊裡好不好,如果和我說一下,我就會感覺咱倆是在一起的。有時候,我心情不好也不敢告訴你,怕影響你訓練。說起來,媽都比你瞭解我,我好像不是嫁給你,而是嫁給了婆婆!你在隊裡要是不忙的話,可以主動聯繫我;回家後,多和我說說話。我都感覺不到你的存在,看不到你為這個家做努力,怎麼敢為你生孩子呢?”

“對啊,不要總是等到我們都快吵起來了,你才出來說話。要把工作做在前頭,會好很多!”丁潔的婆婆又補充了一句。

妻子和母親的話都十分中肯,劉奎開始沉思。我進一步解釋說:“在心理學的角度,有一個概念叫做‘在場’,和你說的‘在家’看著相似,實質不同。在場,是指你能夠參與到整個家庭生活中,並在和妻子、媽媽的互動中發揮一些作用。之前,她們感覺你人在心不在,所以才會對你感到失望。現在,她們無非是想讓你增加在場的時間。”

劉奎點頭,說:“道理我是懂了,之前總想著,反正我在家就待那麼幾天,她們的事兒還是不要摻和了,讓她們自己磨合去吧。現在看看,自己確實有沒做到的地方……”

趁著氣氛正好,丁潔直截了當地問丈夫:“你覺得,咱們現在適合要孩子嗎?”

劉奎反問:“那你覺得,我要怎麼做,咱們才適合要孩子呢?能不能把你的具體需要說出來?”

丁潔說:“我需要一種穩定的感覺,一種安全感。就是當我需要你的時候,你能夠管我們娘倆兒。我知道,你訓練比賽時身不由己,但是你可以幫我一起規劃一下生活,讓我知道困難的時候能夠找誰?我知道媽會幫我,可是你是我的丈夫,是我孩子的爸爸,未來的日子要咱倆一起過,我還是想和你一起商量。另外,你將來的職業發展,我也不確定……”

劉奎想了想,說:“嗯,我都快30歲的人了,最多3年,我就會退役。以前,一想到退役的事兒我就心塞,不想和你們說。退役後,我打算去學校做體育老師。以我的比賽成績,就算做不了大學老師,進中學應該沒問題。生孩子的事,其實我不著急,順其自然吧。如果我退役之前你懷孕了,可以請個保姆帶孩子,這樣你和媽都不用太辛苦;我退役後,和你一起帶孩子。等我回家了,一切都會好的……”

丁潔終於聽到了自己期待許久的承諾,眼睛亮了起來,連連點頭。

隨後,我們一起討論了“行為啟動”的策略,幫助劉奎增加“在場”時間。比如,劉奎在家的日子,每隔兩個小時就要提醒自己:“我在參與家庭生活嗎?我和妻子、媽媽互動了嗎?”如果連續兩次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劉奎就要放下正在做的事情,找些妻子或者媽媽能夠參與的事情來做。

我對劉奎解釋說:“這麼做雖然有些刻意,但是很有必要。劉奎,如果你適當地減少遊戲時間,和妻子多相處,哪怕是一起做做家務,都會增強丁潔對你的信心。她會把這種關心理解為,你們可以一同撫養孩子。”

丁潔點頭說:“對,總之,增加互動特別必要!”

劉奎特別自然地說:“好,知道了!”

另外,當婆婆感覺回到“指責者”的姿態時,就要提醒自己“放慢語速、心平氣和”,直到確定自己能夠平靜地表達問題,再開口說話。丁潔要儘量主動去承擔一些責任,比如,既然開了網店,就不要總是指望別人,可以多學習一些經營方法,花更多的時間在工作上。又比如,家裡的家務一直沒有明確的分工,丁潔可以和婆婆商量一下,挑自己比較擅長的活兒,幫婆婆減負。總之,不要等到惹怒了婆婆再去討好對方,換取和平。

離開諮詢室之前,丁潔的婆婆握住我的手,感慨地說:“以前,家裡的事好像一團亂麻,讓我心裡堵得慌,成天跟著兩個孩子著急上火。現在好多了,我們都知道自己要幹點啥了……”

我也很感謝這位老人對我的信任。在她這個年齡能夠走進諮詢室,勇敢地和兒子、兒媳一起解決問題,是非常難得的。我相信,只要每個人都願意改變,他們的家庭關係一定會更加融洽。 

丁潔的婆婆聽到媳婦和自己有不同意見,立刻進入戰鬥狀態:面紅耳赤、叉著腰、怒目而視。她本想用激動的表達說服對方,丁潔卻只能看到她的憤怒,反而忽略了她想表達的本來意思。另外,丁潔總是低著頭縮在一旁,讓她自己想要說的話缺少力度。所以,要想改變溝通的效果,先要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塑形”。

我讓丁潔和婆婆練習一種新的溝通姿態:“你們不妨試試這樣,把手自然地放在腿上,面對面地坐著,抬起頭自然地看著對方,然後想想要和對方說什麼。感到緊張時,可以揉揉雙手或者深呼吸一下,等身體姿態調整到自然的狀態時再開口……”

在我的指導下,婆媳倆都調整了身體姿勢。丁潔調整得很快,說:“媽,我剛才沒說清楚,我不是不想要孩子,而是想和劉奎再好好地商量一下,畢竟撫養孩子不是一件小事。”

丁潔的婆婆點點頭,歎口氣,說:“我知道你的意思,自己兒子什麼樣,自己最知道。這些年,他就顧著訓練,家裡面有沒有這個人差不多。所以,你跑到外面不著家,我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連兒子都管不了,怎麼管兒媳婦?平時,我也就是發發牢騷。其實,要不要孩子是你們自己的事,你倆商量吧,我不逼你了,我說話算話!”

我問:“聽到婆婆的話,你有什麼感受?”

丁潔哽咽著說:“我很感動,而且覺得很輕鬆。她一說不逼我生孩子了,我反而對生孩子不那麼反感了。我可以為了孩子努力改變自己,不貪玩了,做一個好媽媽。可是,我還是擔心劉奎能不能承擔起一個父親的責任。”

婆媳倆的一番對話,在達成互相理解的同時,也把問題的焦點集中到劉奎身上,兩個女人都忍不住看向了劉奎。

想要孩子,就要學會承擔

“你們都看我幹啥?”劉奎被妻子和媽媽看得不自然,悻悻地說,“我一個月就在家待那麼幾天,你們指望我幹什麼?”

丁潔回應丈夫,說:“有些事,你在和不在很不一樣!”婆婆也說:“就算人不在,擺個態度出來也是好的啊!”

我趁機對劉奎說:“你看,本以為她們會自己磨合,結果鬧到了諮詢室來。現在,她們倆的溝通問題解決了,卻把全部的不滿和期望都轉移到你身上了,你覺得該怎麼辦?”

劉奎再也不能置身事外了,只得從沙發上坐起來,認真地問:“我就是不懂了,我不在隊裡的時間就都在家裡,你們還要我怎樣呢?”

我對丁潔和婆婆說:“他還是不懂兩者之間的分別,你們能不能想想,自己有什麼具體的需要?你們說得越詳細,他就越容易理解。”

丁潔想了想,說:“其實,你每天過得怎麼樣,在隊裡好不好,如果和我說一下,我就會感覺咱倆是在一起的。有時候,我心情不好也不敢告訴你,怕影響你訓練。說起來,媽都比你瞭解我,我好像不是嫁給你,而是嫁給了婆婆!你在隊裡要是不忙的話,可以主動聯繫我;回家後,多和我說說話。我都感覺不到你的存在,看不到你為這個家做努力,怎麼敢為你生孩子呢?”

“對啊,不要總是等到我們都快吵起來了,你才出來說話。要把工作做在前頭,會好很多!”丁潔的婆婆又補充了一句。

妻子和母親的話都十分中肯,劉奎開始沉思。我進一步解釋說:“在心理學的角度,有一個概念叫做‘在場’,和你說的‘在家’看著相似,實質不同。在場,是指你能夠參與到整個家庭生活中,並在和妻子、媽媽的互動中發揮一些作用。之前,她們感覺你人在心不在,所以才會對你感到失望。現在,她們無非是想讓你增加在場的時間。”

劉奎點頭,說:“道理我是懂了,之前總想著,反正我在家就待那麼幾天,她們的事兒還是不要摻和了,讓她們自己磨合去吧。現在看看,自己確實有沒做到的地方……”

趁著氣氛正好,丁潔直截了當地問丈夫:“你覺得,咱們現在適合要孩子嗎?”

劉奎反問:“那你覺得,我要怎麼做,咱們才適合要孩子呢?能不能把你的具體需要說出來?”

丁潔說:“我需要一種穩定的感覺,一種安全感。就是當我需要你的時候,你能夠管我們娘倆兒。我知道,你訓練比賽時身不由己,但是你可以幫我一起規劃一下生活,讓我知道困難的時候能夠找誰?我知道媽會幫我,可是你是我的丈夫,是我孩子的爸爸,未來的日子要咱倆一起過,我還是想和你一起商量。另外,你將來的職業發展,我也不確定……”

劉奎想了想,說:“嗯,我都快30歲的人了,最多3年,我就會退役。以前,一想到退役的事兒我就心塞,不想和你們說。退役後,我打算去學校做體育老師。以我的比賽成績,就算做不了大學老師,進中學應該沒問題。生孩子的事,其實我不著急,順其自然吧。如果我退役之前你懷孕了,可以請個保姆帶孩子,這樣你和媽都不用太辛苦;我退役後,和你一起帶孩子。等我回家了,一切都會好的……”

丁潔終於聽到了自己期待許久的承諾,眼睛亮了起來,連連點頭。

隨後,我們一起討論了“行為啟動”的策略,幫助劉奎增加“在場”時間。比如,劉奎在家的日子,每隔兩個小時就要提醒自己:“我在參與家庭生活嗎?我和妻子、媽媽互動了嗎?”如果連續兩次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劉奎就要放下正在做的事情,找些妻子或者媽媽能夠參與的事情來做。

我對劉奎解釋說:“這麼做雖然有些刻意,但是很有必要。劉奎,如果你適當地減少遊戲時間,和妻子多相處,哪怕是一起做做家務,都會增強丁潔對你的信心。她會把這種關心理解為,你們可以一同撫養孩子。”

丁潔點頭說:“對,總之,增加互動特別必要!”

劉奎特別自然地說:“好,知道了!”

另外,當婆婆感覺回到“指責者”的姿態時,就要提醒自己“放慢語速、心平氣和”,直到確定自己能夠平靜地表達問題,再開口說話。丁潔要儘量主動去承擔一些責任,比如,既然開了網店,就不要總是指望別人,可以多學習一些經營方法,花更多的時間在工作上。又比如,家裡的家務一直沒有明確的分工,丁潔可以和婆婆商量一下,挑自己比較擅長的活兒,幫婆婆減負。總之,不要等到惹怒了婆婆再去討好對方,換取和平。

離開諮詢室之前,丁潔的婆婆握住我的手,感慨地說:“以前,家裡的事好像一團亂麻,讓我心裡堵得慌,成天跟著兩個孩子著急上火。現在好多了,我們都知道自己要幹點啥了……”

我也很感謝這位老人對我的信任。在她這個年齡能夠走進諮詢室,勇敢地和兒子、兒媳一起解決問題,是非常難得的。我相信,只要每個人都願意改變,他們的家庭關係一定會更加融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