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愛孩子就要捨得用孩子 孩子未來的成就越大!

孩子的教育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專家的教育經驗介紹吧。

愛孩子就要捨得用孩子

Advertisiment

“只知憐惜孩子, 不捨得使用孩子”, 這是當今父母的愛的誤區。 實際上, 愛孩子, 就要捨得用孩子。 一個人在被他人需要和使用時, 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一個孩子被大人使用和需要時, 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麼偉大, 進而感悟到一種深深的愛意, 並且產生強烈的責任感。

母親對兒子的肯定, 最能激發男孩的潛力

有的父母把兒子當“寵物”養, 什麼都替孩子幹, 從不讓兒子為自己做點什麼。 其實, 母親對兒子的肯定, 最能激發男孩的潛力。 為了給媽媽一個驚喜, 兒子可以創造奇跡, 這種動力能使一個弱小的男孩成為勇敢的男子漢。

那麼, 父母該如何使用孩子呢?享受兒子, 對兒子說:“有兒子就是不一樣。 ”我常對兒子說這句話。

Advertisiment

兒子3歲時, 有一次我抱他擠公共汽車, 不料腿下一軟, 我沒擠上車, 差點摔在路邊。 兒子馬上關切地問我:“媽媽, 您怎麼啦?”我認真地對兒子說:“媽媽下鄉插隊時, 把膝蓋摔壞了, 抱著你上不去車。 ”兒子一聽, 馬上跳到地上, 用小手為我捶腿。 我撫摸著他的頭, 欣慰地說:“有兒子就是不一樣!”兒子十分得意, 以後再也不讓我抱了, 而且經常為我捶腿。

兒子上小學二年級的那個盛夏, 一天我下班回來, 兒子興沖沖地端上一杯茶:“媽媽, 您喝茶!我為您倒的。 ”茶已經涼了, 我胃不好, 不愛喝涼茶, 但我仍一飲而盡, 然後知足地說:“有兒子就是不一樣!如果茶再熱一點就更好了!”第二天, 我就“享受”了兒子倒的一杯熱茶。

兒子多麼渴望被母親需要,

Advertisiment
被母親肯定。 母親的偉大, 不在於能否讓兒子上大學、出國留學(課程), 而在於讓兒子有一種成就感, 找到自信, 找到自我, 找到父母和社會對他的需要!當他找到了父母和社會對他的需要, 他便找到了一種責任, 一種幸福。

相關閱讀:一個校長媽媽的親身經歷:孩子應該這樣”放養“

Advertisiment

孩子要“放養”, 不能“圈養”, 要捨得放手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 要在兒子面前表現得弱一點, 給孩子一點愛他人的機會。 別總把自己看成高山, 視孩子為小草, 讓孩子靠著你、仰視你、畏懼你;更不要當大傘, 視孩子為小雞, 為孩子遮風擋雨, 讓孩子弱不禁風。

使用女兒, 我也有一句話:欣賞你的女兒, 對女兒說:“有個女兒真好!”

“有個女兒真好!”這是父母對女兒的欣賞, 也是對女兒最大的鼓勵, 它能使女兒看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充滿樂觀與自信, 學會善良與關愛。 一個女孩, 從小能夠得到父親的關愛, 有助於培養她良好的性格、開朗大度的胸懷以及善於交往的能力。 相反, 一個從小失去父愛的女孩, 在擇偶時容易選擇一個父親般的男友,

Advertisiment
或者總是對男性心懷仇恨。 如果說母親是大地, 那麼父親便是一片藍天;如果說大地能夠創造生命, 那麼藍天就應該包容世界。 天地合一, 萬物才能和諧健康地生長、繁衍, 這是自然界發展的規律。 天下的父親都該用博大的胸懷去接納自己的女兒、欣賞自己的女兒, 陪伴女兒在人生的道路上長大。

想把孩子培養成能適應未來社會的人, 就要“放養”, 不能“圈養”, 無論是女孩還是男孩, 都要捨得放手。 尤其是培養男孩子剛強、堅毅的男子漢氣質, 從小給他們一個自由獨立的空間, 提供鍛煉、實踐、展示本領的機會。

對孩子“放養”要適度

如今, 孩子不聽話, 不懂禮貌, 很多跟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 家長對孩子要求不嚴格, 對孩子實行“放養”,但很多時候家長把握不好分寸,結果被孩子牽著鼻子走。專家說,家長“放養”孩子猶如“線與風箏”,風箏可以飛,但是要受到線的控制,如果風箏沒有了線,也不會有好的結果。對孩子來說能放的出去,又能收的回來,才是“放養”的最佳效果。

其實,“放養”並不是不教養,有的家長把“放養”當“放任”,整天忙於工作、事業或打工賺錢的家長,為孩子提供的只是生活上的保障,而對於孩子的內心世界一概不聞不問……教育專家認為,在現代社會,家庭中應儘量避免封閉式、隔絕式的“圈養”,也應摒棄無拘無束、放任自流式的“放養”——這都易導致孩子的合群性、合作性缺失,最容易形成“問題兒童”。

孩子需要自由,但自由的前提是他不冒犯不妨礙別人;孩子需要被尊重,但同時他必須學會尊貴 別人,照顧別人的感受。這樣孩子才能慢慢地發展出同情心,學會識別並照顧別人的感受,孩子才不會成為一個只顧自己不顧別人、令人生厭的人。

專家說,她女兒上幼稚園的時候曾想過離家出走。那時候,小傢伙不到5歲,大冬天跟媽媽弄不愉快嚷嚷著要離家出走。於是,專家便給孩子穿好衣服,打開門,小傢伙看了看外面,又黑又冷,便說“媽媽我不走了”。這時,他告訴女兒,跟媽媽吵架時,大人可以出去走走,小朋友不可以。後來女兒上學了,遇到類似情況,專家便出去走走,告訴女兒消氣後給她電話。不一會兒,女兒就來電了,出去散步時他會買點女兒平時愛吃的東西,增加感情,回去平靜後再和女兒好好講道理。

相關閱讀:我是“放養派:對寶寶最好的愛是手放開

對孩子實行“放養”,但很多時候家長把握不好分寸,結果被孩子牽著鼻子走。專家說,家長“放養”孩子猶如“線與風箏”,風箏可以飛,但是要受到線的控制,如果風箏沒有了線,也不會有好的結果。對孩子來說能放的出去,又能收的回來,才是“放養”的最佳效果。

其實,“放養”並不是不教養,有的家長把“放養”當“放任”,整天忙於工作、事業或打工賺錢的家長,為孩子提供的只是生活上的保障,而對於孩子的內心世界一概不聞不問……教育專家認為,在現代社會,家庭中應儘量避免封閉式、隔絕式的“圈養”,也應摒棄無拘無束、放任自流式的“放養”——這都易導致孩子的合群性、合作性缺失,最容易形成“問題兒童”。

孩子需要自由,但自由的前提是他不冒犯不妨礙別人;孩子需要被尊重,但同時他必須學會尊貴 別人,照顧別人的感受。這樣孩子才能慢慢地發展出同情心,學會識別並照顧別人的感受,孩子才不會成為一個只顧自己不顧別人、令人生厭的人。

專家說,她女兒上幼稚園的時候曾想過離家出走。那時候,小傢伙不到5歲,大冬天跟媽媽弄不愉快嚷嚷著要離家出走。於是,專家便給孩子穿好衣服,打開門,小傢伙看了看外面,又黑又冷,便說“媽媽我不走了”。這時,他告訴女兒,跟媽媽吵架時,大人可以出去走走,小朋友不可以。後來女兒上學了,遇到類似情況,專家便出去走走,告訴女兒消氣後給她電話。不一會兒,女兒就來電了,出去散步時他會買點女兒平時愛吃的東西,增加感情,回去平靜後再和女兒好好講道理。

相關閱讀:我是“放養派:對寶寶最好的愛是手放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