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愛告狀的孩子需要更多關愛

5歲的小兒子是個“告狀大王”。 稍有不如意, 就會跑過來告哥哥的狀。 8歲的大兒子又覺得我老是向著弟弟, 所以會傷心, 甚至有時會用蠻力制伏弟弟。 我該怎麼辦?

附和孩子吧。

希望媽媽不要介入孩子之間的爭執。 小兒子來告狀, 就傾聽他的“控訴”吧, 還可以附和地說“該多生氣啊!”、“忍得好!”、“傷心吧?”等等。 如果, 大兒子感到傷心, 就把相同的話和他重複一遍。

兩個孩子會因為這種莫名其妙的處理方式, 而感到不知所措。 這時, 就可以告訴孩子們:“媽媽向著哥哥, 弟弟會不高興, 向著弟弟, 哥哥就會傷心。 你們兩個都是我的親生骨肉,

Advertisiment
我怎麼忍心只向著一個呢?”雖然孩子們會覺得心裡有點不是滋味, 但還會接受。

如果小兒子告訴你, 哥哥不讓他碰自己的東西, 而且還老是笑話他是“告狀大王”, 你可以“提醒”他:“哥哥笑話你是想讓你生氣。 幹嗎要讓他的詭計得逞呢?哥哥不讓你碰他的東西, 你就拿更好的東西, 在他面前玩兒。 哥哥的態度會完全不一樣。 ”

孩子之間爭吵的聲音, 是世界上最難聽的聲音之一。 由於無法忍受這種聲音, 我也曾經摻和過幾次孩子之間的爭執, 結果發現對我、對孩子都沒有任何好處。 因為不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 難以公正地判定對錯。 即使是做到公正, 那也只是我認為公正, 而非孩子們認可的。 參與其中, 只會讓我吃盡苦頭,

Advertisiment
兩個孩子還會都對我充滿怨言。 明白這一道理之後, 我選擇了“袖手旁觀”。

所以我才會勸告媽媽們, 對待孩子要三思而後行。 還要囑咐媽媽們, 要維護哥哥的威信。 孩子們之間, 也需要屬於他們的長幼尊卑。

不要忘記, 時常被要求“要像大人一樣”的哥哥實際上也是孩子。 所以不要總是讓他去謙讓弟弟。 哪怕是大人, 整天被要求去謙讓別人都會生氣, 更何況孩子呢?

哪怕是極小的紛爭, 處理起來也十分棘手。 如果孩子之間的紛爭不能由他們自行解決, 媽媽可以邊哭邊向他們倒苦水。 孩子們為了哄媽媽, 就會停止爭吵。 媽媽並不是時刻都要照顧孩子、教育孩子、幫孩子解決問題的人。 有時也可以依靠孩子、詢問孩子, 讓孩子們從中學會照顧別人的方法。

Advertisiment

孩子們之間的爭吵可以無視, 不過一旦動粗就一定要制止。 你可以問孩子:“絕對不能使用暴力。 如果別人這麼對待弟弟, 你會怎麼辦?你也和他們一起打嗎?”孩子若是默不作聲, 或回答“我會很開心”, 媽媽們也不必太過擔心, 這只是因為他的情緒尚未平復而說出的氣話, 這時, 為了更好地瞭解孩子的內心, 媽媽們不要操之過急, 要耐心引導。

孩子們會自己去思考“媽媽希望什麼?要如何和弟弟相處”, 並走上正軌。 剛開始, 在氣頭上的孩子會回答“我會很開心”, 但被問幾次之後就會改口。 讓孩子瞭解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也是制止爭吵的好辦法。

我反復強調, 不要忘記明白事理的老大其實也是孩子,

Advertisiment
既然是孩子, 就難免想法與行動不一致。 所以媽媽們要多包容、多表揚, 等待孩子慢慢成長。

有一次, 在接受類似問題諮詢的時候, 我曾經建議媽媽帶著孩子走出室內。 在狹窄的室內, 有時確實會讓人心情煩躁。 如果是下雨天, 那就更好了, 可以帶著孩子們出去玩“淋雨遊戲”。 雖說是去淋雨, 最好還是帶著雨傘, 穿著雨靴出門, 因為裝備越多越好玩。 可以用雨傘去接雨水, 也可以在雨靴裡灌滿水奔跑。 盡情地玩兒吧, 真的非常愉快。

在戶外體會到這種樂趣之後, 兄弟之間就不會再小肚雞腸地互相告狀。 要培養孩子的氣度。 在玩耍過程中, 媽媽也好, 孩子也好, 都能夠開懷大笑。 漸漸地你會發現, 孩子笑口常開, 身心變得都很健康。

Advertisiment
孩子們甚至會開始期待雨天的到來, 這樣就能和兄弟姐妹盡情嬉戲了。

試著做一個能創造和孩子一起玩耍方案的母親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