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愛“幫倒忙”的孩子有力量

兩歲左右的孩子, 開始熱情積極地參與各種嘗試與動手, 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 他們拒絕一切幫助和給予, 找准機會給大人幫忙, 什麼事情都喜歡親自嘗試, 你常常聽到他們會急切地嚷著“讓我來”“我要自己來”。

可是,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 雖然幫忙的熱情高漲, 但幫忙的技能還遠遠沒有形成, 因此“幫倒忙”的時候居多, 有時候甚至會因為自己的嘗試而給爸爸媽媽添加更多麻煩。 這個時候, 是放手讓孩子嘗試, 還是習慣性對孩子“叫停”, 將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極大的不同。

正確看待孩子的“幫倒忙”

我曾經在家長課堂上遇到過許多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Advertisiment
他們對自己家那些千方百計想要“幫倒忙”的孩子愛恨交加, 但凡“控訴”起來就有一言難盡之感。 長輩們出於對安全的考慮與呵護, 往往是採用連哄帶騙加制止的方式來應對孩子的自我探索。

妹妹家的小男孩慶慶, 在這個獨立自主意識萌芽的階段, 那“幫倒忙”的本事可真正是“上天入地”“驚心動魄”的。 為此, 從慶慶快兩歲時候開始, 姥姥就每天跟在慶慶的屁股後面像唐僧一樣念叨:“這個太危險, 姥姥來幫你”“這個你別動”“放下, 我幫你拿吧”。 老人愛護孩子的心都顯露在各種擔憂之中。 但在有形無形之中, 也消減了孩子探索這個世界的勇氣與熱情。

在孩子獨立意識開始萌芽,

Advertisiment
嘗試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時候, 大人往往出於溺愛心理, 或因為嫌棄孩子做不好, 這也不讓動、那也不讓摸, 從根本上剝奪了孩子獨立鍛煉的機會, 也把孩子剛剛萌芽的獨立意識扼殺在了搖籃之中。 這樣的孩子在長大後往往缺乏自信, 從思想上和行為上都缺乏獨立能力。

動手能力是確定和強化“自我”的重要方式

為什麼“自我意識”開始萌芽的孩子, 什麼事情都喜歡親自去嘗試呢?為什麼他們即使一次又一次面對失敗、累得滿頭大汗, 也可以不厭其煩做得津津有味?甚至有時候, 如果大人因為擔心而讓孩子放棄嘗試, 他們就會變得特別“不聽話”, 以一種不達目的絕不甘休的英雄氣概來挑戰所有的事情。 他們在挑戰面前一遍遍強調“我自己來”“我自己能行”“我自己也會”。

Advertisiment
其實, 在這個過程中, 他們是在通過嘗試和自己動手來確定自己的能力, 強化內在的“自我”。 有時候, 他們還會通過反對大人的意見來感受自己的力量。

如果瞭解了這些, 我們就知道要尊重孩子, 傾聽孩子的意願, 並給予他們適當的自由。 也知道不能阻礙孩子對穿衣、疊被等各種生活小事的嘗試和“幫倒忙”, 那是他們在感受自己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 我們知道不能武斷否定孩子的意見, 那是他們在嘗試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幫倒忙”中學習成長

不要拒絕孩子“幫倒忙”的嘗試, 並不是說要對孩子的“幫倒忙”不聞不問。 這個階段, 正是我們引導孩子學習成長和生活技能的契機。

Advertisiment

在孩子伸出小手自己拿杯子喝水、用勺子吃飯、疊衣服被子時, 我們不要在第一時間擔心水會潑翻、飯會撒在身上、被子衣服會攪成一團……讓孩子嘗試失敗, 在錯誤中學習, 並通過細化教導孩子每一個做事情的步驟, 給予積極的鼓勵和引導, 讓他們在嘗試中體會成就感和學習技能。

最重要的是, 面對孩子的嘗試, 我們能始終保持耐心、尊重和信任, 以足夠的愛和自由去對待孩子的成長。 大人充滿溫情的愛, 所給予的充分信任與自由, 能讓孩子在面對挫敗時擁有足夠的安全感, 對外在世界形成信任感。 只有這樣, 他們才能在成長中敢於大膽嘗試和探索, 並在跌跌撞撞中學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每個孩子的成長,

Advertisiment
都是一個與父母逐漸分離的過程, 總有一天, 他們要脫離父母的保護獨自面對世界。 一個擁有獨立思維和技能的人, 才能從容、自信地面對未來。 而孩子的獨立能力, 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從小放手培養。 當孩子對什麼事情都勇敢說“我來”時, 我們不妨放手、微笑、信賴、引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