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訓斥、責備孩子之前, 應該先嘗試讓孩子感動。 孩子在什麼時候會覺得爸爸媽媽是理解自己的呢?如果這個問題很難回答的話, 那麼就想想別人做什麼能感動自己吧。 拿夫妻關係舉例子來說, 有的夫妻覺得彼此都很努力, 卻總是有種不合拍的感覺。 妻子過生日的時候, 妻子希望得到一束鮮花, 丈夫卻直接給妻子錢讓她買需要的東西。 妻子會覺得丈夫沒誠意, 丈夫卻覺得自己其實是為妻子著想, 讓她自己做主買自己想要的東西。 兩種想法本身都沒有錯, 但是如果付出了努力, 這種努力是不應該被誤解的,
Advertisiment
掌握孩子的需求, 對於縮短與孩子的情感距離非常重要。 而孩子的需求是與他的成長發育階段密切相關的。 需求分為兩種, 一種是希望得到關心、依靠和照顧, 一種則是自主決定事情、不受干涉, 可以說是關愛性的需求和自律性的需求。 這兩種需求並非只顯現一種, 只是兩種需求同時具備的同時,
Advertisiment
為了表現對孩子的關心, 父母對放學回來的孩子問長問短時, 不同年齡的孩子會有不同的反應。 低年級的孩子會體會到這是父母的關心, 而高年級的孩子則會覺得厭煩。 低年級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關心和愛, 高年級的孩子則希望得到更多的自由。 當然這並非絕對, 孩子的氣質類型不同, 情感發育狀況也不同, 嚴格地按高低年級來區分可能會產生問題。 高年級的孩子中, 也有希望父母把自己當做小孩的孩子。 這樣的孩子表現出的情感上的需求, 父母應給予適當的滿足。 有的孩子會在父母想要幫忙做自己能做的事時,
Advertisiment
一位爸爸在得知溝通的重要性後, 試圖和自己初中二年級的兒子進行對話, 可孩子卻乾脆閉嘴無言地拒絕了父親。 對於初二的男孩來說, 父親在表示對他的關心時, 不如拍著他的肩膀問問他有沒有什麼想要的, 而在孩子主動說什麼的時候, 給予認真的傾聽, 適當地點頭贊許才是更適合的。
因此, 即使希望縮短情感距離, 如果無法掌握孩子的需求, 可能反而會加大距離。 孩子現在顯示為哪種需求呢?是希望父母多抱自己, 多關心自己嗎?還是希望父母少干涉自己, 希望獨立呢?只有充分瞭解這些內容,
Advertisiment
在瞭解孩子的需求時, 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就是孩子的氣質類型。 孩子是否擅長語言表達, 感情的表現是否豐富, 等等。 瞭解了這些, 父母才會知道如何對待孩子才能讓孩子感動。 孩子希望和爸爸媽媽高興地玩耍時, 陪他出去玩時孩子才會感動。 孩子喜歡漂亮的東西, 送給他禮物的時候精心包裝並附上小卡片, 孩子才會感動。 喜歡說話的孩子, 父母認真聽他說話時會感動。 需要注意的事, 這些感動如果是一次性的, 是絕對不行的。 需要持續反復地感動孩子, 才會縮短彼此的情感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