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愛護,不必過度

穿衣保暖, 不必過度

天氣稍一涼, 就看到很多媽媽給孩子穿上了很厚的棉衣, 擔心他著涼。 經常看到穿著單衣的媽媽, 抱著一個穿棉衣的孩子。 其實這樣反而容易引起孩子出汗後受風生病。 其實孩子比我們想像的熱量大得多。 小嬰兒躺在床上時會手舞足蹈, 大一點的更是滿地摸爬滾打, 一刻都不閑著, 運動中的孩子怎麼會怕冷?此外, 當我們抱著孩子時, 會把大人的體溫傳達給孩子, 他們也不會太冷。 女兒QQ自出生起, 在穿衣上, 我的經驗是, 根據天氣給她增減衣服, 無論室內外, 跟大人穿得相似。 如果她不停地運動,

Advertisiment
則比大人穿得略少;如果她安靜地呆著, 則比大人穿得略多。 一味擔心孩子著涼捂得太厚, 更易生病。

飲食精細, 不必過度

孩子沒長牙齒時, 要吃泥糊狀的食品, 這樣便於腸胃消化。 但有的媽媽在孩子已經長出3、4顆甚至更多牙齒之後, 還只讓孩子吃泥糊狀食品, 就未免有些過於精細了。 我的體會是, 讓孩子適時品嘗有些硬度的食物, 會鍛煉他們牙齒的咀嚼力。 女兒QQ長牙比較晚, 8個月時長出上面兩顆牙, 10個月時下面兩顆牙只是牙床變硬尚未萌發。 這時我製作軟硬適當的東西, 如餅乾、小包子、饅頭、土豆條、蘿蔔條、蘋果等。 在我們的引導下, 女兒的咀嚼能力、手和嘴巴配合發展得都很好。

安全保護, 不必過度

當兩個孩子在一起時,

Advertisiment
如果一個孩子“抓”了另一個孩子, 你的反應是什麼?這個時候, 我們常會聽到“不許打妹妹!”“你怎麼這麼壞, 打弟弟呢!”“哦, 妹妹還欺負哥哥呢!”被“打”孩子的家長往往會心疼自家的孩子, “打”人的孩子家長往往也會借機“教育”自己的孩子。 其實, 給1歲左右的小寶貝貼上“打”的標籤並不合適, 他們或許只是用揮手向對方表示自己友好, 但無法控制力度。 即便如此, 被打一方的孩子也不會受到太大傷害, 在孩子“打鬧”的問題上, 我和周圍幾個媽媽往往是“坐山觀虎鬥”, 讓他們在打鬧中學會交往。

出行舒適, 不必過度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 小汽車的普及率越來越高, 甚至在一些大城市, 有些人持“沒有車怎麼能生孩子”的觀念,

Advertisiment
先買車後懷孕, 為孩子打造良好的出行環境。 曾經我也羡慕那些有車的家庭, 以為這樣可以讓孩子的出行更加舒適, 帶孩子去更多地方開闊眼界。 但是當我約幾位有車族父母週末一起出遊時, 卻發現汽車反而成為了出行的障礙, 因為孩子從一出生就依靠私家車出行, 當無法開車時, 便無法成行。 “週末老公加班, 沒人開車帶我們去。 ”“打車?不行, 東西太多了, 不方便!”於是我發現, 當我和媽媽帶著女兒QQ乘坐四通八達的公車幾乎逛遍了這座城市的公園時, 有車家庭的孩子們卻還是停留於在社區花園裡散散步。 家長們有沒有想過過度依賴私家車, 反而會限制孩子的出行呢?

孩子當然需要來自父母無私、全面的愛, 但我們給他的愛護應是適當的,

Advertisiment
過度的愛護會阻礙他的成長。 因此, 愛護, 不必過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