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愛的太多也是一種傷害

現代家庭中最缺少的不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而是父母對孩子的放手。 不少父母把對自身生活的所有關注和因為自身身心不健康而積累的過剩心理能量都轉移到孩子身上, 給孩子帶來了沉重的心理負擔。

孩子厭食緣自關愛過度

據李正雲博士介紹, 曾經有位女生的父母來向她諮詢孩子的厭食症, 但心理疏導結果卻發現, 導致女生神經性厭食的原因, 是她的父親去英國工作後, 母親對她關心得無微不至;被送到英國讀書後, 父親也同樣對她無比關心, 而父母本身關係並不融洽, 以至於這名女生承受了來自父母雙方的精神壓力。

Advertisiment
除此以外, 不少青少年的人際交往障礙、網路依賴症等, 原因都是父母對孩子過於關心, 即“親子關係過分糾纏和親子分離欠缺”, 結果導致了青少年的個體分化欠佳。

據有關資料顯示, 現在70%以上有孩子的家庭, 平時的生活重心都是孩子。 李正雲稱, 從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角度來看,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放手, 但在現實生活中, 父母對孩子恰恰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不容易放手。

撫養人自身難堪重壓

有關專家調查後發現, 不少父母常常把愛理解為對孩子無微不至地照顧。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 這常常是撫養人因為自身的心理問題或者精神壓力, 而把親子關係置於家庭關係以及工作等之上。

Advertisiment

前來尋求心理諮詢的孩子的父母, 有不少本身夫妻關係緊張, 或者職場應對壓力能力比較弱, 進而通過把注意力轉移到孩子身上。

調查還發現, 兒童對母親的依賴程度與母親的照看方式有很大關係。 如果有一個容易相處和具有合作性的母親, 孩子對母親的依賴就是正常的安全型依戀, 而如果是一位對孩子冷淡、拒絕的母親, 或者是對孩子完全包辦、橫加干涉的母親, 孩子對母親的依戀也是不正常的。

給孩子的“愛”應當淡化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生命週期, 有兒童的家庭應該隨著兒童的成長, 給兒童越來越寬鬆而有彈性的家庭環境, 尤其是孩子進入青少年時期, 孩子和家庭的關係應該是自由進出家庭系統,

Advertisiment
這是李正雲的建議。 她稱,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更需要父母關注自己的生活, 淡化對孩子的過分關注, 尤其是父母人到中年後, 更應該關注自己的事業和婚姻。 從家庭的生命週期來看, 一個新家庭建立後, 就開始了這個家庭的生命週期, 直到孩子降生, 此時, 家庭開始了接受孩子成為新成員的磨合,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 父母對孩子的關注應該逐漸減少, 此時, 要增加家庭關係的彈性, 以容納孩子的日漸獨立和祖父母的日漸衰老。

而隨著孩子逐漸進入青春期, 則應該“替換親子關係”, 即開始重新關注中年的婚姻和事業, 開始考慮照顧老一代, 一成不變的親子關係, 對孩子的身心成長利大於弊。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