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感恩教育中應避諱的話語

“爸爸媽媽給你買了這麼貴的衣物、玩具, 你看看別的小朋友有嗎?”

父母總認為自己所付出的, 是寶貝願意接受的, 其實並不是這樣。 有時候, 父母所付出的不一定是寶貝需要的, 甚至是寶貝厭惡的。 一旦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回應, 父母就會表現出失望:“我們為他付出了那麼多, 寶貝卻不領情!”

值得思考的是, 父母在為寶貝付出的過程中是否徵求了寶貝的意見?“我要給他什麼, 怎麼給”, 在徵求意見的過程中, 寶貝才會體會到父母是在用心為他考慮。 父母要知道他的需要, 並尊重他的需要, 從這一點上看,

Advertisiment
寶貝與父母應該是朋友關係。

“爸爸媽媽這麼辛苦, 都是為了你啊!”

除了明白寶貝的需要外, 還要讓他瞭解, 父母並沒有想要在將來向寶貝索取回報。 父母常常會在寶貝面前說:“爸爸媽媽這麼辛苦都是為了你啊!”

表面上是希望通過這種方法強化父母付出得多, 其實恰恰相反, 這給寶貝造成了心理負擔, 它暗示了“我付出給你, 你要償還”, 這樣, 寶貝就算回報也不是出於自願, 而是一種償還負債的心態。

“寶貝你累了嗎?渴了嗎?餓了嗎?”

生活中, 經常看到父母給寶貝無微不至的關懷, 而按照常理, 現在接受關心的一方應該懂得珍惜。 但有時候, 父母在寶貝還沒有提出要求前, 就為他考慮得十分周全, 寶貝從來沒有缺少過什麼,

Advertisiment
也就不知道“有”與“沒有”的區別。 殊不知得到太容易, 往往不會珍惜。

因此, 父母可以做的是, 在必要的時候讓寶貝受一些“苦”, 這個苦就是別總是太急著滿足寶貝。 只有當他有需要的時候才給, 這樣寶貝才知道需求的滿足來之不宜, 才懂得珍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