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想讓孩子更聰明,你得這樣和他聊天

為了孩子的聰明伶俐, 父母可以做些什麼?看更多的育兒書?講更多的故事?讓孩子上更多的興趣班?NO!其實很簡單, 你得學會跟孩子聊天的套路。 而所謂套路, 就是從孩子的心理角度出發, 在尊重的前提下, 平等對話。 以下通過幾個常見的場景來說明這個道理。
1.當孩子不想上床睡覺
× 無效示範“你該睡覺了, 快點去睡覺, 還不睡覺明天起不來!”“聽到了沒有!快去睡!”像唐僧一樣喋喋不休的反復念叨式無效, 聲色嚴厲的命令式可能更加逆反。 √ 聰明套路“還有10分鐘就要睡覺了, 你想要先講故事, 還是先刷牙?”

給孩子一個提醒,

Advertisiment
並把選擇權交給他。 如果還是哭鬧, 那麼就請出大神級人物“太陽公公”, 絲瓜小時候, 我就用太陽和月亮給科普白天和黑夜的區別。

2.當孩子拒絕刷牙
× 無效示範

“不刷牙就會長蟲子, 牙齒會壞掉。 ”你的威脅式描述, 對孩子一點用都沒有, 因為他現在感覺不到蛀牙的難受。 √ 聰明套路“爸爸要去刷牙了, 我們比賽看誰刷的泡泡多!”對孩子來說, 有趣、好玩是衡量這件事要不要做的標準。 為了讓絲瓜張大嘴巴配合刷牙, 我用手機下了個刷牙小遊戲, 讓他親手刷掉小動物們牙齒裡的青菜、牙漬、還有動來動去的細菌小怪物。 輪到他刷牙, 一定會再三跟我確認“媽媽, 我牙齒裡還有小怪嗎?”這便是絕佳的講道理時間啊。

3.當孩子一定要吃糖

Advertisiment
× 無效示範
“別吃了, 不可以再吃了, 再吃牙齒壞了。 ”還是上面的道理, 吃糖是個有趣的事, 不吃則讓人沮喪、無趣。 孩子一定會繼續鬧著堅持要吃。 √ 聰明套路“可以吃, 但是我們規定好每天吃兩塊, 今天已經吃了兩塊, 現在吃了, 明天就不能再吃。 ”

對於吃糖一定要制定規則, 而且要家人配合堅決實施。 絲瓜要吃威化餅乾, 他堅持, 我給了他, 第二天我將所有的零食鎖起來, 他親眼看著我把鑰匙放進包裡去上班。 然後一整天想要吃, 都自言自語說:昨天吃多了, 今天不能吃了, 明天吃。 這時候需要的是照看人對規矩的絕對擁護。 萬一奶奶妥協, 那麼就功虧一簣了。

4.當孩子不小心弄壞東西
× 無效示範

“讓你別動那個杯子, 你偏不聽,

Advertisiment
現在好了吧!”“哪只手摔得, 伸出來打手板!”抱怨指責+懲罰是很多父母的第一選擇, 其實孩子弄壞東西, 心裡也很緊張害怕, 父母這樣的態度只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 √ 聰明套路“沒關係, 下次一定要小心, 玻璃碎片會劃傷人, 你去拿掃帚, 我們一起清理乾淨。 ”對孩子表示理解, 第一時間教孩子如何處理, 採取補救措施。 在清理的過程中, 跟孩子說明玻璃碎片很容易紮傷皮膚, 媽媽也要帶著手套清理, 讓他幹力所能及的補救事情。

5.當孩子鬧著看電視

× 無效示範

“不准看了, 看的時間夠長了!”看電視、玩手機或iPad, 每個孩子對此都毫無自製力。 可是這些電子產品無可避免, 那麼跟吃糖一樣, 一開始就約定規則。 √ 聰明套路“這一集有10分鐘,

Advertisiment
我們看完這一集就關掉。 ”“看完這集湯瑪斯, 我們用積木搭一個小火車吧。 ”給孩子預先提醒, 可以看多長時間, 如果是玩手機遊戲, 那麼沙漏必不可少。 為了幫絲瓜建立時間觀念, 我買了不同時間的沙漏, 比如他玩要玩APP裡的小遊戲, 我會事先放沙漏在一旁, 快要漏完了, 也會提醒他, 還要一分鐘沙漏就漏完了。 除了預先設定好時間, 用更有趣的非電子遊戲吸引注意力, 也是一個好辦法。

6.當孩子用哭來威脅你

× 無效示範
“別哭了, 就知道哭!不能再坐搖搖車了, 要回家了!”“再哭我就走了, 你一個人在這裡吧!”孩子因為要求未滿足, 用哭來威脅想要達到目的。 責駡或威脅只會讓他越發哭的猛烈。 √ 聰明套路“寶寶很傷心是嗎?那媽媽抱一會兒吧!”先用共情的方式,
Advertisiment
理解他, 哭的時候他情緒激烈, 說教是無效的。 “今天我們要回家了, 跟搖搖車說再見, 明天再來玩兒可以嗎?”

等他平靜下來, 說出你的處理方法, 徵求他的意見。 我也曾遇到過絲瓜仍然不肯走, 那麼適當妥協, 我們再摸一摸搖搖車, 或者跟搖搖車一起拍照再走。 底線就是不可以再坐。


一句話總結, 跟孩子聊天要做到——有話好好說。 說話是一門藝術, 和孩子說話更是一門學問, 作為媽媽, 我們應該給孩子多一些耐心, 對他們多一些瞭解, 有的時候多費一些心思, 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PS:我知道很多媽媽又會留言說:跟孩子說個話這麼糾結, 累不累啊!其實媽媽們學習各種育兒知識, 瞭解各種早教理念, 都是在不斷的學習, 而我們的說話方式,也有因為孩子不斷更新、進步,當這種方式內化成習慣,你會發覺自己跟孩子的溝通更加有效,而自己也無需刻意找尋什麼說話方法。

而我們的說話方式,也有因為孩子不斷更新、進步,當這種方式內化成習慣,你會發覺自己跟孩子的溝通更加有效,而自己也無需刻意找尋什麼說話方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