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愛寶寶從TA的第一顆乳牙開始

當媽媽看到寶寶晶瑩剔透的“小貝殼”終於掙脫牙齦, 那一刻的心情真是無與倫比的美麗, 別看它們只是小小一顆乳牙, 內藏的玄機可不小哦。 接下來, 讓我們一起瞭解寶寶乳牙生長過程中將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和處理辦法吧, 讓這些美麗的小貝殼永遠保護寶寶口腔的成長。

關於出牙那點事

當寶寶笑起來露出一口潔白又整齊的牙齒時, 總是顯得特別討人喜歡。 關於寶寶牙齒的成長過程, 媽媽們到底瞭解多少呢?不妨做個小測試吧!

寶寶乳牙知識小測試

寶寶的乳牙是什麼時候開始形成的?

Advertisiment

A:孕期

B:寶寶出生之後

C:4~10個月

正確答案為“A”。 牙齒的形成從子宮裡就開始了, 媽媽懷孕期間, 寶寶就有了牙蕾, 這也是乳牙的基礎。 所以, 媽媽孕期的營養會直接影響寶寶牙齒的健康。

寶寶的乳牙一共有多少顆?

A:28顆

B:20顆

C:24顆

正確答案為“B”。 寶寶的乳牙總共為20顆, 一般寶寶最後一顆牙齒(第二乳磨牙, 位於口腔最深處的上下牙)通常要到2歲左右才開始出現。 最遲到3歲, 寶寶的20顆乳牙將全部出齊。

寶寶出牙的順序是?

A:一顆一顆的長

B:先下後上, 一般是兩顆兩顆地出

C:沒有規律

正確答案為“B”。 通常寶寶出牙的順序是:先是兩顆下門牙, 然後是兩顆上門牙, 再以後是從兩側向後依次萌出, 但乳尖牙會略晚於第一乳磨牙。

當寶寶出牙不舒服時, 媽媽應該怎麼做?

Advertisiment

A:吃止疼藥

B:什麼也不管

C:幫寶寶按摩牙床或給寶寶牙膠

正確答案為“C”。 如果你覺得寶寶因為出牙而感到不舒服, 可以試著幫ta緩解, 給寶寶一些可以咀嚼的東西, 比如牙膠(咀嚼環)等, 也可以按摩寶寶的牙床來減輕他的不適, 具體方法為:洗乾淨手以後, 用你的手指輕而穩地摩擦ta的牙床, 手指的壓力恰好與出牙時使寶寶感到的壓力相抵消, 從而減輕寶寶的不適感。 用手指按摩要小心被寶寶咬到, 用冰過的牙膠會比較方便, 力度寶寶可以隨意掌握, 只是要注意衛生!

長牙好難受, 媽媽幫幫我!

細心的媽媽會發現, 有段時間寶寶突然變得愛發脾氣、愛流口水、喜歡啃咬硬物了, 這都是因為那顆堅固的牙齒, 想要突破牙齦,

Advertisiment
從裡面鑽出來了。

流口水

萌牙期, 寶寶的口腔唾液分泌會突然增多, 又加上這個時候, 寶寶的吞咽能力還沒發育完善, 有一部分唾液就會溢出, 形成流口水的現象。 面對這種情況, 可以為寶寶準備幾塊圍兜, 防止口水弄髒了衣服。 同時, 爸爸媽咪也要及時為寶寶擦去嘴邊的口水, 時常用溫水洗淨, 塗上潤膚露, 以免引起寶寶嘴角皮膚發炎或引起濕疹。

腹瀉

有個別寶寶在萌牙期還會出現腹瀉的情況, 一般症狀較輕。 如果只是大便次數增多、水分不多, 應暫時停止給寶寶添加其他輔食, 以粥等易消化食物為主;如果大便次數每天多於10次, 且水分較多時, 就應及時就醫。

啃咬硬物

由於牙齒萌出的刺激, 會讓寶寶感到牙齦癢癢,

Advertisiment
很多寶寶就會通過咬硬物來緩解這種不適感, 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如果爸爸媽咪擔心寶寶會因為啃咬硬物感染病菌, 可以為寶寶準備一些專門的磨牙工具或磨牙食物, 如磨牙棒、磨牙餅乾之類。 這些工具不僅能緩解寶寶牙齦不適, 還可以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 強壯臉部肌肉。

哭鬧、發低燒

萌牙期的不適感, 會直接影響到寶寶的飲食、睡眠, 部分寶寶還會出現哭鬧、發低燒等症狀。 面對哭鬧中的寶寶, 爸爸媽咪需要耐心處理, 可以用濕的紗布幫助寶寶按摩牙齦, 與寶寶多交流溝通, 分散寶寶的注意力。 如果寶寶有發低燒的現象, 但精神狀態良好、胃口也基本正常, 就無需特殊處理, 注意多給寶寶喂水就可以了。

我愛刷牙,
Advertisiment
牙齒好好!

正確的刷牙方法

刷牙的姿勢

˙媽咪可以坐下來, 把寶寶放在雙膝中間, 然後雙腳交叉, 將寶寶頭部固定在身體和手臂之間。

˙媽咪還可以坐下來, 讓寶寶坐到自己的大腿上, 然後一手懷抱住寶寶, 一手幫寶寶刷牙。

˙媽咪也可以雙腿交叉, 讓寶寶靠在自己身體上, 一手輕輕攬住寶寶, 一手以正確的方式拿住牙刷, 讓寶寶一起參與刷牙。

刷牙的順序

用左手手指拉開寶寶的嘴角或嘴唇;

採取豎刷的方法, 按先後順序刷牙:從口腔的一個部位開始, 依序進行到對側, 從上頜刷到下頜;

刷完牙齒的外側面再刷內側面, 最後刷咬合面, 上牙往下刷, 下牙往上刷。

拿牙刷的姿勢

力度的調整

理想的力度大約是150g。 用廚房用的稱測量下, 抓住這個感覺,在自己手的指甲上做測試一下。爸爸可以做為實驗品,跟寶寶一樣的刷。這樣就可以明白寶寶討厭刷牙的理由了。

牙刷的正確握法

跟握鉛筆一樣。這樣的話,比較容易能控制力度,牙刷很細,這樣比較好活動。

如果姿勢不對,會加入很多不必要的力度,不僅會弄痛寶寶,有時候還會弄傷牙齦。

擠牙膏的方法

給寶寶刷牙,牙膏的量不用很多。用牙刷在牙膏上輕輕刷2下就足夠了。從嬰幼兒開始,牙膏的量大約是一粒芝麻的量,差不多就是牙刷一刷毛的量,然後,用手指將將它按到刷毛中。

刷牙工具的選擇

寶寶萌牙初期,可不使用牙膏,以防寶寶誤吞。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可逐漸使用兒童無氟牙膏、低氟或含氟牙膏,量不要太多,一般為米粒大小。

當牙齒剛剛萌出時,家長可以使用乳牙刷或者指套牙刷,輕輕擦牙齦和新萌出的乳牙。

市面上的牙刷種類繁多,較理想的是體積較小且適合小兒口腔大小的牙刷,刷毛應柔軟。對於那些手的靈活性較差的寶寶,應選用易於握持的牙刷。

有些寶寶比較活潑好動,不配合媽媽的刷牙工作,市面上有一些卡通造型的牙刷,可以迅速吸引寶寶的注意力,讓刷牙變得簡單有趣。

我的牙齒生病了!

齲齒,快走開!

齲齒多發生在乳牙期的寶寶。一些爸爸媽媽認為乳牙遲早會被恒牙取代,患齲齒無關緊要,其實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認識。齲齒有著嚴重的危害性。牙齒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咀嚼食物,是消化系統的第一道關口。如果乳牙齲壞,自然不能正常咀嚼,食物在寶寶口腔內不能很好地進行切、撕、磨等咀嚼加工,囫圇吞棗地進食,食物在胃腸道內不能得以充分地消化和吸收,務必會使寶寶攝取營養減少。

有些齲齒,不得不在換牙之前就拔掉,在缺牙位置兩側的乳牙,會不約而同地向缺牙的空隙區傾斜,導致恒牙萌出時發生嚴重的錯位。恒牙的長期錯位,既影響美觀又礙於咀嚼,直接危害機體的生長發育。更嚴重的是乳牙齲壞後,發展成根尖周圍組織的炎症,會影響下面繼承恒牙的發育,造成畸形牙;它也可以作為一個慢性病灶潛伏在機體內,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引起急性發作,突然出現劇烈的牙痛、頭痛、發熱、面部腫脹、食欲減退,如此反復出現,會影響到寶寶的身體健康。

牙齒受傷了

寶寶長大之後,喜歡蹦蹦跳跳,有時候不小心摔倒,磕在硬物上,造成前牙外傷,在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要大意,一定不要擅自拔除受傷的牙齒,如果牙齒已脫落請泡在牛奶裡帶去醫院,最低限度請含在嘴裡,一定要保持濕潤,並及時帶寶寶去醫院治療,以免給孩子造成終生的痛苦和遺憾。

當牙齒碰歪以後,口腔科醫生一般是行進行局部麻醉,然後將撞歪的牙齒扶正,局部結紮固定,使骨折的牙槽骨復位,再通過抗感染,調整咬合關係等措施,把牙齒保留下來,恢復其原來的狀態。

外傷碰斷的牙,只要牙根和牙槽窩骨質條件好的,通過治療,可以採用不同的修復措施,來恢復斷牙的外形和功能。幼年期可以臨時修復,待16歲成年後瓷冠修復,修復後牙齒的大小,形狀、顏色與真牙一樣,一般人是很難辨清其真假的,而寶寶也無任何不適感。

帶著牙齒去看病

看牙前做好準備

寶寶從兩歲開始第一次看牙,以後每半年一次,預防為主,當寶寶與醫生建立了熟悉、信任的關係後,就能很好的配合醫生完成治療,也能通過醫生的指導正確護理牙齒,讓寶寶一輩子不受牙病困擾。爸爸媽媽帶寶寶去看牙醫的前一周,要做一些準備工作。主要是讓寶寶對看牙有初步的認識,假如預約好就醫的時間,最好提前一天征得寶寶的同意。一般情況下,不要強迫寶寶,避免對就醫造成心理恐懼,就診時有一些注意事項,應該提前一天告訴寶寶,比如就診過程中不可以說話,身體不可以動,特別是頭更不能動。診治過程中如果感到不適,可以舉起左手,當寶寶舉起左手時,醫生會立刻停止操作。

尋找專業醫生

雖然普通的牙科醫生對兒童牙病的診治有一定的理論知識,但由於日常工作以成年人為主,面對孩子的溝通技巧和診治經驗少些,特別當遇到孩子哭鬧時難免束手無策。因此孩子看牙要找專業的兒童牙科醫生,有專業團隊及設備,照顧低齡寶寶,實在寶寶難以配合的,可以聯合麻醉醫師,讓寶寶在睡眠狀態下完成治療,以免留下心理陰影。(即去口腔醫院的兒童牙科,或去兒童醫院的口腔科)。專業的兒童牙科醫護人員關注的不僅僅是孩子牙齒的疾病,更關注孩子的心理,他們會主動與孩子交流溝通,取得孩子的信任。

治療時的配合

在兒童牙科,醫護人員會指導家長配合照顧兒童。對於比較溫順配合的寶寶,家長一般可以站在孩子可以看見的地方,必要時可以扶住寶寶的右手,並給予適當的安慰和鼓勵。

愛護我的小牙齒

小牙牙的防護衣

窩溝封閉:窩溝封閉又叫做點隙裂溝封閉,是在磨牙咬合面的點隙裂溝上塗布一層粘結性樹脂,保護牙釉質不受細菌及代謝產物侵蝕,達到預防齲病發生的目的。該方法不用研磨牙體組織,操作簡單,無任何痛苦,是保護牙齒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窩溝封閉的適用年齡:乳磨牙3~4歲,第一恒磨牙6~7歲,雙尖牙、第二恒磨牙11~13歲時為最適宜封閉時間。但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牙都需要做窩溝封閉,只有窩溝比較深,且是齲病易感人群的寶寶才有必要實行窩溝封閉。

氟保護漆:氟保護漆是一種含氟的塗料,是專業預防光滑面齲的一種有效方法,就像給牙齒穿上一層保護衣一樣。在寶寶認真清洗完牙表面後,將氟保護漆塗於牙面上,一分鐘後就會固化,並在牙齒表面形成一層透明薄膜,抵抗口腔中的細菌侵害。這是一種無損害,無痛苦的操作,非常適合小寶寶。氟保護漆的氟含量只有0.1%,是安全有效的濃度。每滴塗一次可持續保護牙齒長達4~6個月,而吸收的氟含量僅相當於用含氟牙膏刷一次牙的量。但是,塗了氟保護漆後還是需要每天早晚刷牙,保持口腔衛生,才能讓“防護衣”發揮更好的功效。

常見乳牙小問題

齒列會受遺傳的影響嗎?

A:毫無疑問,遺傳因素會對牙齒排列造成影響。這種影響可表現為牙齒大小與頜骨大小的不協調,產生牙齒擁擠或牙間隙;也可表現為下頜大小或形狀之間的不協調,產生異常的牙合關係,如“地包天”。但是,遺傳因素的作用不是絕對的,牙齒的排列還受先天和後天環境因素的影響。現在有最新的MRC(肌功能矯治器)在乳牙列期就開始使用,可以儘早干預,促進頜骨的正常良好發育,為將來恒牙生長提供良好的空間。

吃手指對牙齒排列有影響嗎?

A:大多數孩子2~4歲時自己就不再吸吮手指、拇指或其它物品了,這對牙齒排列沒有影響。但是,如果孩子反復吸吮手指、拇指或其它物品的時間過長,就會使上頜前牙向唇外傾斜、或者不能正常咬合。三歲以內一定要幫助寶寶戒除吃手指的壞習慣,可以找專業牙科醫師幫忙。

兩顆牙齒之間的縫隙很大,怎麼辦?

A:牙齒之間的縫隙一般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間隙。生理性間隙是生長發育過程中產生的,隨著替牙的完成會自動消失,不需作特殊處理。病理性間隙則是生長發育異常產生的,如多生牙、先天缺牙、過小牙、系帶位置異常等,這就需要口腔醫生來處理了。

兩顆門牙之間沒有縫隙,會影響到恒牙的生長嗎?

A:隨著年齡的增長,處在替牙期的兒童牙齒之間一般都會存在生理性間隙,這是頜骨發育的結果,也是為恒牙的萌出做準備。如果這一階段門牙之間沒有縫隙,那麼恒牙萌出時就會出現擁擠的情況,但大多數的擁擠只是暫時性的,隨著替牙完成會自動糾正。充分發揮咀嚼功能有助於促進頜骨發育,多吃硬食、粗纖維食物。

蛀牙會傳染嗎?

A:蛀牙是不會傳染的,但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和口腔衛生不佳會使牙齒一個接一個地蛀掉。

抓住這個感覺,在自己手的指甲上做測試一下。爸爸可以做為實驗品,跟寶寶一樣的刷。這樣就可以明白寶寶討厭刷牙的理由了。

牙刷的正確握法

跟握鉛筆一樣。這樣的話,比較容易能控制力度,牙刷很細,這樣比較好活動。

如果姿勢不對,會加入很多不必要的力度,不僅會弄痛寶寶,有時候還會弄傷牙齦。

擠牙膏的方法

給寶寶刷牙,牙膏的量不用很多。用牙刷在牙膏上輕輕刷2下就足夠了。從嬰幼兒開始,牙膏的量大約是一粒芝麻的量,差不多就是牙刷一刷毛的量,然後,用手指將將它按到刷毛中。

刷牙工具的選擇

寶寶萌牙初期,可不使用牙膏,以防寶寶誤吞。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可逐漸使用兒童無氟牙膏、低氟或含氟牙膏,量不要太多,一般為米粒大小。

當牙齒剛剛萌出時,家長可以使用乳牙刷或者指套牙刷,輕輕擦牙齦和新萌出的乳牙。

市面上的牙刷種類繁多,較理想的是體積較小且適合小兒口腔大小的牙刷,刷毛應柔軟。對於那些手的靈活性較差的寶寶,應選用易於握持的牙刷。

有些寶寶比較活潑好動,不配合媽媽的刷牙工作,市面上有一些卡通造型的牙刷,可以迅速吸引寶寶的注意力,讓刷牙變得簡單有趣。

我的牙齒生病了!

齲齒,快走開!

齲齒多發生在乳牙期的寶寶。一些爸爸媽媽認為乳牙遲早會被恒牙取代,患齲齒無關緊要,其實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認識。齲齒有著嚴重的危害性。牙齒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咀嚼食物,是消化系統的第一道關口。如果乳牙齲壞,自然不能正常咀嚼,食物在寶寶口腔內不能很好地進行切、撕、磨等咀嚼加工,囫圇吞棗地進食,食物在胃腸道內不能得以充分地消化和吸收,務必會使寶寶攝取營養減少。

有些齲齒,不得不在換牙之前就拔掉,在缺牙位置兩側的乳牙,會不約而同地向缺牙的空隙區傾斜,導致恒牙萌出時發生嚴重的錯位。恒牙的長期錯位,既影響美觀又礙於咀嚼,直接危害機體的生長發育。更嚴重的是乳牙齲壞後,發展成根尖周圍組織的炎症,會影響下面繼承恒牙的發育,造成畸形牙;它也可以作為一個慢性病灶潛伏在機體內,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引起急性發作,突然出現劇烈的牙痛、頭痛、發熱、面部腫脹、食欲減退,如此反復出現,會影響到寶寶的身體健康。

牙齒受傷了

寶寶長大之後,喜歡蹦蹦跳跳,有時候不小心摔倒,磕在硬物上,造成前牙外傷,在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要大意,一定不要擅自拔除受傷的牙齒,如果牙齒已脫落請泡在牛奶裡帶去醫院,最低限度請含在嘴裡,一定要保持濕潤,並及時帶寶寶去醫院治療,以免給孩子造成終生的痛苦和遺憾。

當牙齒碰歪以後,口腔科醫生一般是行進行局部麻醉,然後將撞歪的牙齒扶正,局部結紮固定,使骨折的牙槽骨復位,再通過抗感染,調整咬合關係等措施,把牙齒保留下來,恢復其原來的狀態。

外傷碰斷的牙,只要牙根和牙槽窩骨質條件好的,通過治療,可以採用不同的修復措施,來恢復斷牙的外形和功能。幼年期可以臨時修復,待16歲成年後瓷冠修復,修復後牙齒的大小,形狀、顏色與真牙一樣,一般人是很難辨清其真假的,而寶寶也無任何不適感。

帶著牙齒去看病

看牙前做好準備

寶寶從兩歲開始第一次看牙,以後每半年一次,預防為主,當寶寶與醫生建立了熟悉、信任的關係後,就能很好的配合醫生完成治療,也能通過醫生的指導正確護理牙齒,讓寶寶一輩子不受牙病困擾。爸爸媽媽帶寶寶去看牙醫的前一周,要做一些準備工作。主要是讓寶寶對看牙有初步的認識,假如預約好就醫的時間,最好提前一天征得寶寶的同意。一般情況下,不要強迫寶寶,避免對就醫造成心理恐懼,就診時有一些注意事項,應該提前一天告訴寶寶,比如就診過程中不可以說話,身體不可以動,特別是頭更不能動。診治過程中如果感到不適,可以舉起左手,當寶寶舉起左手時,醫生會立刻停止操作。

尋找專業醫生

雖然普通的牙科醫生對兒童牙病的診治有一定的理論知識,但由於日常工作以成年人為主,面對孩子的溝通技巧和診治經驗少些,特別當遇到孩子哭鬧時難免束手無策。因此孩子看牙要找專業的兒童牙科醫生,有專業團隊及設備,照顧低齡寶寶,實在寶寶難以配合的,可以聯合麻醉醫師,讓寶寶在睡眠狀態下完成治療,以免留下心理陰影。(即去口腔醫院的兒童牙科,或去兒童醫院的口腔科)。專業的兒童牙科醫護人員關注的不僅僅是孩子牙齒的疾病,更關注孩子的心理,他們會主動與孩子交流溝通,取得孩子的信任。

治療時的配合

在兒童牙科,醫護人員會指導家長配合照顧兒童。對於比較溫順配合的寶寶,家長一般可以站在孩子可以看見的地方,必要時可以扶住寶寶的右手,並給予適當的安慰和鼓勵。

愛護我的小牙齒

小牙牙的防護衣

窩溝封閉:窩溝封閉又叫做點隙裂溝封閉,是在磨牙咬合面的點隙裂溝上塗布一層粘結性樹脂,保護牙釉質不受細菌及代謝產物侵蝕,達到預防齲病發生的目的。該方法不用研磨牙體組織,操作簡單,無任何痛苦,是保護牙齒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窩溝封閉的適用年齡:乳磨牙3~4歲,第一恒磨牙6~7歲,雙尖牙、第二恒磨牙11~13歲時為最適宜封閉時間。但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牙都需要做窩溝封閉,只有窩溝比較深,且是齲病易感人群的寶寶才有必要實行窩溝封閉。

氟保護漆:氟保護漆是一種含氟的塗料,是專業預防光滑面齲的一種有效方法,就像給牙齒穿上一層保護衣一樣。在寶寶認真清洗完牙表面後,將氟保護漆塗於牙面上,一分鐘後就會固化,並在牙齒表面形成一層透明薄膜,抵抗口腔中的細菌侵害。這是一種無損害,無痛苦的操作,非常適合小寶寶。氟保護漆的氟含量只有0.1%,是安全有效的濃度。每滴塗一次可持續保護牙齒長達4~6個月,而吸收的氟含量僅相當於用含氟牙膏刷一次牙的量。但是,塗了氟保護漆後還是需要每天早晚刷牙,保持口腔衛生,才能讓“防護衣”發揮更好的功效。

常見乳牙小問題

齒列會受遺傳的影響嗎?

A:毫無疑問,遺傳因素會對牙齒排列造成影響。這種影響可表現為牙齒大小與頜骨大小的不協調,產生牙齒擁擠或牙間隙;也可表現為下頜大小或形狀之間的不協調,產生異常的牙合關係,如“地包天”。但是,遺傳因素的作用不是絕對的,牙齒的排列還受先天和後天環境因素的影響。現在有最新的MRC(肌功能矯治器)在乳牙列期就開始使用,可以儘早干預,促進頜骨的正常良好發育,為將來恒牙生長提供良好的空間。

吃手指對牙齒排列有影響嗎?

A:大多數孩子2~4歲時自己就不再吸吮手指、拇指或其它物品了,這對牙齒排列沒有影響。但是,如果孩子反復吸吮手指、拇指或其它物品的時間過長,就會使上頜前牙向唇外傾斜、或者不能正常咬合。三歲以內一定要幫助寶寶戒除吃手指的壞習慣,可以找專業牙科醫師幫忙。

兩顆牙齒之間的縫隙很大,怎麼辦?

A:牙齒之間的縫隙一般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間隙。生理性間隙是生長發育過程中產生的,隨著替牙的完成會自動消失,不需作特殊處理。病理性間隙則是生長發育異常產生的,如多生牙、先天缺牙、過小牙、系帶位置異常等,這就需要口腔醫生來處理了。

兩顆門牙之間沒有縫隙,會影響到恒牙的生長嗎?

A:隨著年齡的增長,處在替牙期的兒童牙齒之間一般都會存在生理性間隙,這是頜骨發育的結果,也是為恒牙的萌出做準備。如果這一階段門牙之間沒有縫隙,那麼恒牙萌出時就會出現擁擠的情況,但大多數的擁擠只是暫時性的,隨著替牙完成會自動糾正。充分發揮咀嚼功能有助於促進頜骨發育,多吃硬食、粗纖維食物。

蛀牙會傳染嗎?

A:蛀牙是不會傳染的,但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和口腔衛生不佳會使牙齒一個接一個地蛀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