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媽媽或許會想, 注意平時的飲食習慣真的有那麼重要嗎?難道改善飲食習慣、調整飲食結構就能增強體質嗎?
答案是肯定的。 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 大家需要先瞭解藥食同源。
藥食同源是中醫一直強調的理念。 所謂藥食同源, 就是中藥和食物的來源是相同的。 比如說各種具有不同藥效的中藥, 大多取材天然, 來源於植物、動物和各種礦物。 而我們日常的飲食, 也一樣來自於自然界的植物、動物和各種礦物, 這就是藥食同源。
當然, 並不是所有的材料都是既能做藥物又能做食物,
Advertisiment
就拿我一直推薦大家的山藥來說, 普通的山藥可以蒸熟、煮粥、煮湯、炒菜, 作為食物食用。 但當寶寶生病時, 尤其病快好時, 又可以喝山藥水來增強正氣, 這就是山藥的藥性。
這是因為山藥作為普通食物時, 它可以作為薯蕷類食物發揮功效, 它本身的各種豐富的營養及易被腸道消化吸收的特性, 讓山藥既能充饑, 又能補充身體營養。
但用山藥水來提升正氣, 這主要看中的是山藥的藥效。 山藥色白味甘性平,
Advertisiment
但即使山藥水再好, 我也曾反復告訴過大家, 生病後喝山藥水的時間都儘量不要超過兩周。 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一種食物再好, 它的效果也是有限的。 山藥雖然有那麼多好處, 但是它也有缺點, 山藥有固澀的作用, 長期攝入, 山藥固澀的這個作用又會開始影響我們的身體, 出現便秘。
就算某種食物效果再好, 也不宜長時間食用。 人體需要經常變換不同的食物, 合理進行調配, 這樣食物不同的功效搭配更能對身體產生有效的影響。
Advertisiment
所以平時的飲食習慣、飲食結構對身體的影響非常大。 如果寶寶體質不好, 反復生病, 在寶寶疾病回復後, 與其到處求醫問藥, 尋找提升免疫力的方法。 不如從飲食改變開始, 有效利用食物自身的特性來幫助寶寶調理身體。
寫到這裡, 或許有的媽媽會有疑問:究竟如何才能瞭解食物的特性最大程度地發揮食物的價值呢?
這就需要從食物的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等方面去認識和使用食物, 其中最重要的是四氣和五味。
四氣, 是指食物具有的寒、熱、溫、涼四種性質, 這是從攝入某種食物後身體所發生的反應判斷出來的。
Advertisiment
比如寒涼性的食物, 通常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涼血、通利二便的功效, 適合用於處理熱症。 比如比如心火旺可以吃一些苦瓜, 肺熱咳嗽可以吃梨, 用於清熱解毒的綠豆等都是寒涼的食物。
熱性或溫性的食物則適合用於寒症, 它們具有溫中散寒、助陽益氣、通經活血等作用, 比如陳皮, 蔥白、香菜、生薑等適用於風寒感冒、畏寒、頭痛等;紅茶、乾薑可以用於腹痛、嘔吐等, 辣椒、酒等則適用于肢冷、畏寒、風濕性關節痛等。
還有一類食物是平性的, 它們的性質介於寒涼和溫熱性質之間, 不管寒症熱症都可以吃, 具有平補氣血, 健脾和胃等功效, 也可供脾胃虛弱者保健之用。
Advertisiment
食物的味道也能帶來不同的功效。 我們知道, 生活中的食物主要是酸甜苦辣鹹五種味道。 一般來說, 酸澀的食物, 具有斂汗、止瀉、澀精等作用, 酸味與甜味合用, 又能生津止渴, 滋陰潤燥。 但如果酸味食物吃得過多, 則會引起筋脈攣縮。
甜味的食物有補虛、和中、緩急止痛等作用, 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引起的神疲乏力、飲食減少、脘腹疼痛等症, 如栗子、甜杏仁、南瓜、葡萄、大棗、飴糖等, 甜味的食物如果吃得過多就會讓人覺得胸悶不舒服。
苦味食物, 有清熱瀉火、止咳平喘、瀉下等作用, 如苦瓜、青果、枸杞苗等。 熱性的問題, 都可以用苦味食物。 但如果大量吃, 就會損傷脾胃陽氣。
辣味的食物有發汗解表、行氣、活血、化濕、開胃等作用, 如蔥、生薑、胡椒等,但如果攝入過多,就會散氣耗津;
鹹味的食物具有化痰軟堅散結的作用,如海帶、紫菜等,多吃則氣血凝滯。
食物的性能還表現在歸經上,也就是說某些食物對人體的某些臟腑或經絡有明顯的選擇性。比如西瓜、烏梅能生津止渴,生薑、辣椒能改善食欲,香蕉、甜杏仁等能潤燥止咳,通利大便。
食物還有升降沉浮的作用,一般來說,熱性、味道辛甘淡味的食物,基本都是陽性,能提升人體的氣機。而寒涼的,味道酸苦鹹的食物,則多屬陰性,能讓氣機沉降。
瞭解了這些特性,我們再來看,就會知道,如果只盯著某種單一的食物吃,身體就會不均衡。大人如此,寶寶更是如此。
所以我們給寶寶的飲食中,更是需要經常攝入不同的食物,讓這些食物各自發揮不同的功效,這樣寶寶的身體才會越來越好。如果寶寶的飲食太過單一,寶寶的身體自然會出狀況。
現在我們飲食非常豐盛,各種肉類,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上跑的,基本都能吃到。很多家庭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每天的飲食都是以肉為主,素菜非常少。
每天的主食也是口感細膩的精白米白麵,除此以外,每天還有各種甜品、零食、西點等充斥著我們的生活。
這些食物偶爾吃對我們的生活不會產生影響,但是長期大量的攝入,就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尤其很多寶寶天天大魚大肉,無肉不歡,大多數肉本身就是熱性或溫性的,很多家長還愛讓寶寶吃各種零食、油炸類食物,這樣長期大量攝入,寶寶就會陽氣越來越盛,既上火,又津液不足出現陰虛。
在這樣的情況下,寶寶身體自然會出狀況。
因此想要寶寶身體好,改善的根源並不是求醫問藥,而是從飲食上進行改善,調整每天的飲食結構,讓寶寶飲食均衡,吃得營養、吃得健康,這樣從根源上著手,進行控制,寶寶的身體就會越來越好。
最好的醫藥就在我們身邊,只要調節好我們每天的飲食,全家人就都能擁有好的身體。
如蔥、生薑、胡椒等,但如果攝入過多,就會散氣耗津;
鹹味的食物具有化痰軟堅散結的作用,如海帶、紫菜等,多吃則氣血凝滯。
食物的性能還表現在歸經上,也就是說某些食物對人體的某些臟腑或經絡有明顯的選擇性。比如西瓜、烏梅能生津止渴,生薑、辣椒能改善食欲,香蕉、甜杏仁等能潤燥止咳,通利大便。
食物還有升降沉浮的作用,一般來說,熱性、味道辛甘淡味的食物,基本都是陽性,能提升人體的氣機。而寒涼的,味道酸苦鹹的食物,則多屬陰性,能讓氣機沉降。
瞭解了這些特性,我們再來看,就會知道,如果只盯著某種單一的食物吃,身體就會不均衡。大人如此,寶寶更是如此。
所以我們給寶寶的飲食中,更是需要經常攝入不同的食物,讓這些食物各自發揮不同的功效,這樣寶寶的身體才會越來越好。如果寶寶的飲食太過單一,寶寶的身體自然會出狀況。
現在我們飲食非常豐盛,各種肉類,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上跑的,基本都能吃到。很多家庭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每天的飲食都是以肉為主,素菜非常少。
每天的主食也是口感細膩的精白米白麵,除此以外,每天還有各種甜品、零食、西點等充斥著我們的生活。
這些食物偶爾吃對我們的生活不會產生影響,但是長期大量的攝入,就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尤其很多寶寶天天大魚大肉,無肉不歡,大多數肉本身就是熱性或溫性的,很多家長還愛讓寶寶吃各種零食、油炸類食物,這樣長期大量攝入,寶寶就會陽氣越來越盛,既上火,又津液不足出現陰虛。
在這樣的情況下,寶寶身體自然會出狀況。
因此想要寶寶身體好,改善的根源並不是求醫問藥,而是從飲食上進行改善,調整每天的飲食結構,讓寶寶飲食均衡,吃得營養、吃得健康,這樣從根源上著手,進行控制,寶寶的身體就會越來越好。
最好的醫藥就在我們身邊,只要調節好我們每天的飲食,全家人就都能擁有好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