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情有所樂:幼兒情緒療法

情緒療法主要是通過情緒體驗來幫助幼兒理解與控制他們的情緒, 獲得正確的情緒體驗與表達方式, 進而調節產生符合社會要求的行為方式。 具體操作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1.情緒宣洩

有行為問題的幼兒的情緒往往是壓抑的, 因此進行情緒療法首先應讓幼兒進行適度的宣洩。 宣洩就是疏散、吐露自己心中的積鬱。 讓幼兒淋漓盡致地發洩自己的委屈、憂慮、牢騷和怨恨等不快, 使其達到心理平衡。 情緒宣洩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 幼兒的主要方式就是哭。 當幼兒哭時, 應當讓他盡情地哭叫。

Advertisiment
哭叫是解除煩惱和痛苦情緒的一劑良藥。 它能宣洩悲痛、釋放不良情緒, 所以當幼兒哭叫時, 不可強迫或者壓抑他們哭叫, 而應當讓他們哭得淋漓盡致, 然後轉移其注意力, 讓其破涕為笑。

2.積極聯想

由於有行為問題的幼兒長期處於情緒氛圍較差的家庭環境, 對周圍的認知自然是消極的, 缺少激發積極趨向的動力源, 因此, 教師可給幼兒提供積極聯想的情景, 讓幼兒按照自己心中的目標將理想化的狀態加以聯想並表達出來。 這一方面可以喚醒幼兒內心深處對美好狀態的嚮往, 調動其改善情緒與行為的積極性,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聯想對其問題行為的原因進行探究, 幫助治療。

3.自我暗示

通過引導問題幼兒進行自我暗示,

Advertisiment
建立現實與理想之間的橋樑, 改變對自己與環境的看法, 進而建立合理的情緒反應機制, 使幼兒悲觀失望的消極情緒發生變化, 進而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發展積極情緒。

4.角色扮演

由於幼兒期的主導活動是遊戲, 因此可以讓他們在遊戲中進行角色扮演, 利用模仿、體驗等手段, 促進其積極的情緒體驗和學會情緒表達。

5.投射繪畫

幼兒喜歡繪畫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言語表達能力不足, 而可以通過繪畫進行情緒的宣洩。 阿爾修勒(R.H.Aischuler)等受佛洛德潛意識的影響認為兒童的畫是兒童潛意識的表現, 憑藉畫面上的線條、形、色的組合與象徵, 可分析兒童的心理狀況, 瞭解兒童的需求、家庭關係、攻擊性的傾向等,

Advertisiment
從而幫助研究和診斷幼兒的問題行為的原因。 也可以通過讓幼兒在自由繪畫中抒發情感, 投射出其自身出現的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