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媽愛說笑
小興和阿明在比較誰的爸爸厲害!
小興:我爸爸是個偉大的工程師, 他什麼都會做!你知道喜馬拉雅山嗎?
阿明:當然知道!
小興:那是我爸爸造的!
阿明:哼!有什麼稀奇?我爸爸才是偉大的神槍手!你知道死海嗎?
小興:知道呀!那又怎樣?
阿明:那是我爸爸殺死的!
郜媽侃一侃
當你聽到小興和阿明的這段對話, 是會哈哈大笑兩個小鬼的吹牛, 還是怒氣衝衝地指責他們在“撒謊”?
到底什麼樣的話才是“謊話”呢?
如果是以只要是與事實不符合的話, 都可稱做“謊話”的標準來認定的話, 這世界上大概沒有一個人敢拍著胸脯說:
Advertisiment
“我從來沒有說過謊!”
可是在發現自己的孩子“說話不老實”時, 大部分的父母通常都會責怪自己“沒教好孩子”, 甚至開始胡思亂想“這麼小就學會撒謊, 將來不變成小偷、強盜、經濟罪犯才怪”, 很少有家長會輕鬆以對地認為“這小娃腦筋挺靈光的, 居然能編出這麼一套話來哄人”……
做父母的究竟該以怎樣的態度來面對孩子“說話不老實”才是正確的呢?
我想來說說我父親處理我兩次“說謊”的方式――
在我四歲大時家裡養了一隻小貓, 每天早上它都會跳上床, 用爪子把我給抓醒。 我第一次被它抓醒時, 心裡既害怕又委屈, 便哭哭啼啼地跑去父親那裡告狀:
“小貓打我!”
父親聽出了我心裡的意思其實是要向他撒嬌,
Advertisiment
“它是在叫你起床, 不是在打你。 ”
父親沒有把我所說的“與事實不符”的話, 反應過度地當做我在說謊, 而是幫助我厘清了現實與想像的區別。
我第一次“撒大謊”是在小學五年級時。
母親將我轉學到離家很遠的一個重點小學讀書, 第一天上課我就遲到了, 我怕挨老師打不敢進教室便翹課回家。
一進家門就撞見了父親, 他問我為何又轉回家來, 我撒謊說開去學校的那路公車今天停駛, 父親深深望了我一眼, 默默地將單車推到門口, 拍拍後座說:
“坐上來, 我送你去學校!”
從家去學校的路程, 坐公車都要一個多鐘頭, 騎單車還載著當時肥嘟嘟的我, 更是一段辛苦長征。
Advertisiment
我坐在後座, 盯著父親被汗水浸得濕透、衣領泛黃的白襯衫, 用力踩著踏板的背影, 淚水充滿了眼眶。
父親將我送回學校, 哈著腰再三跟老師賠不是, 看我在教室坐定後, 才騎著單車回去。
對於我的撒謊翹課, 父親沒有責駡我一句, 也沒有打我一下板子, 但在後來的兩年求學生涯中, 我幾乎天天因為遲到而被罰跪聽課, 卻再也沒撒謊翹課過。
後來我在遇見任何困難時, 都是採取不為自己找藉口閃躲、勇敢以對的態度, 我認為應該是出自于父親這次在處理我撒謊事件時, 所採取的“不拆穿謊言但讓我去面對真實”的教育方式所培養出來的好品德。
我父親不是一個教育專家, 也沒有修過任何的兒童心理學, 他只是用愛、信任以及身教,
Advertisiment
曾在一本兒童發展心理學書籍上看到專家們提出的一項統計――小孩“最會說謊”的年齡段是3~8歲, 一般小孩是從3歲開始會說謊, 到了小學二三年級時到達說謊最盛期。 因為這年齡段的孩子, 還無法弄清什麼是真什麼是假, 而且因為剛學會用字遣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所以表現欲超強, 也極度希望自己所說的話能引起別人的注意。
而當他們發現自己所說的一些誇張言語, 或是將一些別人做的事說成是自己做的, 會引起大人的關注和表揚時, 他們很容易就因此變成為一個“愛說謊的孩子”了。
當然其中有常愛說謊的和較少說謊的, 而讓人覺得吃驚的是, 根據專家們的研究發現――“常愛說謊的”的孩子創造力較高。
Advertisiment
他們的理論是, 由於小孩最初的謊言都是由“幻想”而來, 他們借由這些話來展現他所未曾經歷過, 卻仿佛經歷過的事情, 而這恰與“由無到有”的創造力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所以, 能夠把假的說得跟真的一樣活靈活現的孩子, 可以說是個創造天才!
如果做父母師長的, 用孩子說謊來替他們貼上“壞孩子”的標籤, 並給予嚴厲的處罰, 往往就會剝奪孩子創造思考的機會。
因此在懷疑孩子或已肯定孩子是在說謊, 做父母的不需要著急逼著他承認, 並指出他謊言中的漏洞, 因為如此一來只會培養出孩子下次去修正他的說謊技巧。
但也並非是要父母去輕忽孩子的說謊行為, 而是放下擔心與生氣的情緒, 平心靜氣地去仔細聆聽孩子謊言下的“真心”,因為那些誇大不實言語下所隱含的,往往是他不敢表示的希望、要求與恐懼,父母若肯用心去聽孩子的“謊話”,就能聽到孩子真正想要表達的“真象”,然後利用從謊言中所得到的事實來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如果發現孩子經常說謊,那必定是他承受不了某些壓力,做父母的更需去深入瞭解。另外,當父母解決完孩子說謊的問題後,就不要再去翻舊賬,或是把孩子說謊的事告訴旁人,否則對孩子的傷害會很大。因為孩子自己覺得說謊被父母發現已經很不光彩了,若再被別人知道,更是會讓他覺得被貼上了“壞孩子”的標籤。
郜媽老實招
年齡較小的孩子,常會將夢境和圖畫書裡的人事物,和現實生活攪混在一起,他們還會認為,大人們也應該會跟他一樣“看到”,所以當孩子跟你說他見到的事時,千萬不可以斥責他:“你說的是真的嗎?又在吹牛撒謊了。”
這句話多說幾次,保證你的孩子不是變成一個呆頭鵝,就是閉起嘴巴再也不跟你說心裡話了。當孩子誇大他所見的事物,如說“我看見了一個跟房子一樣大的狗耶”時,他可能見到的是他從來沒有見過的大型狗,他為了要表達他的驚訝,或是引起旁人對他所說的話的重視。大人們沒有必要去斥責他“亂講”,也不需去糾正他使用“跟房子一樣大”的誇張形容詞,因為我們看一些受人讚揚的文章或畫作,不都是創作者情緒“誇張”顯現的一個創作嗎?
因此,我們只要以平平常常的態度回應他:“哦,是看到好大的一隻狗了嗎?”然後用手比著問:“有這麼大嗎?”來修正他誇大其詞的部分即可。
公說婆說
小非
是呀,孩子的視覺角度往往和大人是不一樣的。謝謝你的提醒啊!
上官意慧
同意你的說法,要以孩子的眼光來看世界,才不會扼殺天才。
joy
有時孩子的“撒謊”也許只是逗你玩哦!我家兒子就總是這樣來回答我,我說你為什麼騙媽媽?他回我說逗你玩呢!暈哦!
寶貝悅天
大人有時候做了糗事,肯定也是想找藉口或理由來為自己掩飾,何況是孩子呢?只要不是很過分,我覺得是可以接受的。
寶貝疙瘩
謝謝你的提醒,這個問題時常在寶貝身上出現,很令我頭痛呢!
紅色的污泥
“假裝”這個詞在我們的童年生活裡出現的頻率非常高,比如男孩子會這樣說:我們假裝這就是朝鮮戰場,你假裝是美國人,我假裝是志願軍,她假裝是護士,假裝我把你給打傷了,她假裝給你換藥……女孩子則會說:假裝你是爸爸,我是媽媽,它(布娃娃)是我們的孩子,你假裝下班回來了,我假裝給你做飯……後來我們都長大了,很多當年“假裝”的事現在每天都在重複著。現在我們很少使用“假裝”這個詞,因為大人的世界是如此地缺乏想像力,儘管我們每天都在說假話裝孫子。很懷念能夠“假裝”的年紀。
雯忻時刻
小孩子的謊言確實“都是由‘幻想’而來”,但是把這稱為“創造力”,確實很有創造力。“只用愛和信任以及身教,來培養孩子的誠實”,有可能培養出一個誠實的孩子,也可能會“縱容”孩子繼續說謊。
紅蘋果
總說孩子撒謊不好,但大人也會撒謊,也分善和惡,我們是什麼時候學會的呢?
帶刺的小夏
有創造力未必有道德,說謊不值得提倡。不過說故事倒是可以。
迷路的蝴蝶
任何事物都要一分為二地看待,不必涇渭分明!!很多孩子撒謊還很幼稚,我常常能看出女兒謊話裡的破綻,但我不會捅破,她自己就會改了。其實我們大人也有過善意的謊言,只要不是太惡劣,不必太在意的。
豌豆公主
大人說謊,難道就不可取嗎?
高山流水
郜媽的文章確實道出了一個真理:別去傷害孩子,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比什麼都重要。
柳暗花明
我想請教一下:我女兒今年五歲半,我發現她經常愛撒謊,明明老師沒誇我女兒棒,但我女兒卻說老師誇她很棒,這屬於哪種情況?還有,我女兒把自編的舞蹈說是老師教的,等等。如果我說我打電話問老師,她就承認事實了。這樣的話,我女兒說謊是不是很糟糕呀?我應該怎樣做?
博主郜媽
我在你的述說裡,看到了你女兒很渴求你的表揚誇讚呢!你很少誇女兒吧?
解語花
我的女兒五歲半了,上學前班回來後就和我彙報,老師發給她獎品了,我知道發獎品不是常有的事,我問急了,她說想得到我的誇獎。到底是我錯了還是孩子錯了?
博主郜媽
可見你女兒很在意你這媽媽對她的想法。不知你是否對女兒有點嚴厲、不常誇她,或是曾無意間說過“某某小朋友好棒,都得到獎品”之類的話,小孩很敏感的,會害怕她因為沒得獎品,以為你會愛那得獎品的孩子,不愛她了。
閻虹
給解語花:也許老師在幼稚園獎勵了別人,她也很想被獎勵,不知道如何得到獎勵。也許他們在學校遊戲發獎,回家與父母“報”獎。對這個年紀的孩子多傾聽,以幫助孩子得到她應有的“關注”。獎勵的話題是個很棘手的問題。獎勵常被成人使用不當,因為忽視獎勵的對立面是“懲罰”的作用,要關心沒得獎幼兒的感受。小孩撒謊是因為成人的要求不合理,超過了孩子的能力造成的。撒謊其實是孩子自我保護的本能,孩子撒謊是求救的信號。要及時而小心地幫助他,像郜媽父親所做,親自教導與陪伴孩子一起面對困境。
平心靜氣地去仔細聆聽孩子謊言下的“真心”,因為那些誇大不實言語下所隱含的,往往是他不敢表示的希望、要求與恐懼,父母若肯用心去聽孩子的“謊話”,就能聽到孩子真正想要表達的“真象”,然後利用從謊言中所得到的事實來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如果發現孩子經常說謊,那必定是他承受不了某些壓力,做父母的更需去深入瞭解。另外,當父母解決完孩子說謊的問題後,就不要再去翻舊賬,或是把孩子說謊的事告訴旁人,否則對孩子的傷害會很大。因為孩子自己覺得說謊被父母發現已經很不光彩了,若再被別人知道,更是會讓他覺得被貼上了“壞孩子”的標籤。
郜媽老實招
年齡較小的孩子,常會將夢境和圖畫書裡的人事物,和現實生活攪混在一起,他們還會認為,大人們也應該會跟他一樣“看到”,所以當孩子跟你說他見到的事時,千萬不可以斥責他:“你說的是真的嗎?又在吹牛撒謊了。”
這句話多說幾次,保證你的孩子不是變成一個呆頭鵝,就是閉起嘴巴再也不跟你說心裡話了。當孩子誇大他所見的事物,如說“我看見了一個跟房子一樣大的狗耶”時,他可能見到的是他從來沒有見過的大型狗,他為了要表達他的驚訝,或是引起旁人對他所說的話的重視。大人們沒有必要去斥責他“亂講”,也不需去糾正他使用“跟房子一樣大”的誇張形容詞,因為我們看一些受人讚揚的文章或畫作,不都是創作者情緒“誇張”顯現的一個創作嗎?
因此,我們只要以平平常常的態度回應他:“哦,是看到好大的一隻狗了嗎?”然後用手比著問:“有這麼大嗎?”來修正他誇大其詞的部分即可。
公說婆說
小非
是呀,孩子的視覺角度往往和大人是不一樣的。謝謝你的提醒啊!
上官意慧
同意你的說法,要以孩子的眼光來看世界,才不會扼殺天才。
joy
有時孩子的“撒謊”也許只是逗你玩哦!我家兒子就總是這樣來回答我,我說你為什麼騙媽媽?他回我說逗你玩呢!暈哦!
寶貝悅天
大人有時候做了糗事,肯定也是想找藉口或理由來為自己掩飾,何況是孩子呢?只要不是很過分,我覺得是可以接受的。
寶貝疙瘩
謝謝你的提醒,這個問題時常在寶貝身上出現,很令我頭痛呢!
紅色的污泥
“假裝”這個詞在我們的童年生活裡出現的頻率非常高,比如男孩子會這樣說:我們假裝這就是朝鮮戰場,你假裝是美國人,我假裝是志願軍,她假裝是護士,假裝我把你給打傷了,她假裝給你換藥……女孩子則會說:假裝你是爸爸,我是媽媽,它(布娃娃)是我們的孩子,你假裝下班回來了,我假裝給你做飯……後來我們都長大了,很多當年“假裝”的事現在每天都在重複著。現在我們很少使用“假裝”這個詞,因為大人的世界是如此地缺乏想像力,儘管我們每天都在說假話裝孫子。很懷念能夠“假裝”的年紀。
雯忻時刻
小孩子的謊言確實“都是由‘幻想’而來”,但是把這稱為“創造力”,確實很有創造力。“只用愛和信任以及身教,來培養孩子的誠實”,有可能培養出一個誠實的孩子,也可能會“縱容”孩子繼續說謊。
紅蘋果
總說孩子撒謊不好,但大人也會撒謊,也分善和惡,我們是什麼時候學會的呢?
帶刺的小夏
有創造力未必有道德,說謊不值得提倡。不過說故事倒是可以。
迷路的蝴蝶
任何事物都要一分為二地看待,不必涇渭分明!!很多孩子撒謊還很幼稚,我常常能看出女兒謊話裡的破綻,但我不會捅破,她自己就會改了。其實我們大人也有過善意的謊言,只要不是太惡劣,不必太在意的。
豌豆公主
大人說謊,難道就不可取嗎?
高山流水
郜媽的文章確實道出了一個真理:別去傷害孩子,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比什麼都重要。
柳暗花明
我想請教一下:我女兒今年五歲半,我發現她經常愛撒謊,明明老師沒誇我女兒棒,但我女兒卻說老師誇她很棒,這屬於哪種情況?還有,我女兒把自編的舞蹈說是老師教的,等等。如果我說我打電話問老師,她就承認事實了。這樣的話,我女兒說謊是不是很糟糕呀?我應該怎樣做?
博主郜媽
我在你的述說裡,看到了你女兒很渴求你的表揚誇讚呢!你很少誇女兒吧?
解語花
我的女兒五歲半了,上學前班回來後就和我彙報,老師發給她獎品了,我知道發獎品不是常有的事,我問急了,她說想得到我的誇獎。到底是我錯了還是孩子錯了?
博主郜媽
可見你女兒很在意你這媽媽對她的想法。不知你是否對女兒有點嚴厲、不常誇她,或是曾無意間說過“某某小朋友好棒,都得到獎品”之類的話,小孩很敏感的,會害怕她因為沒得獎品,以為你會愛那得獎品的孩子,不愛她了。
閻虹
給解語花:也許老師在幼稚園獎勵了別人,她也很想被獎勵,不知道如何得到獎勵。也許他們在學校遊戲發獎,回家與父母“報”獎。對這個年紀的孩子多傾聽,以幫助孩子得到她應有的“關注”。獎勵的話題是個很棘手的問題。獎勵常被成人使用不當,因為忽視獎勵的對立面是“懲罰”的作用,要關心沒得獎幼兒的感受。小孩撒謊是因為成人的要求不合理,超過了孩子的能力造成的。撒謊其實是孩子自我保護的本能,孩子撒謊是求救的信號。要及時而小心地幫助他,像郜媽父親所做,親自教導與陪伴孩子一起面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