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愛模仿的寶寶更聰明

每個孩子都是從模仿開始, 而這個能力則從他出生那一刻開始就已經存在了, 孩子就是天生的模仿家。

專家們曾經做過實驗, 瞭解到一個滿月的嬰兒, 因嬰兒的視力還不是太好, 所以要在他們可視的範圍內做動作, 一般在距他們20公分內做張嘴伸舌頭的動作, 那麼嬰兒會盯著這個動作幾秒後, 然後也會張開嘴巴吐舌頭, 而這表現說明寶寶是在模仿而非反條件反射, 模仿是要通過大腦思考, 在思考過後, 才會反應到神經上進行模仿, 如果是反射的話, 因為經過大腦思考, 所以根本不需要延遲幾秒之後才開始做動作,

Advertisiment
所以一個孩子在一兩個月的時候就已經可以模仿大人做動作了, 這個能力是從出生就有了, 而孩子會有什麼方式來模仿, 這個需要父母後天的引導。

如何證明孩子具有模仿力?

許多家長可能對於一兩個月大的孩子就有模仿能力感到非常不可思議, 甚至是懷疑的, 那麼怎麼證明孩子在這麼小就有這個能力呢?一是通過專業儀器來證明, 通過儀器來觀察孩子的大腦影像, 就可發現在孩子在面對媽媽和其它人時, 大腦的影像是呈現在不同區域的, 這說明孩子在剛出生的時候就已經能區別重要與不重要的人了。 二是通過孩子行為進行判斷, 媽媽可以抓住寶寶的小手搖晃, 媽媽可以感覺到,

Advertisiment
過不了多久, 寶寶的小手也會主動和搖晃起來, 這就是模仿。

孩子為什麼喜歡模仿呢?

1、覺得好玩

孩子的模仿需要家長仔細觀察, 有些動作是比較細微的, 孩子可以通過這個行為與家長進行一個互動的過程, 孩子在模仿你的動作時, 如果大人不給予回應, 那麼孩子就當是玩一下了, 如果大人這時能夠回應一下, 比如說大人張開嘴巴, 小孩也做了這個動作, 大人這時說:“啊, 張開嘴巴”孩子就會覺得特別有趣, 這時家長可經繼續引導孩子發生下一個動作。

2、學著生存

人對社會首先來於觀察, 若想學會生存, 首先就是要觀察這個社會, 所以孩子首先接觸的家庭環境, 所以他們首先模仿的就是身邊的人, 所以家長的很多動作都會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

Advertisiment
如果家庭不夠和諧, 那麼孩子將來長大的生活也可能是不好的, 但這個影響並不具有決定性。

3、分清自我與他人

在嬰兒時期, 孩子還沒有辦法區別自己與他人, 但通過模仿, 孩子可以慢慢的瞭解到自己與他人是分開的, 所以較小的孩子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當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 會逐漸的明白自己是一個獨立體, 別人也是個獨立體, 所以也就不會那麼自戀了。

4、限制範圍模仿力

模仿力與注意力是所有學習的基礎,尤其是對所謂的認知學習。 對小小孩而言,模仿力一定是“我開始要懂這個世界,所以我會思考你教我的東西,接著我要學習”,這是一種開始學聰明的表現。 模仿力被認為與記憶力有關,當孩子多學幾次之後就會記下來,變成比較長期的記憶。

Advertisiment
多數父母以為模仿不是放任孩子到處摸索,實際上應是限制孩子在一個範圍內,做深入且專注的長時間模仿與思考。 這裡所說的限制不是管束,而是幫助孩子進到自己的世界中,不受外在干擾。 很多時候父母雖然給予孩子模仿的機會,孩子多數的時候只是學到表面的東西,真正的模仿除了學習之外,還要能發揮創造力。 如果孩子想模仿的東西很難, 而不知如何入手時, 父母這時要説明孩子理清先後順序, 讓他們能夠順利的去模仿。

模仿能力對於一個孩子來說, 是非常重要的, 通過模仿他們會變得聰明, 適應社會, 為以後的學習與生活創造了基礎。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