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慎防兒童社交性退縮

目前, 有不少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膽小, 害羞, 不敢說話, 不願和人交往, 但行為舉止正常。  
心理衛生專家認為, 這種表現屬於社交性退縮。 有這種心理障礙, 平時表現正常, 一旦處於社交情境或集體生活中, 就出現異常反應。 例如怕見生人, 回避集體活動, 不敢與人說話和交往, 膽怯退縮, 表情淡漠。
據分析, 導致兒童社交性退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家庭教養不當是造成社交性退縮的主要原因。 家庭教育不當造成了封閉性格, 特別是孩子幼年時處於相對封閉環境, 缺乏與同伴交往的實踐而不知如何與人交往。

Advertisiment

也有的屬於氣質性社交障礙, 生性靦腆、膽小、好獨處。 有的屬於挫折性社交障礙, 由於某次社交情境中有不愉快的經歷而致。 因為尋求自我保護而不願與人交往。
由於社交性退縮會給孩子帶來一些心理問題, 使得兒童難於應付各種人際交往而變得自卑和膽怯。 兒童教育學家認為, 要為這類孩子創造一個開放式的家庭環境, 如果家長能在孩子社會交際處於萌芽階段時, 不失時機地提供各種各樣的社會生活和人際交往體驗, 就可以預防孩子出現社交性退縮。 倘若孩子對社交已有了畏懼情緒, 家長要鼓勵孩子勇敢地走出去, 與同伴交往, 而不能遷就他, 把孩子禁錮在家裡。
心理學研究表明, 孩子在3歲之後就開始有交往的願望,
Advertisiment
這也預示著他們交往心理的萌芽。 他們強烈希望與同齡人交流溝通, 僅僅和成年人特別是單單與父母交往, 已經不能滿足此階段交往的社會需求了。 此時, 就要讓孩子儘早參與集體生活。 如果將孩子及時送入幼稚園, 在集體生活中滿足他們交往的願望, 可以使孩子的交際能力獲得良好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