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愛,是管教的開始

醫學博士威廉•西爾斯在他的著作《親密育兒百科》(The B

在孩子還是一個小嬰兒時, 相信所有為人父母者都是最佳的施愛者。 當寶寶啼哭時, 你會積極用愛☆禁☆撫和擁抱來撫平他委屈的情緒, 無比堅定地告訴他:“寶貝, 爸爸媽媽好愛你!” 但當寶寶會走了, 有自己的主見了, 他會為了自己的需求而大發脾氣時, 你是否以為日漸長大的孩子不再需要安撫, 而是需要強有力的管教?

其實, 愛孩子並不是放任孩子, 而是要用“愛的管教”約束孩子。 這個“愛”並非只是無條件的犧牲和付出, 管教孩子的動機是愛與關心, 處理孩子不當的行為最好在沒有別人的地方,

Advertisiment
尤其不要在公共場合。 父母尊重孩子, 孩子才可能培養出自尊心。 所以, 面對發脾氣的孩子, 愛的管教比較好的策略是抱起孩子到一個安靜的地方, 讓他先好好地宣洩不愉快的情緒, 再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 嚴厲的管教之後往往是溝通的最佳時機。 當父母與孩子的“激戰”停止, 孩子的胡鬧沒有得逞時, 他會明白自己是“咎由自取”。 這時候, 孩子常常對父母做出親昵的舉動, 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張開溫暖的雙臂歡迎他, 適當地鼓勵並施以父母的溫情, 對孩子要求的合理部分要給予滿足。 這等於告訴孩子, 父母是愛他的, 父母否定的不是他本人, 而是他的不恰當行為。 這樣, 管教孩子就是一個充滿愛的過程。
Advertisiment

管教孩子要先瞭解孩子的發展和能力。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 都有他們發展上的一些共同特性和能力。 父母管教孩子, 應根據孩子的發展和能力, 去制定行為的要求尺度, 不要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 比如, 寶寶3個月時愛上了吮吸手指, 如果你強行不讓他吃, 他會和你進行“抗議”!對6個月以前的小嬰兒來說, 頻繁吮吸手指意味著他的吮吸要求沒有得到滿足, 對這個時候的寶寶, 媽媽的管教是設法用有意義的事情來吸引他, 比如教他撕紙、翻書, 如果再讓他玩水, 他會開心得不得了, 哪裡還想得起來去“吃手”啊。

管教就是要幫孩子建立行為的尺度和準則。 孩子並非天生就知道對錯, 是非觀念必須通過父母的教導才能懂得。

Advertisiment
比如, 孩子愛吃零食, 一到吃飯的時候卻沒有胃口, 為此有的父母心疼孩子心切, 卻用責駡的方式來解決吃飯問題。 結果搞得孩子眼淚汪汪地勉強把一碗飯吃下去, 結果是否吸收和消化卻不得而知。 對孩子的不當行為, 父母固然要制止, 但完全可以選用一種聰明的管教方法, 比如餓孩子一頓不要緊, 但記得要把零食藏起來, 同時告訴孩子培養良好飲食習慣的重要性, 等等。

“愛”與“管教”在孩子人格的建立與成長中是並重的, 缺一不可, 兩者需保持平衡。 因為倘若只有愛, 卻沒有適當的管教, 孩子會因缺乏行為規範, 而自製力低落易以鬧情緒控制父母, 與同伴的人際關係也不好。 如果偏重權威而缺乏愛的管教,

Advertisiment
會使孩子心中充滿畏懼, 沒有主見, 對父母的服從也只是因為恐懼。 因此, 父母要在“愛”與“管教”中找到平衡點, 要把管教和愛緊緊地結合在一起。

離開愛, 善的種子不會自然萌生;離開理智的管教, 諸多美好的品行也不可能自動形成。 合乎情理的管教是愛的更深層次的體現。

主編媽媽|徐亦奮

親, 如果你覺得文章還不錯, 趕快長按下面的二維碼打賞主編媽媽, 激勵她創作更多、更好的文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