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認為這樣的行為很不正常,
那麼,
你顯然在用不同的“圖式”來理解嬰兒的“圖式”。
通常成人會認為,
圖畫書是用來看的,
而不是用來“玩”的,
可嬰兒卻不這樣認為,
因為他們的頭腦中並沒有關於“書是用來看”的圖式。
所以,
如果父母不瞭解嬰兒的認知水準和過程,
而是單純地制止嬰兒的“奇怪行為”或呵斥他們,
顯然是不會有任何作用的。
嬰兒並不是從他人傳達的事實中獲取知識,
也不是通過感覺和知覺來獲得。
嬰兒只有通過自己行為上的嘗試,
才能獲得新的“圖式”,
不斷促進認知發展。
當寶寶還無法理解書的用途時,
Advertisiment
父母急迫地希望寶寶能夠從小喜愛上書,
就超出了寶寶的認識能力,
他們只會把書當成與其他玩具相同的物體,
觸摸、撕裂、嘴咬等行為才會經常出現。
由於父母急於讓寶寶成才的心態,
常常會把成人認知思維帶入到育兒過程中,
而且習慣性地以同齡寶寶為標準對孩子的認知能力進行判斷。
事實上,
每個寶寶受到不同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影響,
其各個的發展階段並不同步,
如果父母單純以普遍地標準來衡量和要求孩子,
就會抹殺他們的天生的潛能。
當發現一個寶寶總是把物體或食物扔向同個方向,
那麼他可能正在通過不斷地重複來進行“重力實驗”,
這些能引起他巨大興趣的“怪異行為”,
Advertisiment
照料者一定不要阻止;相反,
要給他們創造更多的“試驗”機會,
這或許意味新的“圖式”將取代舊的“圖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