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想要娃長大數學好,3歲前你就該深刻瞭解這個概念!

我們都希望娃未來能學習好, 在很早之前我和大家分享過, 邏輯思維能力很重要。 想要娃長大數學好, 3歲前你就該深刻瞭解這個概念!

今天我想和大家具體聊聊數學能力, 因為幾乎我們身邊所有的娃都人手有一套甚至幾套樂高, 寶寶們都愛玩, 我們也知道這個好, 但似乎很少有人能道出它具體好在哪裡?也許你會說對培養孩子空間能力好呀, 但具體怎麼個好法, 還是說不出, 要知道不僅僅對空間能力, 其實說白了對娃的數學能力是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的。 它到底如何起作用?今天我就幫大家徹底捋一捋。

Advertisiment

當然除了樂高, 就空間能力的培養我也會在最後給大家羅列出在日常最易實踐的方式方法。

都說樂高培養娃的空間能力,

這個能力具體來說是什麼?

一提到空間能力, 我們第一反應就是空間的搭建, 這些說起來都是很概念性的東西, 給人感覺不明確。

其實具體到點上, 就是至少包含了兩個方面:

1、是空間視覺化能力, 比如你不需要真正買朵花戴在頭上, 就能想像這朵花戴在你頭上的樣子;

2、是心理旋轉, 代表著你能夠想像物體在空間中智慧轉換的能力。

更近一步來說, 空間技能涵蓋了去思考、推理腦海中呈現的圖片、形狀或物體, 以及運用想像的方式來比較、操作和轉換這些圖片的能力。

這麼一說是不是明確了很多?

Advertisiment

早期空間能力上的發展

為什麼會決定娃未來的數學能力?

過去很多以兒童和成年人群體為實驗物件的研究都發現, 空間能力與數學能力密切相關。 例如, 教授Mix等人以6-8歲的孩子為研究物件, 發現代表空間能力的心理旋轉與計算能力緊密聯繫, 而且心理旋轉可作為幼兒(平均年齡在6歲左右)未來數學能力的重要預測指標。

很有意思的是, 研究還表明, 娃空間能力的發展不僅僅對數學中的幾何學習有著積極的影響, 居然還對代數能力的發展有不小的影響。

研究學齡前孩子數學能力的港大博士張曉教授在2014年的研究中, 明確指出學齡前寶寶的空間能力會對未來的算數能力, 如加減運算、口算能力、數量概念等都有很大影響。

Advertisiment

原來這和人腦天生就有將數量和空間聯繫在一起的功能有關, 以數學中最基礎的數軸為例, 為什麼我們的數軸的設計是從左到右數字一次增大呢?答案就在我們大腦中——數字線在大腦中呈現的特點便是小數在空間左側, 大數在空間右側。

因此, 在幼兒時期就以遊戲方式讓孩子玩樂高, 鍛煉孩子的空間能力不僅能讓他們獲得當下的快樂, 更能讓他們在未來的數學學習方面受益很多, 所以如果孩子愛, 就帶著他們瘋狂玩吧。

孩子樂高玩得很好到空間能力的凸顯,

需要經歷幾年的潛伏期, 之後被“啟動”

為什麼我的孩子玩樂高不錯, 但數學能力也不見得怎麼樣。 嗯, 這個時候千萬別著急,

Advertisiment
因為不是每個寶寶玩樂高的成果都能在他們早期數學學習中體現出來。

以Wolfgang為代表的學者專門強調過, 在樂高、積木遊戲中表現出的創造力和適應性, 與兒童後期的數學成就的關聯性並非只有短期效果, 更能有一定的持續性和積累性。 而很有可能, 這項長期效果在孩子3~6年級時都還不能凸顯出現, 處於“隱形”狀態, 直到孩子到初中才爆發。

空間能力的“潛伏期”原來還有點漫長!沒錯, 如果你瞭解孩子大腦的成長過程就不難理解這點, 因為娃的大腦發育接近11歲時才開始有比較綜合的思維運算能力, 也就是能夠較為全面地進行邏輯思考、理解抽象概念和事物。 因此, 你看著自家孩子玩樂高好像變化不大, 但卻不知道他們玩樂高所獲得的空間能力展現早已深深“潛伏”於他們的大腦中,

Advertisiment
他可能一到初中或者高中, 數學能力突然被“啟動”。

除了樂高, 日常生活裡我們怎麼一步步培養孩子的空間(數學)能力?

要知道空間能力在後天完全是可以引導加強的, 所以既然知道這塊能力對後期的數學能力發展很有幫助。 那麼我們一定要花點心思在這方面花點功夫, 今天我也再和大家梳理一下。

1. 孩子需要通過觸摸, 才能將觸覺信號轉化為視覺類比信號。

觸摸、觸摸、觸摸。 我在之前的分享裡, 已經無數次提起觸感, 大家一定要放手讓寶寶各種摸。

寶寶們不能光靠想像去理解這個世界, 他們需要去觸摸物體, 感受物體的形狀和紋理, 才能完成腦內的視覺類比轉化。 研究裡同時指出,出生差不多能力的孩子,到了9個月大時,空間能力方面就開始有很明顯的差異。有著良好心理旋轉能力的往往是之前花了大量時間去摸索物體、積極感受世界的寶寶。

2. 抓住日常對話的機會説明寶寶訓練空間思維

除了在安全範圍內多多鼓勵孩子去觸摸物體, 我們也可以多和寶寶一起練習描述形狀、方位等空間詞彙。比如,我們可以讓寶寶拿起一個正方體積木塊,讓寶寶仔細摸索之後詢問寶寶: “這是什麼樣子的?”、“它和那個三角形是什麼位置關係?

除了遊戲時間外,我們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詢問孩子們方位等問題來激發孩子的空間思維。比如,“如果我用另一種方式切這個西瓜,我能得到哪些形狀?”、“鞋帶穿過左邊這個孔,到了右邊還是下邊?”這些問題對孩子們來說既和生活密切相關,又富有一定的挑戰性,他們很有熱情參與。

同時,這些談話也是孩子學習新的空間詞彙的好機會。學者Pruden和同事們追蹤了一些嬰兒發現,較早階段學習三角形、矩形、立方體、球體這些空間詞彙術語,有助於孩子推理空間特性,也能為孩子未來的幾何概念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 鼓勵孩子使用或者自己動手做地圖

對於3到4歲的孩子來說,他們已經在幼稚園裡學習了一些簡單的地圖知識,但他們對這些地圖知識的理解還停留在較為模糊的階段。心理學家Shusterman建議,爸爸媽媽們在陪孩子玩耍時,可以加入一些解釋、運用地圖的元素,比如在客廳平面圖中標注出藏有玩具的位置,讓孩子自己對照著地圖去發掘“藏寶點”,或者讓寶寶自製“藏寶圖”,由爸爸媽媽去尋找“寶物”。

我三歲多帶OK去遊樂園玩,他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拿著地圖各種看,然後煞有其事地問我,我們現在是在哪兒阿,我們準備去哪裡阿,我雖然有點“質疑”他是否真的能看懂,畢竟讓孩子從鳥瞰圖轉化為腦海中空間立體的形象是非常不容易的,有時候對大人都是,但我還是會特別認真地告訴他。

4. 和寶寶一起動手玩,激發“空間對話”

建構類的玩具有很多。對於培養空間能力來說,這類遊戲主要是將平面的圖形轉化成立體物的遊戲,比如樂高、普通的搭積木(彩虹積木、磁力積木)、磁力彩窗等都屬於這一類遊戲。

所以這類玩具多玩一定對娃是有幫助的,但娃在6歲前,如果我們和娃一起動手,在這期間又能有有效的對話,這無疑是最好的方式。比如,在孩子搭建過程中,我們可以給寶寶提供一些背景材料和故事,比如“這是公主的城堡,你想把公主的小床放在房間的哪個位置?”這種匹配設計最重要的意義是激發了我們和孩子的“空間對話”,娃能非常好地吸收和領會!

研究裡同時指出,出生差不多能力的孩子,到了9個月大時,空間能力方面就開始有很明顯的差異。有著良好心理旋轉能力的往往是之前花了大量時間去摸索物體、積極感受世界的寶寶。

2. 抓住日常對話的機會説明寶寶訓練空間思維

除了在安全範圍內多多鼓勵孩子去觸摸物體, 我們也可以多和寶寶一起練習描述形狀、方位等空間詞彙。比如,我們可以讓寶寶拿起一個正方體積木塊,讓寶寶仔細摸索之後詢問寶寶: “這是什麼樣子的?”、“它和那個三角形是什麼位置關係?

除了遊戲時間外,我們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詢問孩子們方位等問題來激發孩子的空間思維。比如,“如果我用另一種方式切這個西瓜,我能得到哪些形狀?”、“鞋帶穿過左邊這個孔,到了右邊還是下邊?”這些問題對孩子們來說既和生活密切相關,又富有一定的挑戰性,他們很有熱情參與。

同時,這些談話也是孩子學習新的空間詞彙的好機會。學者Pruden和同事們追蹤了一些嬰兒發現,較早階段學習三角形、矩形、立方體、球體這些空間詞彙術語,有助於孩子推理空間特性,也能為孩子未來的幾何概念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 鼓勵孩子使用或者自己動手做地圖

對於3到4歲的孩子來說,他們已經在幼稚園裡學習了一些簡單的地圖知識,但他們對這些地圖知識的理解還停留在較為模糊的階段。心理學家Shusterman建議,爸爸媽媽們在陪孩子玩耍時,可以加入一些解釋、運用地圖的元素,比如在客廳平面圖中標注出藏有玩具的位置,讓孩子自己對照著地圖去發掘“藏寶點”,或者讓寶寶自製“藏寶圖”,由爸爸媽媽去尋找“寶物”。

我三歲多帶OK去遊樂園玩,他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拿著地圖各種看,然後煞有其事地問我,我們現在是在哪兒阿,我們準備去哪裡阿,我雖然有點“質疑”他是否真的能看懂,畢竟讓孩子從鳥瞰圖轉化為腦海中空間立體的形象是非常不容易的,有時候對大人都是,但我還是會特別認真地告訴他。

4. 和寶寶一起動手玩,激發“空間對話”

建構類的玩具有很多。對於培養空間能力來說,這類遊戲主要是將平面的圖形轉化成立體物的遊戲,比如樂高、普通的搭積木(彩虹積木、磁力積木)、磁力彩窗等都屬於這一類遊戲。

所以這類玩具多玩一定對娃是有幫助的,但娃在6歲前,如果我們和娃一起動手,在這期間又能有有效的對話,這無疑是最好的方式。比如,在孩子搭建過程中,我們可以給寶寶提供一些背景材料和故事,比如“這是公主的城堡,你想把公主的小床放在房間的哪個位置?”這種匹配設計最重要的意義是激發了我們和孩子的“空間對話”,娃能非常好地吸收和領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