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意義非凡的家庭會議

開會在桐桐心中, 是件特別重要的事兒。 雖然有時意味著爸爸晚上不能回家吃飯, 媽媽不能準時下班;但她同時也認定, 開會是只有大人才擁有的權力。 因此, 當我們很正式地告訴桐桐:“我們覺得你各方面表現都非常好, 所以我們想定期召開家庭會議。 你將和爸爸媽媽一起, 每週日晚上一起討論關於家裡的問題。 ”不出所料, 桐桐歡欣鼓舞, 激動異常。

第一次會議, 我特意將書房裡的小方桌收拾乾淨, 3個人圍坐桌旁, 我還拿了一個小本子做記錄。 討論的內容非常簡單——家務分配。 經過討論決定, 每天晚上,

Advertisiment
桐桐負責擦客廳裡的兩張桌子:一張她的遊戲桌, 一張茶几;爸爸負責掃客廳;媽媽負責倒垃圾。 為了鄭重其事, 我將會議內容整理好, 並且要求大家簽名確認。 桐桐還不會寫自己名字, 但為了表決心, 她當場臨摹了一個歪歪扭扭的“T”。

一周很快過去, 第二次會議又召開了。 由於爸爸晚上加班, 家庭會議由我和桐桐召開。 桐桐對上周的總結讓我驚訝:“開始兩天比較好, 後來不怎麼好。 有時不想擦了, 有時擦得不乾淨。 ”這是一個3歲半的孩子在完全沒有提示的情況下對自己的總結, 不僅描述了工作品質, 還點評了自己的工作態度。 我們的二人會議最後決定, 下一周還是執行同樣的任務安排。

第三次會議比較有意思, 第一項議程仍然是討論上周任務執行情況,

Advertisiment
仍然是由桐桐率先總結:“有時好, 有時不好。 因為我覺得擦茶几太累了, 有時要站著, 有時要蹲著。 ”我心裡狂笑。 爸爸反應快, 馬上說:“累不能作為不完成任務的理由, 每項任務都可能會覺得累, 如果覺得累就不完成, 那大家都不用完成了。 ”桐桐不出聲, 但是她默默地看著爸爸, 因為爸爸這周也有幾天沒有完成任務……爸爸很快察覺了女兒的“鄙視”, 趕緊解釋:“我主要是加班, 公司開會開太晚了, 還有一天是忘記了。 ”好吧, “公司開會”是爸爸也不能抗拒的存在, 桐桐勉強接受了爸爸的解釋。

我出來打圓場:“忘記也不能當成理由, 下周大家要互相提醒。 ”接著我們繼續討論家務分配。 桐桐第一時間表示, 不要擦客廳的茶几,

Advertisiment
要求只擦她的遊戲桌。 我表示不同意, 告訴桐桐工作內容可以調整, 但工作量不能減;如果不擦茶几, 就要選擇再加一張桌子。 桐桐經過慎重考慮, 選擇了飯桌。 為了保證家務的公平性, 我們決定, 將爸爸的工作調整為起床後疊被子, 免得他總是因為加班完成不了。

這就是我家已經召開的三次家庭會議, 形式嚴肅, 內容簡單, 效果理想。 由於桐桐年齡還比較小, 我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 一開始只是建立家庭會議的制度, 讓她明白我們可以討論什麼問題, 如何討論問題, 同時借助這種形式讓她逐步開始承擔部分責任(以家務勞動為切入點);之後慢慢增加對家庭成員不足之處的改進討論, 允許她對爸爸媽媽的不足提出意見和建議;待她各方面能力比較好的時候,

Advertisiment
我準備再加入主題討論的環節, 與她探討各種她有興趣的話題。

也許有人會說太形式化, 孩子根本不懂什麼是開會。 但我認為, 有著固定時間、固定頻率的家庭會議, 不僅是家庭溝通的好機會, 同時也代表著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因為她被視為家庭裡重要的一員參與討論, 而不是父母決定了什麼再通知她, 這讓她感覺到自己的能力。 形式感越強, 孩子越重視, 越會花時間準備。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