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慢性與急性淋巴結炎

淋巴結炎是指致病菌從損傷破裂的皮膚或粘膜侵入或從其他感染病灶, 如癤、足癬等處侵入經過淋巴管到所屬區域的淋巴結引起淋巴結急性發炎。

急性淋巴結炎未徹底治癒或機體過度勞累、抵抗力低下時, 遷延而成慢性淋巴結炎。 急性淋巴結炎臨床表現;局部紅腫、癰熱, 伴發熱、頭痛等全身症狀, 炎症若擴展到淋巴周圍, 幾個淋巴結可粘連成團, 也可發展成膿腫, 治療得當可消退, 有時可遺留一小硬結。 慢性淋巴結炎的臨床表現為淋巴結腫大或硬, 略有疼痛, 常能自愈, 當勞累或機體抵抗力低時腫痛加劇,

Advertisiment
有時也可發展為急性淋巴結炎。 發生淋巴結炎主要原因是感染金黃色葡萄球和溶血性鏈球菌。

治療原則為處理原發病灶, 早期抗炎治療。

急性淋巴結炎形成膿腫, 作切開引流。 急性淋巴結炎發生在頸部相當於中醫的“頸癰”;發生在腋下屬中醫“腋癰”範疇;發生在膕窩, 中醫稱“委中毒”;發生在腹股溝, 中醫你“胯腹癰”。 慢性淋巴結炎屬中醫“脊核”範疇。 癰的發病原因為外感風濕, 風熱挾痰蘊結少陽、陽明之絡;或因肝胃之火毒上炎, 挾痰凝結;或因乳蛾、口疳、齲齒;或頭面瘡癤以致毒邪流竄;或因上肢皮膚破損染毒, 毒邪循經流竄;或因肝脾血熱兼忿怒氣郁形成腋癰;也有因濕熱內蘊, 氣滯挾痰凝結;或下肢、陰部破碎感染,

Advertisiment
毒邪循經繼發為胯腹癰;或因濕熱下注, 壅而不行;亦可因凍瘡、足跟皸裂、足癬、濕疹等感染毒邪, 以及濕熱蘊阻, 經絡阻隔, 氣血凝滯所致。

治療原則擬清熱解毒、化痰消腫為主, 並根據發病部位和不同階段進行辨證施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