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詳盡採集多動症的病史, 家族中有無類似疾病或其他神經精神病史, 患兒的母孕期情況及幼兒期生長發育的疾病史。
二、臨床特點: 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語言能力差、無法流利地閱讀、表現出緊張、孤僻、不合群、脾氣暴躁、害怕陌生環境、怕黑、恐高等;常有偏食、啃指甲、粘人易哭或好攻擊別人的情況。
要求:由兒童的父母或知情人根據兒童最近1個月的情況認真填寫。 量表的評分按“從不, 很少, 有時候, 常常, 總是如此”1~5五級評分。 “從不”為最高分, 總是如此”得最低分。
Advertisiment
四、病程標準:通常於7歲前起病, 病程持續6個月以上。
五、排除標準:不是由於廣泛性發育障礙、精神發育遲滯、兒童期精神障礙、器質性精神障礙。 神經精神系統疾病和藥物付反應等引起。
六、嚴重程度分類:
1、輕度:症狀符合或稍微超過診斷標準所需症狀, 僅有微小的或沒有學校和社會功能的損害;
2、中等:症狀和損害在輕度和重度之間;
3、重度:超過診斷標準所需症狀很多, 有明顯廣泛的學校、家庭和夥伴關係的社會功能的損害。
備註:
Advertisiment
某一兩個方面較差, 仍屬正常範疇, 不能一見孩子運動能力較差就馬上貼上感覺統合失調的標籤。
不能把所有的學業不良都歸究於感覺統合失調。 孩子是不是感覺統合失調, 要到專業人員那裡去諮詢, 不要聽信某些機構利益驅動下的片面的、誘導性的解釋。
即使孩子被診斷為感覺統合失調, 家長也不必談虎色變, 更不要在人前人後, 特別是在孩子面前說他有病, 造成壓力, 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有問題的、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