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便秘, 不少父母表示實在是“頭疼”, 也有家長嘗試了各種辦法:中藥、西藥, 甚至各種清火茶, “牛奶伴侶”等, 但孩子還是反復出現便秘的情況。 看到孩子因便秘出現疼痛哭鬧, 甚至害怕上廁所, 家長都萬分焦慮, 這該怎麼辦?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既然要解決便秘, 我們就要先弄清楚什麼是便秘, 及其產生的原因。
什麼是便秘?
便秘是指持續1月或以上、不規律的排便行為(一周少於2次), 排便困難或伴有疼痛, 大便明顯粗大或者幹硬。
便秘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一種消化道疾病, 它可發生在各個年齡階段。
Advertisiment
便秘的原因?
便秘可分為器質性和功能性兩種。
所謂器質性是指能夠通過現有科學實驗手段發現的器官結構異常, 而導致的便秘。 比如:先天性巨結腸, 腸道神經發育異常等。
功能性便秘指的是不能用器質性病變來解釋的情況。 實際上, 超過95%的便秘是功能性的。 在1歲或以上的學齡前兒童, 功能性便秘更為常見。
原本正常的排便, 為何會發展為便秘呢?
有調查顯示, 引起功能性便秘的原因多與飲食、日常生活習慣的改變有關。 拖延和忽視功能性便秘可能會導致一些併發症如肛裂, 大便失禁, “憋便”行為, 從而進一步加重排便困難,
Advertisiment
什麼情況會誘發或加重便秘?
疼痛:肛裂或排便困難。 當孩子有過排便困難或肛裂的疼痛經歷時, 就有可能出現憋便行為來避免再一次的疼痛, 而這種行為只會反過來加重便秘。
不熟悉的環境。 孩子去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如旅遊、入學), 有可能認為在這個環境排便不適應或不舒服, 從而拖延排便, 也可能因為關注新的環境而出現忘記或忽略了上廁所排便的需要。
沒有足夠的水份和纖維。 現代的飲食是導致幼兒期便秘的主要原因。 不像過去的天然粗糙食物, 現在的食物經過多重地加工導致纖維量大大下降。
便秘容易發生的時期及對策
添加輔食。 常常聽到家長抱怨“之前純母乳或牛奶時,
Advertisiment
確實, 添加輔食是可能引起便秘的一個激發點。 這和剛剛開始添加的輔食沒有足夠的纖維和水份以及腸道功能仍處於發育階段有很大的關係。 家長可以給孩子進食些西梅泥、蘋果泥或梨泥, 另外, 根據孩子的年齡可逐步增加些高纖維的麥片、青豆、西蘭花等。
如廁訓練。 獨立大小便訓練是孩子成長發育的一個里程碑。 良好的如廁訓練可讓孩子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機體及意念, 體驗自主感。 但如果孩子在進行如廁訓練時並沒有熟悉或準備好使用坐便器或廁所, 甚至害怕。 這就有可能為了逃避去廁所或使用坐便器可強忍便意,
Advertisiment
因此, 家長可以在正式訓練前讓孩子接觸自己的馬桶。 如廁訓練期間, 每天鼓勵孩子餐後在馬桶上坐5-10分鐘。 如能做到, 可給予獎勵, 如果孩子想站起來的話, 大人不要阻攔, 無論他在上面坐多長時間, 這種經歷都是有用的, 家長應有足夠的耐心。
同時還要選擇合適的坐便器, 尤其是讓雙足能接觸穩定的支撐點。
正確
錯誤
入學。 由於新的環境導致孩子不願使用學校的廁所, 或是作息時間的改變干擾了排便的習慣。 這種情況下, 可保持在家裡規律地引導, 合理安排孩子的排便時間。 另外, 可定期地詢問孩子在學校是否遇到排便方面的問題。 如果有, 試圖找出原因和解決的辦法。
如何預防和治療便秘?
Advertisiment
多吃水果, 蔬菜, 穀類和其他多纖維食物。 飲用西梅汁, 蘋果汁和梨汁或同類的果泥(其他水果效果不明顯)。
飲用足夠的水。 飲食均衡, 每日的食物應包括全穀物, 水果, 蔬菜。 避免過多的鮮牛奶, 優酪乳, 芝士和雪糕(高能量, 低纖維)。
幫助孩子建立規律的排便習慣。
鼓勵孩子多做運動。
什麼情況需要看醫生?
如孩子雖然有便秘, 但並沒有明顯痛苦或出血, 肛裂的情況下, 採用持續的飲食調節方法。 如已出現排便時引發疼痛, 出血或肛裂等, 建議聯繫兒科醫生並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