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感覺學習是幼兒學習的基礎

身體是人類學習能力的“根”。 “根”不牢固, 則一切學習皆成虛幻。 而視、聽、嗅、味、觸及平衡感六種感覺則是身體向外探索的“門”。 它們決定著幼兒大腦、神經系統及各個感官互動、協調的程度。 幼兒的大腦功能分化及神經系統正是在這些感覺學習中逐漸發展起來的。 因此, 旨在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早期教育, 必然要以促進幼兒的感覺學習為促進其早期學習與發展的根本基礎。 這種感覺學習不但是知覺的基礎, 是思維能力發展的基礎, 更是個體智力發展的源泉。

下面, 我們就具體來瞭解一下不同方面的感覺學習要點。

Advertisiment

視覺成熟最重要的是穩定焦距

人類有兩隻眼睛, 所以有兩個視覺, 中間是重疊區, 被稱為中心視覺, 也就是所謂的焦距。 3歲前, 兒童雖然已能認識大部分圖形、顏色, 甚至文字, 但視覺的清晰度仍遠不如成人。 這主要是因為幼兒兩眼焦距的成熟度還不夠。

只有焦距穩定了, 幼兒的注意力才能比較集中, 也才能開始有閱讀能力。 對人類而言, 焦距的穩定大約在3~4歲之間。 在這以前, 幼兒的中心視覺無法完全協調成一個影像, 所以, 給幼兒看的東西最好比較大, 比較簡單。

一些家長從孩子2歲多便開始教認字。 暫且不說幼兒能否理解文字背後的意思, 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 很多圖畫書上的文字太小, 孩子看起來會很吃力,

Advertisiment
會傷害他們的眼睛。 可能會有家長說, 拿近一點給孩子看不就可以了嗎?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書的遠近大小, 而在於孩子的視覺焦距是否成熟。 在幼兒焦距尚未穩定的時候, 給他們看太小或太複雜的東西, 可能會阻礙孩子視覺的健康發展。

東張西望是感覺學習的必要過程

由於幼兒正前方的中心視覺看不清楚, 旁邊相對清晰的周邊視覺對孩子來說, 就特別有吸引力。 3歲左右的幼兒喜歡東張西望, 只要身邊有東西移動, 他們就會被吸引過去。 不少家長會因此批評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 然而, 事實上嬰幼兒非常需要這種東張西望。

頸部是人體神經系統傳輸資訊的必經之路, 神經結構最複雜, 影響人類學習能力最大的前庭覺也在頸部。

Advertisiment
如果頸部肌肉和頸部神經發展不成熟, 連帶的將會影響孩子視覺肌肉和神經的發展, 造成幼兒焦距不穩定, 看書時容易跳字、跳行, 眼睛也容易疲勞, 手眼協調及小肌肉的使用也會顯得不靈活。

而東張西望恰恰能促進幼兒頸部肌肉和神經系統的成熟, 還有助於他們的視、聽覺肌肉和神經的穩定發展, 進而促進視覺焦距和傾聽能力的健全成長。 因此在幼兒的感覺學習過程中, 東張西望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嗅覺是潛在的智慧基礎

鼻子是人類感覺神經中最多也最複雜的器官。 靈敏的嗅覺有助於我們靈敏地認識環境和保護自己。 一般來說, 嗅覺較靈敏的人, 大多也是判斷力和敏銳性較強、能較好適應環境變化的人。

Advertisiment

嗅覺旁的臭字便是告訴我們, 最重要的嗅覺學習就是對臭味的警覺。 我們常常看到嬰幼兒對自己的大小便和腳丫子十分有興趣, 這說明人生而具有高度靈敏的嗅覺能力, 只是在後來的發展中受到了某種程度上的壓抑。 當然, 這並不是說要放任嬰幼兒玩自己的大小便, 反而要讓孩子通過嗅覺保持對臭味的警覺。

味覺會影響生活品質

味覺是嬰幼兒階段非常重要的一種學習能力。 舌頭的味覺分化非常複雜, 前面甜, 中段苦, 旁邊酸辣, 必須讓食物留在嘴裡較長的時間, 才能感覺出各種味道的“美”, 因而味覺教育需要有相當的耐心和時間。

一般在嬰兒14~15個月左右時, 成人應儘量不要喂孩子,

Advertisiment
儘量讓他自己吃, 即使吃得滿地都是。 這樣不僅能鍛煉孩子的味覺, 能訓練孩子的大小肌肉和手眼的協調,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還可避免挑食、偏食和厭食等不良習慣。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 這個階段的孩子嘴巴小、牙齒少、吃東西比較慢, 所以不要趕時間, 讓孩子有時間一口一口地慢慢咀嚼。 同時, 成人也儘量不要提特別多的吃飯規矩, 如要求他們“不亂動、不說話、碗要這樣拿、要快”等, 如果孩子經常在吃飯時受到責駡, 可能會影響食物的消化, 不利於孩子的味覺學習。

觸覺不足會引發學習障礙

住在都市樓房公寓的家庭特別要注意幼兒的觸覺和平衡感的教育。

首先, 從幼兒的觸覺發展來看, 觸覺神經分佈在全身各處, 影響最廣,相應地在大腦的整合作用中也最大。也因為此,在感覺學習中,觸覺的數量也最多,最複雜。

觸覺學習不足的孩子經常會有害羞、粘人、怕生、笨手笨腳、情緒不安,以及發音不良等現象,還會衍生挑食、偏食、咬人、自傷等行為。所以,觸覺學習的不足會引發大腦分辨能力不足,引發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分辨力不佳,對外界的刺激太遲鈍或太敏感,甚至會造成孩子大小肌肉和關節協調不良,導致孩子適應環境困難。

因此,成人應盡可能多地為嬰幼兒提供觸覺學習的機會,支持、鼓勵和引導孩子通過自己的身體去探究周圍的環境,從中獲得有益的早期學習經驗。

平衡感不良造成幼兒好動

人體的倒三角形身體架構和頭重腳輕的筋骨都需要良好的身體平衡感作支撐。有了穩固的支撐,才能保證大腦整理出指揮身體活動、學習的正常能力。特別是在嬰幼兒期間,大腦正在急速發展,感覺平衡的成熟與否,對大腦神經纖維的發達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因而,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感覺學習即是平衡感的學習。

缺乏平衡感的協調,會使大小肌肉和其他身體感官互動不佳,造成孩子出現笨手笨腳、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並影響其語言能力、運動協調和左右腦均衡發展的進度,形成學習緩慢的現象。

而如今都市化的公寓大樓能提供給孩子的活動空間少之又少,平衡感教育就更凸顯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由上,儘管幼兒的感覺學習涉及多個方面,需要注意的細節頗多,但只要抓住其中的學習要點,成人便能夠“避繁就簡”地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感覺(感官)教育,為幼兒的其他學習活動奠定最基本、最穩固的身體基礎。

影響最廣,相應地在大腦的整合作用中也最大。也因為此,在感覺學習中,觸覺的數量也最多,最複雜。

觸覺學習不足的孩子經常會有害羞、粘人、怕生、笨手笨腳、情緒不安,以及發音不良等現象,還會衍生挑食、偏食、咬人、自傷等行為。所以,觸覺學習的不足會引發大腦分辨能力不足,引發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分辨力不佳,對外界的刺激太遲鈍或太敏感,甚至會造成孩子大小肌肉和關節協調不良,導致孩子適應環境困難。

因此,成人應盡可能多地為嬰幼兒提供觸覺學習的機會,支持、鼓勵和引導孩子通過自己的身體去探究周圍的環境,從中獲得有益的早期學習經驗。

平衡感不良造成幼兒好動

人體的倒三角形身體架構和頭重腳輕的筋骨都需要良好的身體平衡感作支撐。有了穩固的支撐,才能保證大腦整理出指揮身體活動、學習的正常能力。特別是在嬰幼兒期間,大腦正在急速發展,感覺平衡的成熟與否,對大腦神經纖維的發達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因而,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感覺學習即是平衡感的學習。

缺乏平衡感的協調,會使大小肌肉和其他身體感官互動不佳,造成孩子出現笨手笨腳、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並影響其語言能力、運動協調和左右腦均衡發展的進度,形成學習緩慢的現象。

而如今都市化的公寓大樓能提供給孩子的活動空間少之又少,平衡感教育就更凸顯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由上,儘管幼兒的感覺學習涉及多個方面,需要注意的細節頗多,但只要抓住其中的學習要點,成人便能夠“避繁就簡”地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感覺(感官)教育,為幼兒的其他學習活動奠定最基本、最穩固的身體基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