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愛,不能由著性子來

和大人頂嘴、對著幹, 早上哭鬧不上幼稚園……這些舉動讓家長非常頭疼, 一方面是愛孩子, 怕他受委屈, 一方面又希望孩子懂規矩, 非常兩難。 但一味地忍讓孩子的無理舉動, 會讓他們以自我為中心, 自私自利、情商低、愛衝動、無視別人的感受。 所以, 愛孩子也不能由著性子來, 要建立規則意識。

故事引導。 比如, 當小朋友們排隊玩滑梯時, 自己的孩子不顧“先來後到”非要插隊, 家長回家後可以將這件事作為主題編一個童話故事, 通過故事中主角的言行引導孩子講規則, 合理處理類似事情。

延遲滿足。 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學會等待,

Advertisiment
引導孩子放棄眼前的誘惑、克制欲望, 才能得到更大的收穫與心理滿足。 在等待中培養孩子的自製力, 讓孩子學會自律。

家長做表率。 家長要自覺遵守生活中的各類規則, 抵制不良誘惑, 不可以言行不一, 要孩子遵守規則, 自己也必須做到。

標準一致。 家長對孩子不良行為的評判態度、處理標準要始終一致, 不能時寬時松, 從而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代幣法。 可以和孩子約定, 當他遵守規則、表現良好時, 一次獎勵一顆小星星, 等積攢到5顆小星星時就可以兌換成他喜歡的小物品。

角色扮演。 當孩子不遵守規則時, 家長可以邀請孩子一起做遊戲, 通過角色扮演, 讓他學會換位思考, 設身處地體驗破壞規則給其他人帶來的痛苦。

Advertisiment
同時, 孩子還會在遊戲中學會具體的規則。

正面提建議。 對於孩子的不合理行為, 家長可以從正面提供可行的建議, 比如, 當孩子在雪白的牆壁上亂塗亂畫時, 家長可以讓孩子在畫板上自由塗寫, 這樣效果更好。

讓孩子參與規則的制訂和執行。 比如, 一起制訂吃飯時不許看電視、玩手機等“家規”, 並且互相監督, 以激發孩子遵守規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