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想培養好習慣但孩子不肯做?一定是你還不懂這3點

某教育專家, 在網路上是個叱吒風雲的人物, 粉絲對他的育兒方法崇拜至極。 但是沒有人想到的是, 他在現實生活中是個失敗的爸爸。 兒子嗜甜成性, 吃成大胖子;在學校偷錢騙錢, 是老師們心中的小混混;在家裡打姥爺姥姥, 是個小惡霸。 這位教育專家老爸說是因為孩子被姥姥帶壞了, 不聽教。 可能有那麼一點原因吧, 外歸因是所有人都有的心理習慣。 有人仔細研究, 他的方法是好的, 但沒用在孩子身上。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問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縱使你有千萬絕妙育兒法在手, 但執行不下去也是白搭,

Advertisiment
該怎麼辦呢?

讓孩子意識到重要性

很多父母只做到了這一點。 “你不刷牙會壞掉的”, “不早睡會長不高”, “不好好學習以後只能掃大街”……當你不斷在孩子耳邊嘮叨重複, 曉之以理, 動之以情, 孩子一開始聽了很觸動, 或被恐嚇到了、也或者對未來的那個美好的自己充滿憧憬, 反正他們就是帶著某種心情做了。 但是效果就像打了抗生素, 也像上了一堂成功學雞血澎湃, 他們可能做了第一次第二次, 但你慢慢發現往往沒有了第三次第四次了。

那是因為你沒能做到下面兩點:

讓孩子的執行變得足夠簡單和容易

人天生都有一種惰性, 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 能躺著就不想坐著。 對孩子來說也是如此, 徒增麻煩的事情會讓他們抗拒,

Advertisiment
能洗洗睡了就不想刷牙, 能不經思考地看動畫片就不想閱讀。 所以我們在讓孩子養成某種習慣的前提是, 儘量讓事情變得足夠簡單和容易。

有位媽媽想讓到處噴尿的熊孩子尿到馬桶裡面, 跟孩子說教了多次無效, 最後她從網上買回一些蒼蠅蟑螂之類的小動物圖案的防水貼紙貼在了馬桶裡, 孩子每次都很高興地往小動物身上噴, 准准地尿到了馬桶的正中央。

還有一位媽媽想讓孩子每天養成喝牛奶的習慣, 她在門口的鞋架旁放了一個架子, 專門放小罐的那種牛奶, 自從她這樣做之後, 孩子每次穿完鞋子後都順手拿上一罐, 一邊走路一邊喝。

還有一位爸爸, 想讓孩子養成自己刷牙的習慣,

Advertisiment
他把孩子以往放在高架子上的牙刷牙膏放在了孩子能觸及到的低架子上, 還專門幫孩子做了個低位置的鉤子掛毛巾。 因為專門為他而設, 孩子也很高興, 刷牙洗臉的欲望也變得強烈了。

……

但是, 讓事情變得簡單和容易還不夠, 還需要不斷提醒。

自製力不足、不懂自我管理是孩子的特性, 要想養成一個新習慣, 一開始需要大人的幫忙, 即提醒和監督, 當孩子習慣後才能放手。 你可以嘗試在孩子刷牙的地方貼上寶寶刷牙的可愛卡通圖案, 也可以在牛奶架子旁貼上“喝牛奶長個子”, 在門把手旁寫上“檢查書包了嗎”等字眼, 調一個鬧鐘提醒孩子到點睡覺。

當然有時少不了你親自的監督, “該睡覺了”, “作業完成了沒有”, ”玩具收拾完了嗎“等,

Advertisiment
對你和孩子來說, 一個習慣從無到有的開始可能比較磕碰, 但隨著一天二天三天……的堅持和繼續, 孩子一定能養成習慣的。

與孔孟齊名並被稱為“孔、孟、朱、王”的王陽明說“知行合一”, 知必然要表現為行, 不行則不能算真知, 知道了那是因為你已經做了。 所以, 正在閱讀文章的你們, 如果你已經知道了無數的育兒大招, 不要忘記自我提醒一下:你已經真真切切地用在孩子身上了嗎?因為用了才是你的, 否則只能積攢你的“閱”曆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