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想要避免過敏體質應從娘胎做起

過敏體質, 主要是來自於遺傳因素, 加上外界過敏原或刺激物(如塵蟎、過敏蛋白質、空氣污染或病毒感染)的激發, 導致皮膚、呼吸道和腸道出現水腫、發炎、氣管平滑肌和腸道出現收縮、痙攣等反應, 因而產生了一系列的疾病。
過敏兒越來越多
“過敏”一詞已經逐漸成為眾多父母心中耳熟能詳的醫學名詞, 也成為困擾家庭生活的難纏疾病, 據研究父母其中一人有過敏體質, 生下過敏兒的機率為30%;若是父母都有過敏體質, 寶寶有60~70%的機會出現過敏, 加上氣候溫熱潮濕, 空氣、水、土壤、化學製劑、重金屬污染等環境惡化,
Advertisiment
使人體不斷暴露在過敏原下而導致抗病及免疫力大幅降低, 據台大醫院統計, 20年來臺北市罹患氣喘、過敏性鼻炎的小孩由1.5%升至10%左右。
如何避免生出過敏兒?
針對日趨嚴重的過敏疾病問題, 如何避免生出過敏兒呢?中醫的策略強調預防和治療並重, 分成“1防、2調、3治”三階段策略。
未懷孕前考慮父母雙方體質狀態, 強調以“防”為主, 亦即“預防法”, 讓受孕過程落在父母親體質最佳狀態;懷孕後則以“調”為主, 調理妊娠的每一個階段, 這一步驟是最重要的關鍵步驟, 因為調理的好就能避免生出過敏兒;產後以“治”為主, 針對出生罹患過敏體質小兒, 適當的給予中藥治療來改善臨床症狀。
孕前宜“防”
俗話說“預防重于治療”, 父母的體質狀態是決定會不會產下過敏兒的重要因素。
Advertisiment
父母雙方能夠提早在懷孕前做好過敏原管控計畫, 藉由醫師的協助, 詳細瞭解自身體質健康狀態和過敏反應狀態而擬定預防策略。 包括:
專案 重點
1、過敏原預防 減少灰塵、黴菌、塵蟎、貓狗毛髮和絨毛玩具等近距離接觸
2、飲食預防 減少海鮮(蝦、蟹)、牛奶蛋白、堅果攝取
3、中藥預防 善用有抗敏和減敏中藥來加強體質防護, 如黃耆、紅棗、白術、防風等
妊娠宜“調”
對於懷孕的母體和腹中胎兒進行適當的調理, 來遠離疾病侵襲的觀念, 早在古時候便已經詳細記載和運用。
如北齊。 徐之才《逐月養胎法》, 提出妊娠十月, 應當對不同月份的胎兒發育進行調理養胎;而漢。 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一書中更記載“婦人妊娠宜常服當歸散。
Advertisiment
妊娠常服即易產, 胎無疾苦, 產後百病悉主之”的描述。
因此, 妊娠期間根據不同的月份來調理, 是有必要和意義的, 而透過正確的調理更是避免生出過敏兒的主要關鍵。
階段 注意事項
1、妊娠前三月(1-3) 懷孕之初, 精卵結於胎中, 母體氣血下聚胎盤以養胎, 母體內陰血相對不足, 引發內分泌混亂, 影響胚胎發育, 故容易產生先天體質不良新生兒。
此時期著重在血分的調養和補充, 常見中藥處方如當歸散、白術散、壽胎丸等;同時還要考慮第一階段的『過敏原、飲食、中藥』等預防步驟。
2、妊娠中三月(4-6) 此時期胎兒發育快速, 心跳和胎動產生, 逐漸成形, 中藥調理重點在調暢母體氣機運行。
3、妊娠後三月(7-9) 此時期運用中藥調理的目的是兼顧母親和胎兒兩方面,
Advertisiment
讓孕婦容易生產。
過敏體質, 是一種須要積極和長期治療的疾病, 不管在飲食、環境過敏原和中藥預防, 都需要家屬和醫師間彼此密切配合, 才能取得最佳療效, 而不是隨意購買一些中草藥或偏方來服用, 這樣不論對孕婦本身或是胎兒都有不良的影響。
如果父母能從懷孕前到產後, 建立正確的“1防、2調、3治”三階段觀念, 妥善治療過敏體質和控制過敏原, 相信過敏症將不會再一代傳承一代糾纏不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