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愛孩子就和他多交流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持續不斷的愛。 然而, 單單有愛心是遠遠不夠的, 還需要有愛的行動。 許多媽媽以為給孩子穿好的, 吃好的, 就是愛孩子的最好行動表現, 可專家表示:有效的親子溝通才是最為重要的。

隨著孩子的認知、情感、語言、智力等方面的發展, 親子溝通的內涵也逐漸多姿多彩。

0-1歲:態度傳達著更多資訊

·傾聽:眼、耳並用;
·時刻注意自己對孩子的態度;
·多用非語言溝通, 比如撫觸、眼神交流;
·把自己的好心情傳遞給寶寶, 這是愛的滋養。

1-3歲:功效神奇的反映式傾聽

有時, 2、3歲的孩子想表達的意思已經較為複雜,

Advertisiment
父母不容易瞭解他的意思。 此時, 傾聽, 而且是反映式的傾聽, 就更為重要了。 所謂“反映式的傾聽”, 就是指父母像一面鏡子那樣, 把孩子說的話或表達的感覺接收過來, 然後再反映回去。 例如, 孩子指著腳說:“我這裡痛痛!”父母可以這樣重複他的話:“你是說你的腳痛?”或者用自己理解的意思反映說:“你的意思是走路走得腳很累, 有點痛, 對不對?”如此一來, 一方面讓孩子感受到他已被瞭解, 另一方面也幫助他學習更清楚地表達。

在下面這些情況下, 經常要用到反映式傾聽。

·孩子情緒不佳時;
·孩子感到無所適從;
·孩子用哭鬧爭取權益;
·孩子口出惡言。

3-6歲:世界更大了, 話也更多了

學齡前期的親子溝通與前一時期不同的是,

Advertisiment
父母須學習運用“我的資訊”及“有限度選擇”。 事實上, 過去的溝通也可能用到, 只是在這個時期更經常用到。

每天一段親子溝通時間

·運用“我的資訊”

所謂“我的資訊”是指父母說話時多用“我”為主語來表達感受, 例如“我很高興”或“我十分生氣”, 而避免用“你”為主語來指責或壓制孩子, 例如“你讓我很生氣”或“你真沒禮貌”。

·給孩子有限度的選擇

在一定範圍內給孩子選擇權, 通過提供選擇, 不僅可以避免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緊張氣氛, 給孩子提供做決定的實踐機會。 如“睡覺時間到了, 你是要聽昨天的故事呢, 還是想聽一個新的故事?”“你今天是想穿粉紅色的上衣, 還是藍色的T恤?, 如孩子兩者都不選, 父母可問:“是我幫你選, 還是你自己選?”做選擇並讓孩子負責任都是日常的行為,

Advertisiment
對於發展孩子的自我價值觀至關重要。


6-10歲:父母說得越多, 孩子聽得越少

六七歲的孩子開始進入作息有規律的小學了, 他的生活世界加大, 視野也隨之更開闊。 父母會發現孩子變得更有自己的想法和感覺, 而且越來越不喜歡父母嘮叨。 因此, 父母必須牢記的一句話是:“父母說得越多, 孩子聽得越少”。 父母不僅要敏感地觀察孩子的言行和舉止, 還要以尊重和平等的態度來傾聽和理解孩子。

傾聽:技巧更需豐富和變化

·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
·對孩子提出希望;
·更開放的溝通。

區分不同年齡段只是為了便於說明。 孩子的發展速度有快有慢, 個性亦有不同。 因此盼望父母在閱讀時依自己的心得,

Advertisiment
先學習模仿, 進而舉一反三地運用, 創造出適合自己孩子的獨特的教養風格。

與孩子一起成長

讀到這裡, 一些父母可能會懷疑自己進行親子溝通時的正確性, 甚至自責過去做得不夠好。 事實上, 即使父母接受了很好的親職教育訓練, 仍然免不了對孩子發脾氣, 仍然會與孩子有溝通不良的時候。 因為, 我們是人, 而人都會犯錯。 正因為父母是一個會犯錯的人, 而犯錯後能有所改變和進步, 會讓孩子更喜歡親近父母、愛父母, 這才是人的求真向善的本性, 也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

父母只要有勇氣承認和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並且鼓勵自己從今天起, 在親子溝通上立下愛的心願和採取愛的行動, 永遠為時不晚!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