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想要好婚姻,先做好你自己

婚姻裡, 總有些人喜歡將視線放在另一半身上, 指責TA:“你怎麼這麼不上進?”想控制TA:“你幹嗎老不聽我的?”甚至想拯救TA:“我不管你, 誰管你?”

當婚姻出了問題, 他們都會不約而同地把責任推給另一半:“都是因為你, 我才會這麼不幸!”其實, 潛臺詞就是:“我很好, 問題都出在你身上!”

可是, 婚姻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責任啊。 當你一門心思地盯著另一半時, 也就忽略了自己應該承擔的重要責任。 連自己都做不好, 何談婚姻幸福?

想要好的婚姻, 你必須邁出第一步, 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 只有你“歸位”了, 另一半才能“歸位”。

Advertisiment
各司其職, 協力合作, 這是每個幸福婚姻的必修課。

婚姻裡, 你是這樣的伴侶嗎?

婚姻裡, 關注焦點放在另一半身上的表現有時候很明顯, 有時候很隱蔽。 不妨對照看看, 你是否中招了呢?

表現一:總是指責對方

阿樂剛發了獎金, 阿美很開心, 決定包餃子慶祝。 鍋碗瓢盆齊上陣, 擺得哪哪兒都是, 偏巧廚房又不大, 阿美轉不開身打碎了一隻碗。

“人沒事就好。 ”阿樂一邊收拾一邊說。 “不包了!”阿美情緒很低落。

“怎麼了這是, 剛才不還好好的嗎?”阿樂很納悶。

“你還好意思說, 剛才要不是你冷不丁地叫我, 我能轉身碰到碗嗎?”

“我那不是問你電話響了要不要接嗎?”

“就差那一會兒嗎?真是的, 沒眼力見兒!氣死我了!”

“我錯了, 好吧。 消消氣。 ”

“當然是你的錯!你要是有本事買大房子,

Advertisiment
我至於連轉個身都得這麼小心翼翼嗎?”

“一個碗而已, 不要上綱上線好不好?”

“我上綱上線?你看看我們同事的老公, 買了多大的房子, 還有車, 你呢?工作這麼久, 升職了嗎?漲工資了嗎?就知道惹我生氣!”

“什麼叫我惹你生氣啊?我也沒讓你跟人家比啊, 不比不就不生氣啦。 ”

“你還強詞奪理?你要是有能耐, 咱家能過得這麼慘嗎?”

旁觀這場爭吵, 你會發現, 阿美對阿樂很不滿。 因為阿樂突然喊她, 所以她打碎了碗;因為阿樂掙得少, 所以她住不進大房子;因為阿樂不能讓她住進大房子, 所以她過得不幸福;因為阿樂......所以她......

這樣的情形熟悉嗎?婚姻中, 總有人喜歡指責另一半, 認為自己的負面情緒和不良行為都是對方造成的。

Advertisiment
丈夫喜歡乾淨, 看見妻子隨手扔衣服在沙發上, 很生氣, 妻子覺得只是一件衣服而已, 不必如此動怒, 可丈夫卻指著對方喊:“家裡總是亂糟糟的, 我的心情好得了嗎?”妻子喜歡逛超市, 瘋狂地買買買, 常常一不小心就超出了預算。 每次結帳的時候, 她都很鬱悶, 然後對丈夫一通指責:“你掙錢那麼少, 我這錢都得算計著花。 ”

指責另一半, 換句話說, 其實就是把責任丟給對方, 為自己的問題找替罪羊。 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又不想承認自己的不足, 但又必須為此找到原因, 於是就把矛頭指向了對方。 潛臺詞就是:你要為我的情緒和行為負責。 本來心情挺好的, 結果你亂丟東西, 搞得房間特別亂, 我當然高興不起來了。

Advertisiment
如果你能把東西放在該放的地方, 房間整潔一新, 我心情再差都能變好。

有人會說, 你看, 妻子一舉一動影響著丈夫的心情好壞, 她可不就得替丈夫負責嗎?乍一聽, 還挺有理有據的。 可是, 你有沒有發現, 同樣一件事對不同的人會引起不同的情緒體驗呢?

我們仍以此事為例, 這個丈夫想的是:“她明知道我那麼愛乾淨, 怎麼還這麼不注意?”所以, 他很生氣, 以至於無法靜下來做自己的事。 如果換一個人, 結果會如何呢?他的想法可能是:“她想怎麼放就怎麼放, 她覺得礙事了自然會收拾好的。 ”所以, 他就無所謂, 該幹嗎還幹嗎。

我們常說, 有前因必有後果, 但很顯然, 同樣的前因卻產生了不一樣的後果。 為什麼?因為從前因到結果之間有一座橋樑,

Advertisiment
這座橋樑就是我們對這件事的看法和評價。 看法不同, 結果就會不同。 明白了這一點, 你就會發現, 讓我們生氣的不是妻子是否亂丟東西, 而是我們如何看待這件事。 當我們改變了看法, 不再把焦點放在妻子身上時, 結果就會發生改變。

當一個人習慣性地指責另一半時, 一旦出現問題和衝突, 他們從來不會認為自己有問題, 而是認為“只有你改變了, 我才會好”“只要你改變了, 這個家才會變好”。 其實, 這個想法很有意思, 為什麼一定要讓對方改變呢?說到底是為了不讓自己改變。 人類的天性就是傾向於改變別人, 讓自己過得容易些。 尤其是那些成長中未完成的期待, 那些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 你會一股腦兒地扔給另一半, 自然對TA有很多期待。當TA無法滿足自己時,你最想做的就是改造TA。

但是,你到底能改變什麼呢?什麼都不能改變。就算他們表面迎合,本質也不可能改變,能改變他們的只有他們自己。同樣的,能改變你的也只有你自己,對方的變與不變,都不會成為你改變的理由。

最可怕的是,當一個人把自己的幸與不幸都押寶在另一半身上時,就必然會忽略自己的問題,進而失去了自我反省和成長的機會,而一個無法為自己負責的人是沒有能力創造和收穫幸福的。

表現二:總想控制對方

麗雅剛生完孩子,海峰就建議她辭職做全職太太。麗雅不同意,說:“不行,那樣我會很快和社會脫節的。”海峰繼續遊說她:“怎麼會,你還有我和孩子啊!再說了,我也不想讓你那麼辛苦。”

聽丈夫這麼說,麗雅也不好拒絕,於是建議:“要不我找個輕鬆點的工作?”這讓海峰很生氣,不由得提高了分貝:“你是覺得我沒能力養活你們嗎?”明知丈夫強詞奪理,麗雅還是趕緊打了圓場:“當然不是,我是說......”

沒等麗雅說完,海峰就搶著說道:“既然不是這意思,那你就聽我的!孩子生了得有人帶啊,等他上了學,你再去工作也不遲。”海峰如此強硬地堅持,麗雅只好點頭同意。

3年後,兒子終於上了幼稚園,麗雅再次提起工作的事,海峰還是不同意,他說:“再等等,孩子上學得有人接送啊!”麗雅建議請保姆,他不同意,說:“把孩子交給別人,你放心啊?反正我不放心。”

就這樣,麗雅不得不繼續心不甘情不願地做著全職太太。

觀察海峰和麗雅的關係,不難發現,海峰一直試圖控制麗雅。他認為全職太太合適麗雅,所以就強勢要求她這麼做,即便這根本不是她的想法。而且,為了實現這個目的,他想盡各種辦法和措辭來說服麗雅。

這樣的關係也很常見,只是表現方式會略有所同。有的很直接,最喜歡說:“我是對的,你是錯的,你必須聽我的!”有的人看起來很為對方著想,最愛說:“我可是為你好!”這兩種人都有明顯的優越感,覺得“我對你錯”“我強你弱”“我懂你不懂”,並希望通過控制對方來證明這一點。

和這種硬派作風的人不同,有的人表現得很脆弱和受傷,他們最常說的就是:“如果你愛我的話......”“你怎麼可以這麼自私呢?”“你能不能為我考慮考慮呢?”聽他們這麼說,伴侶往往會因為有愧疚感而選擇服從。當然,如果以上這些都不奏效的話,有的人可能會直接放大招,對另一半不理不睬,冷漠以對,直到對方願意妥協配合自己為止。

表現不同,但本質卻是一樣的,那就是不尊重另一半的意願,不聽取另一半的想法,凡事都想讓對方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而這就是典型的想要控制另一半。控制往往與自我價值感低、內心缺乏安全感有關。

丈夫海峰看起來很強勢,但內心卻很脆弱。他從小經常目睹父母打架,甚至有時不得不到別人家借宿,這些經歷讓海峰對被拋棄有深深的恐懼感。所以當他有了自己的小家時,極力想把妻子留在家裡,以此來提醒她,“我是你最重要的人,你不可以拋棄我。”他要求妻子聽從自己的安排,服從自己的命令,只有這樣,他的安全依戀和感情依戀才有寄託,他心裡才會踏實。

與其把這種行為叫做控制,不如說是缺乏自信、害怕被拋棄的不成熟表現。不成熟的人大都沒有能力愛自己,只能向別人不斷地索求愛;他們也無力去愛別人,只能通過剝奪別人的自由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但是,有誰真的可以控制對方嗎?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你是,伴侶也是,都期待愛、自由和尊重。而在控制與被控制的關係中,這些都是不存在的。就算你遇到了甘願被控制的另一半,那也不過是對方為了滿足某種需求的妥協。有控制,就會有反抗,這樣的“愛”越多,恨和報復就會越多。最重要的是,安全感是要不來的,只能靠自己的強大和成長來獲取。

表現三:總想為對方負責

最近,張偉有些撐不住了,他已經被銀行催貸的電話折磨瘋了,因為妻子靜靜又一次把信用卡刷爆了。

張偉是普通的工薪階層,養家糊口沒什麼大問題。只是,靜靜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只要心情不好,就喜歡上街血拼,而且幾乎每月都會刷爆卡。閨蜜有時候會勸她量力而行,還不上貸款會有很多麻煩的,但靜靜並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妥,“不就是點貸款嘛,總會還清的!”

她說得輕鬆,卻苦了張偉,因為她只管透支,想辦法還款的從來都是張偉。為了還清貸款,他四處兼職,幾乎能幹的都幹了。好哥們兒看不過眼,便建議道:“你啊,別打腫臉充胖子了,還不起就把信用卡取消了唄,何必這麼為難自己呢?”張偉連忙搖頭說:“卡絕不能停!”“停了能怎樣,少買一件衣服又不會死人。”

本就是一個比喻,誰知,張偉卻緊張到不行,“真的可能會啊!你不知道,她從小家境就不好,吃了不少苦,這麼做都是為了彌補她童年的傷,真要停了卡,她會受不了的,我不能這麼傷害她。”

結婚幾年,不管靜靜闖了什麼禍,張偉都不遺餘力地為她兜底。靜靜不開心,他哄著;靜靜刷爆卡,他來還;靜靜不想長大,他就甘當她的父親......總之,她很享受,而他卻心力交瘁。

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靜靜太不懂事,張偉太可憐了。但是,心疼張偉的同時,我們還需要看到,這是張偉主動選擇的。他一直在為妻子的行為承擔後果。

這種感覺像不像是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不管孩子闖了多少禍,父母都會無條件地為他們擦屁股,就像他們永遠長不大一樣。在另外一些家庭裡,也有類似的情況。丈夫只管掙錢養家,家務一點兒也不做,每天回到家衣服襪子隨處亂扔,妻子跟在後面挨個收拾,“他就是這麼個人,我能怎麼辦呢?”丈夫喜歡賭博,每次輸得精光都發誓再也不沾賭了,誰都知道這話信不得,可妻子卻不停地給他機會,甚至想辦法把債務還上,“我不管他,誰管他呢?”

處處以對方為中心,毫無底線地為另一半的錯誤行為承擔一切後果,為對方負責,自以為可以拯救對方。有這樣行為的人可能有強烈的“被需要”情結,伴侶找他幫忙,讓他做事,他就會因為“被需要”而很開心。為此,他會努力工作,努力“被需要”,以此來獲得存在感。如果他“不被需要”了,那麼,就意味著他“不被在乎”了,這是最令人無法接受的。像“我不管他,誰管他呢”這樣的話,既有被拖累的無奈,同時也有被需要時的自豪。

你以為這是在成全對方嗎?其實恰好相反。因為有你兜底和善後,另一半永遠看不到自己行為本身帶來的後果,永遠活在快樂的結局中,沒有機會反思和成長,可能變本加厲地闖禍,就像靜靜一次又一次地刷爆卡,還有那個丈夫一次又一次地複賭。而對方的不成長就意味著,你要繼續幫TA承擔責任。但一個人的能力終究是有限的,當你撐不住的時候,也就是關係破裂的時候。

做好自己,你可以這樣做

看到這兒,你已經發現了吧,當把視線更多地放在另一半身上時,你把自己和家庭幸福的責任都推給了對方,而你又無力改變對方,怎麼辦呢?

面對現實吧!你能做的就是做好你自己,只有這樣,才能掌握幸福的主動權。那麼,到底該如何做好自己呢?請繼續往下看:

你是否感到痛苦或憤怒,快樂或幸福,取決於“你的”而不是“對方的”態度。只有當你看到,這是你自己的問題,該由你自己負責時,你才能掌握事情的主動權,才有能力去改變現狀。

為自己的感覺和情緒負責

妻子每天準時做好飯,等著丈夫回家一起吃,可丈夫就算不加班也會晃到很晚才回家,害得一家人都要等他很久,為此,妻子很生氣。接下來,要怎麼處理這件事呢?

宋嘉選擇了不停地抱怨和指責,結果丈夫無動於衷,反而辯稱:“我這麼辛苦工作,還不是為了你和孩子。”宋嘉不依不饒,說丈夫沒有家庭觀念,對方只回了一句:“是你反應過度。”宋嘉把自己生氣的賬算在了丈夫頭上,丈夫不認帳,她繼續指責,丈夫繼續抵抗,這個問題也就成了閉環。

另一個妻子陳婷一開始也是這麼做的,當然也受到了和宋嘉一樣的待遇,丈夫甚至比她火氣還要大。但是,當她意識到,問題的核心不是丈夫晚歸,而是自己對他晚歸的不滿時,她知道,自己應該為本以為是丈夫帶來的痛苦負責,而當她開始為自己的反應負責時,轉變就發生了。

她開始學習不受丈夫的影響,不再盯著他的晚歸,而是把目光轉向了自己。首先,她選擇了停火,不再指責丈夫,也不再為此而生氣,因為那是無效的。然後,她開始檢討自己,“每次你回家晚,我都沖你大吼大叫,態度不太好,讓你很心煩吧。”對此,丈夫表示認同。陳婷說:“今後我會試著控制自己的脾氣,也許一開始做得不夠好,能夠麻煩你幫助我嗎?”

隨著陳婷的改變,丈夫晚歸的次數也越來越少,即便偶爾晚歸,陳婷也不再抱怨和指責,而是告訴自己,丈夫晚歸是他的事,自己和孩子按照既定時間吃晚飯就好。而且,她還重新安排了很多個人節目,和孩子有更多的親子互動,不再把焦點全部放在丈夫的晚歸問題上。而這時丈夫不必再害怕面對每天氣哼哼的妻子,他也會開始反思,儘量調整時間安排,儘早回家。為自己的感覺、情緒以及行為負責,讓這對夫妻獲得了雙重的改變,也讓他們的關係獲得了重生。

你必須意識到自己是一個自由的個體,有表達和選擇的自由,有說“是”和“不”的權利。遇到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時,不要勉強,勇敢說“不”。只有當你拒絕了不想做的事,你才有機會去做你該做且想做的事。

不要做你不想做的事

在前面的文章中曾提到這樣一對夫妻,丈夫總是把衣服、鞋襪到處亂丟,妻子不得不追在他後面收拾,對此,妻子抱怨:“他就這樣,我根本沒得選。”乍看起來真的很無奈,可是,她真的別無選擇嗎?

這個妻子“沒得選”的關鍵就在於,她從來沒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個體,可以自由表達和選擇,以便減少其受丈夫影響的程度。所以,無論丈夫做了不該做的或是沒做該做的,她都覺得自己是個不幸的受害者。

事實上,誰也沒有權利迫使你去做任何事,但前提是,你需要讓對方明白哪些事是你想要的,而哪些是你不想要的。如果你什麼都不說,就等於放棄了自我的主權。

這個妻子並不喜歡為丈夫“收拾戰場”,那她完全可以選擇不做,就讓丈夫亂丟衣服、鞋襪好了。他是成年人,他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他第二天找不到襪子,妻子也不用自責,這不是你的責任。而當妻子不再替代丈夫做他該做的事之後,丈夫才會做自己該做的事。

有位妻子就是這樣改變的。以前丈夫只管不停地換襪子,她就不停地洗襪子。苦不堪言的她決定改變,不再為丈夫收拾爛攤子。兩個星期後,臭襪子堆成了小山,丈夫沒襪子可換了,便指責妻子為什麼不幫他洗。她對他說:“親愛的,對於你沒襪子可換這件事我很遺憾,但這是你的事,我無能為力。”這時,丈夫才意識到,妻子並不願意也沒有義務這麼幫自己,他必須要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你自由的同時,也需要給另一半自由。這就要求你為自己的控制欲立界限,讓另一半有權利做一個完整獨立的個體,可以自由選擇,可以說“不”,而不是受制於你。

為自己的控制欲立界限

第1步,明白“對方不是你”的道理。

你和另一半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對方的存在不是為了滿足你個人的需要。

當麗雅提出想要去工作而不是做全職太太時,海峰要明白她和自己一樣,是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也有自己的生活。不要急著用“我不想讓你辛苦”這樣的話來裹挾她做出決定,而是要及時對自己這樣的念頭說不,停下來,聽一聽她的想法和訴求,然後再結合家庭的需要做出最後的決定。

第2步,學會接納另一半的經驗。

只有放下自己的經驗,瞭解另一半的經驗,你才會有同理心,而不是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看待對方的問題。

妻子說:“週末去鄉下玩吧,我以前去過挺有趣的。”丈夫回:“那有什麼好的,去古鎮!”丈夫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比妻子更有經驗。他要做的就是,讓自己進入到妻子的體驗中去接納她的感受,只有這樣,他才能知道妻子為什麼那麼想去鄉下,而不是直接否定她,用自己的經驗來替代她做出決定。

第3步,給予另一半和你不同的自由。

每個人的感受、情緒、愛好、成長經歷等都會有所差異,只有尊重對方的差異,你才會有更多的新鮮感。

妻子喜歡看電視,丈夫喜歡讀書,如果丈夫依著自己的性子強迫妻子不要再看電視,那麼,妻子就失去了不同的自由,心中自然會產生不滿。丈夫需要意識到,自己的喜好並不比妻子的高明多少,只是瞭解世界的方式不同。看到並允許不同的存在,他就會瞭解並尊重妻子的選擇,而不再一味地嘲笑。

基於以上幾點,你可以試著多和對方展開這樣的對話:“親愛的,你覺得我在哪些方面侵犯了你的空間和界線嗎?”“你感覺得到我尊重你的權利了嗎?”“每當你拒絕我時,我是否有變相地抗拒或退縮讓你感到很內疚?”“下次我沒尊重你的自由和權利時,可以讓我知道嗎?”通過這樣的溝通,你可以更好地看到自己行為的後果,進而更好地控制自己。

你沒有能力讓對方變成你希望的樣子,說實話,你甚至也沒本事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所以,你必須接納無法改變配偶以及無法替配偶負責的無力感,這對你做好自己來說是很有幫助的。

認識到自己能力的限制

1.認識到自己能力的限制會讓你更加體諒對方的處境。

當對方有一些性格上的缺陷和壞習慣無法很快改掉,或者根本無法改掉的時候,因為你知道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所以,你就不會口無遮攔地指責對方不上進或是無能,強迫對方做出改變,而是能夠換位思考,體諒他的不易和堅持,給予他必要的幫助。

比如你可以影響並帶動另一半。當對方並不是個體貼的人,你工作不順利,回到家時非常疲倦,你沒有能力讓他體會你的感受,但是你可以告訴他:“親愛的,我希望你可以體諒我的情緒不佳。”當對方有同樣需要的時候,你以身作則,體貼待他。相信你的行為會帶動他的改變,只是需要更多的溝通和等待。

2.認識到自己能力的限制會讓你明白自己無法替另一半負責。

不可否認,結婚後,你有義務對另一半付出愛與照顧,你應該向另一半提供幫助,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可以越俎代庖,替另一半負責。因為你能力有限,所以,只能做自己能做的。

比如另一半有賭博行為,你可以設置下線,取消信用卡,建議他尋求專業幫助等。這也會迫使另一半學會為自己負責,包括自己的情緒以及行為,比如如果繼續賭博,可能會被取消信用卡或者被銀行追債等。這可能會令你和另一半都感到痛苦,但痛苦不一定都是壞事,因為承擔後果會讓人成長,痛苦也可能醞釀出好的結果。

小編觀點

做好自己,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伴侶負責,因為這樣兩個人才可以及時地“各就各位”,都成長為獨立而完整的個體,然後以最好的姿態結合在一起。祝福每一個人都能夠做好自己,收穫穩穩的幸福。

自然對TA有很多期待。當TA無法滿足自己時,你最想做的就是改造TA。

但是,你到底能改變什麼呢?什麼都不能改變。就算他們表面迎合,本質也不可能改變,能改變他們的只有他們自己。同樣的,能改變你的也只有你自己,對方的變與不變,都不會成為你改變的理由。

最可怕的是,當一個人把自己的幸與不幸都押寶在另一半身上時,就必然會忽略自己的問題,進而失去了自我反省和成長的機會,而一個無法為自己負責的人是沒有能力創造和收穫幸福的。

表現二:總想控制對方

麗雅剛生完孩子,海峰就建議她辭職做全職太太。麗雅不同意,說:“不行,那樣我會很快和社會脫節的。”海峰繼續遊說她:“怎麼會,你還有我和孩子啊!再說了,我也不想讓你那麼辛苦。”

聽丈夫這麼說,麗雅也不好拒絕,於是建議:“要不我找個輕鬆點的工作?”這讓海峰很生氣,不由得提高了分貝:“你是覺得我沒能力養活你們嗎?”明知丈夫強詞奪理,麗雅還是趕緊打了圓場:“當然不是,我是說......”

沒等麗雅說完,海峰就搶著說道:“既然不是這意思,那你就聽我的!孩子生了得有人帶啊,等他上了學,你再去工作也不遲。”海峰如此強硬地堅持,麗雅只好點頭同意。

3年後,兒子終於上了幼稚園,麗雅再次提起工作的事,海峰還是不同意,他說:“再等等,孩子上學得有人接送啊!”麗雅建議請保姆,他不同意,說:“把孩子交給別人,你放心啊?反正我不放心。”

就這樣,麗雅不得不繼續心不甘情不願地做著全職太太。

觀察海峰和麗雅的關係,不難發現,海峰一直試圖控制麗雅。他認為全職太太合適麗雅,所以就強勢要求她這麼做,即便這根本不是她的想法。而且,為了實現這個目的,他想盡各種辦法和措辭來說服麗雅。

這樣的關係也很常見,只是表現方式會略有所同。有的很直接,最喜歡說:“我是對的,你是錯的,你必須聽我的!”有的人看起來很為對方著想,最愛說:“我可是為你好!”這兩種人都有明顯的優越感,覺得“我對你錯”“我強你弱”“我懂你不懂”,並希望通過控制對方來證明這一點。

和這種硬派作風的人不同,有的人表現得很脆弱和受傷,他們最常說的就是:“如果你愛我的話......”“你怎麼可以這麼自私呢?”“你能不能為我考慮考慮呢?”聽他們這麼說,伴侶往往會因為有愧疚感而選擇服從。當然,如果以上這些都不奏效的話,有的人可能會直接放大招,對另一半不理不睬,冷漠以對,直到對方願意妥協配合自己為止。

表現不同,但本質卻是一樣的,那就是不尊重另一半的意願,不聽取另一半的想法,凡事都想讓對方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而這就是典型的想要控制另一半。控制往往與自我價值感低、內心缺乏安全感有關。

丈夫海峰看起來很強勢,但內心卻很脆弱。他從小經常目睹父母打架,甚至有時不得不到別人家借宿,這些經歷讓海峰對被拋棄有深深的恐懼感。所以當他有了自己的小家時,極力想把妻子留在家裡,以此來提醒她,“我是你最重要的人,你不可以拋棄我。”他要求妻子聽從自己的安排,服從自己的命令,只有這樣,他的安全依戀和感情依戀才有寄託,他心裡才會踏實。

與其把這種行為叫做控制,不如說是缺乏自信、害怕被拋棄的不成熟表現。不成熟的人大都沒有能力愛自己,只能向別人不斷地索求愛;他們也無力去愛別人,只能通過剝奪別人的自由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但是,有誰真的可以控制對方嗎?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你是,伴侶也是,都期待愛、自由和尊重。而在控制與被控制的關係中,這些都是不存在的。就算你遇到了甘願被控制的另一半,那也不過是對方為了滿足某種需求的妥協。有控制,就會有反抗,這樣的“愛”越多,恨和報復就會越多。最重要的是,安全感是要不來的,只能靠自己的強大和成長來獲取。

表現三:總想為對方負責

最近,張偉有些撐不住了,他已經被銀行催貸的電話折磨瘋了,因為妻子靜靜又一次把信用卡刷爆了。

張偉是普通的工薪階層,養家糊口沒什麼大問題。只是,靜靜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只要心情不好,就喜歡上街血拼,而且幾乎每月都會刷爆卡。閨蜜有時候會勸她量力而行,還不上貸款會有很多麻煩的,但靜靜並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妥,“不就是點貸款嘛,總會還清的!”

她說得輕鬆,卻苦了張偉,因為她只管透支,想辦法還款的從來都是張偉。為了還清貸款,他四處兼職,幾乎能幹的都幹了。好哥們兒看不過眼,便建議道:“你啊,別打腫臉充胖子了,還不起就把信用卡取消了唄,何必這麼為難自己呢?”張偉連忙搖頭說:“卡絕不能停!”“停了能怎樣,少買一件衣服又不會死人。”

本就是一個比喻,誰知,張偉卻緊張到不行,“真的可能會啊!你不知道,她從小家境就不好,吃了不少苦,這麼做都是為了彌補她童年的傷,真要停了卡,她會受不了的,我不能這麼傷害她。”

結婚幾年,不管靜靜闖了什麼禍,張偉都不遺餘力地為她兜底。靜靜不開心,他哄著;靜靜刷爆卡,他來還;靜靜不想長大,他就甘當她的父親......總之,她很享受,而他卻心力交瘁。

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靜靜太不懂事,張偉太可憐了。但是,心疼張偉的同時,我們還需要看到,這是張偉主動選擇的。他一直在為妻子的行為承擔後果。

這種感覺像不像是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不管孩子闖了多少禍,父母都會無條件地為他們擦屁股,就像他們永遠長不大一樣。在另外一些家庭裡,也有類似的情況。丈夫只管掙錢養家,家務一點兒也不做,每天回到家衣服襪子隨處亂扔,妻子跟在後面挨個收拾,“他就是這麼個人,我能怎麼辦呢?”丈夫喜歡賭博,每次輸得精光都發誓再也不沾賭了,誰都知道這話信不得,可妻子卻不停地給他機會,甚至想辦法把債務還上,“我不管他,誰管他呢?”

處處以對方為中心,毫無底線地為另一半的錯誤行為承擔一切後果,為對方負責,自以為可以拯救對方。有這樣行為的人可能有強烈的“被需要”情結,伴侶找他幫忙,讓他做事,他就會因為“被需要”而很開心。為此,他會努力工作,努力“被需要”,以此來獲得存在感。如果他“不被需要”了,那麼,就意味著他“不被在乎”了,這是最令人無法接受的。像“我不管他,誰管他呢”這樣的話,既有被拖累的無奈,同時也有被需要時的自豪。

你以為這是在成全對方嗎?其實恰好相反。因為有你兜底和善後,另一半永遠看不到自己行為本身帶來的後果,永遠活在快樂的結局中,沒有機會反思和成長,可能變本加厲地闖禍,就像靜靜一次又一次地刷爆卡,還有那個丈夫一次又一次地複賭。而對方的不成長就意味著,你要繼續幫TA承擔責任。但一個人的能力終究是有限的,當你撐不住的時候,也就是關係破裂的時候。

做好自己,你可以這樣做

看到這兒,你已經發現了吧,當把視線更多地放在另一半身上時,你把自己和家庭幸福的責任都推給了對方,而你又無力改變對方,怎麼辦呢?

面對現實吧!你能做的就是做好你自己,只有這樣,才能掌握幸福的主動權。那麼,到底該如何做好自己呢?請繼續往下看:

你是否感到痛苦或憤怒,快樂或幸福,取決於“你的”而不是“對方的”態度。只有當你看到,這是你自己的問題,該由你自己負責時,你才能掌握事情的主動權,才有能力去改變現狀。

為自己的感覺和情緒負責

妻子每天準時做好飯,等著丈夫回家一起吃,可丈夫就算不加班也會晃到很晚才回家,害得一家人都要等他很久,為此,妻子很生氣。接下來,要怎麼處理這件事呢?

宋嘉選擇了不停地抱怨和指責,結果丈夫無動於衷,反而辯稱:“我這麼辛苦工作,還不是為了你和孩子。”宋嘉不依不饒,說丈夫沒有家庭觀念,對方只回了一句:“是你反應過度。”宋嘉把自己生氣的賬算在了丈夫頭上,丈夫不認帳,她繼續指責,丈夫繼續抵抗,這個問題也就成了閉環。

另一個妻子陳婷一開始也是這麼做的,當然也受到了和宋嘉一樣的待遇,丈夫甚至比她火氣還要大。但是,當她意識到,問題的核心不是丈夫晚歸,而是自己對他晚歸的不滿時,她知道,自己應該為本以為是丈夫帶來的痛苦負責,而當她開始為自己的反應負責時,轉變就發生了。

她開始學習不受丈夫的影響,不再盯著他的晚歸,而是把目光轉向了自己。首先,她選擇了停火,不再指責丈夫,也不再為此而生氣,因為那是無效的。然後,她開始檢討自己,“每次你回家晚,我都沖你大吼大叫,態度不太好,讓你很心煩吧。”對此,丈夫表示認同。陳婷說:“今後我會試著控制自己的脾氣,也許一開始做得不夠好,能夠麻煩你幫助我嗎?”

隨著陳婷的改變,丈夫晚歸的次數也越來越少,即便偶爾晚歸,陳婷也不再抱怨和指責,而是告訴自己,丈夫晚歸是他的事,自己和孩子按照既定時間吃晚飯就好。而且,她還重新安排了很多個人節目,和孩子有更多的親子互動,不再把焦點全部放在丈夫的晚歸問題上。而這時丈夫不必再害怕面對每天氣哼哼的妻子,他也會開始反思,儘量調整時間安排,儘早回家。為自己的感覺、情緒以及行為負責,讓這對夫妻獲得了雙重的改變,也讓他們的關係獲得了重生。

你必須意識到自己是一個自由的個體,有表達和選擇的自由,有說“是”和“不”的權利。遇到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時,不要勉強,勇敢說“不”。只有當你拒絕了不想做的事,你才有機會去做你該做且想做的事。

不要做你不想做的事

在前面的文章中曾提到這樣一對夫妻,丈夫總是把衣服、鞋襪到處亂丟,妻子不得不追在他後面收拾,對此,妻子抱怨:“他就這樣,我根本沒得選。”乍看起來真的很無奈,可是,她真的別無選擇嗎?

這個妻子“沒得選”的關鍵就在於,她從來沒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個體,可以自由表達和選擇,以便減少其受丈夫影響的程度。所以,無論丈夫做了不該做的或是沒做該做的,她都覺得自己是個不幸的受害者。

事實上,誰也沒有權利迫使你去做任何事,但前提是,你需要讓對方明白哪些事是你想要的,而哪些是你不想要的。如果你什麼都不說,就等於放棄了自我的主權。

這個妻子並不喜歡為丈夫“收拾戰場”,那她完全可以選擇不做,就讓丈夫亂丟衣服、鞋襪好了。他是成年人,他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他第二天找不到襪子,妻子也不用自責,這不是你的責任。而當妻子不再替代丈夫做他該做的事之後,丈夫才會做自己該做的事。

有位妻子就是這樣改變的。以前丈夫只管不停地換襪子,她就不停地洗襪子。苦不堪言的她決定改變,不再為丈夫收拾爛攤子。兩個星期後,臭襪子堆成了小山,丈夫沒襪子可換了,便指責妻子為什麼不幫他洗。她對他說:“親愛的,對於你沒襪子可換這件事我很遺憾,但這是你的事,我無能為力。”這時,丈夫才意識到,妻子並不願意也沒有義務這麼幫自己,他必須要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你自由的同時,也需要給另一半自由。這就要求你為自己的控制欲立界限,讓另一半有權利做一個完整獨立的個體,可以自由選擇,可以說“不”,而不是受制於你。

為自己的控制欲立界限

第1步,明白“對方不是你”的道理。

你和另一半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對方的存在不是為了滿足你個人的需要。

當麗雅提出想要去工作而不是做全職太太時,海峰要明白她和自己一樣,是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也有自己的生活。不要急著用“我不想讓你辛苦”這樣的話來裹挾她做出決定,而是要及時對自己這樣的念頭說不,停下來,聽一聽她的想法和訴求,然後再結合家庭的需要做出最後的決定。

第2步,學會接納另一半的經驗。

只有放下自己的經驗,瞭解另一半的經驗,你才會有同理心,而不是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看待對方的問題。

妻子說:“週末去鄉下玩吧,我以前去過挺有趣的。”丈夫回:“那有什麼好的,去古鎮!”丈夫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比妻子更有經驗。他要做的就是,讓自己進入到妻子的體驗中去接納她的感受,只有這樣,他才能知道妻子為什麼那麼想去鄉下,而不是直接否定她,用自己的經驗來替代她做出決定。

第3步,給予另一半和你不同的自由。

每個人的感受、情緒、愛好、成長經歷等都會有所差異,只有尊重對方的差異,你才會有更多的新鮮感。

妻子喜歡看電視,丈夫喜歡讀書,如果丈夫依著自己的性子強迫妻子不要再看電視,那麼,妻子就失去了不同的自由,心中自然會產生不滿。丈夫需要意識到,自己的喜好並不比妻子的高明多少,只是瞭解世界的方式不同。看到並允許不同的存在,他就會瞭解並尊重妻子的選擇,而不再一味地嘲笑。

基於以上幾點,你可以試著多和對方展開這樣的對話:“親愛的,你覺得我在哪些方面侵犯了你的空間和界線嗎?”“你感覺得到我尊重你的權利了嗎?”“每當你拒絕我時,我是否有變相地抗拒或退縮讓你感到很內疚?”“下次我沒尊重你的自由和權利時,可以讓我知道嗎?”通過這樣的溝通,你可以更好地看到自己行為的後果,進而更好地控制自己。

你沒有能力讓對方變成你希望的樣子,說實話,你甚至也沒本事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所以,你必須接納無法改變配偶以及無法替配偶負責的無力感,這對你做好自己來說是很有幫助的。

認識到自己能力的限制

1.認識到自己能力的限制會讓你更加體諒對方的處境。

當對方有一些性格上的缺陷和壞習慣無法很快改掉,或者根本無法改掉的時候,因為你知道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所以,你就不會口無遮攔地指責對方不上進或是無能,強迫對方做出改變,而是能夠換位思考,體諒他的不易和堅持,給予他必要的幫助。

比如你可以影響並帶動另一半。當對方並不是個體貼的人,你工作不順利,回到家時非常疲倦,你沒有能力讓他體會你的感受,但是你可以告訴他:“親愛的,我希望你可以體諒我的情緒不佳。”當對方有同樣需要的時候,你以身作則,體貼待他。相信你的行為會帶動他的改變,只是需要更多的溝通和等待。

2.認識到自己能力的限制會讓你明白自己無法替另一半負責。

不可否認,結婚後,你有義務對另一半付出愛與照顧,你應該向另一半提供幫助,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可以越俎代庖,替另一半負責。因為你能力有限,所以,只能做自己能做的。

比如另一半有賭博行為,你可以設置下線,取消信用卡,建議他尋求專業幫助等。這也會迫使另一半學會為自己負責,包括自己的情緒以及行為,比如如果繼續賭博,可能會被取消信用卡或者被銀行追債等。這可能會令你和另一半都感到痛苦,但痛苦不一定都是壞事,因為承擔後果會讓人成長,痛苦也可能醞釀出好的結果。

小編觀點

做好自己,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伴侶負責,因為這樣兩個人才可以及時地“各就各位”,都成長為獨立而完整的個體,然後以最好的姿態結合在一起。祝福每一個人都能夠做好自己,收穫穩穩的幸福。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我想要順產,怎麼做好準備啊?

    你好。對於35歲以下的女性,且陰☆禁☆道的寬窄程度適宜,胎兒沒有出現胎位不正或臍帶纏繞等異常情況的,順產的概率比較高。建議在孕期要規律作息、均衡飲食、充足營養、適當運動,這些對於積存力量完成自然分娩,且減...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孕婦想要順產提前要做好哪些準備?

    一般來說,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一定要堅持鍛煉,游泳或孕婦瑜伽,多走動或爬樓梯,在產檢過程中,如果發現有胎位不正的情況,一定要及時矯正,才能順利順產,注意控制寶寶體重,很多難產孕婦是由於胎兒過大導致。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孕婦想順產應先做好哪些心理準備?

    你好。想順產的孕婦,一定要控制好心情的起伏程度,不要有太大的情緒波動。建議在孕期可以通過向醫生諮詢,或者是閱讀相關的讀物,來瞭解分娩和產後的相關知識,減少了未知感,對於做好心理準備很重要。 [詳細答案]

  • 1回答

    懷孕30周,想要順產,如何做好順產的準備?

    你好。想要順產的,一定要在胎兒沒有臍帶纏繞或胎位不正的前提下才能進行。而產前瞭解分娩知識,做好心理準備也很重要。保持正常的生活和睡眠,吃些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能積存體力,更好地完成自然分娩。 [詳細答案]

  • 1回答

    懷孕33周,想要順產提前要做好哪些準備?

    要想順利的順產,合理飲食,控制體重,如果孕晚期營養補充過多,脂肪攝入超量,身體鍛煉少,就比較容易造成胎兒過大,會給順產帶來一定的難度。准媽媽在孕期就要做好飲食計畫,合理飲食,控制好體重,為順產做好準...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