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慢慢克服的恐懼

星期天的早晨, 小華打開窗戶, 一陣冷風直嗖嗖的吹了進來。 在南方, 這是個難得的大雪紛飛的冬日。 經過一整夜的紛紛揚揚, 外面已成了一個銀裝素裹的世界。 從小生活在北方的父母在遠離家鄉幾千公里的城市見到了如此大的一場雪, 難抑心中的思鄉之情, 於是他們給小華穿上了厚厚的棉襖, 帶她去拍雪景照。 他們穿過大街小巷, 來到人煙稀少的中心廣場。 廣場的空地除了小華一家幾乎無一人影, 只有一片白雪茫茫。 爸爸媽媽讓小華一個人站在雪地上, 想給她留下一張紀念。 就在按下快門的一瞬間,

Advertisiment
小華“哇”的一聲哭了起來, 眼睛四處張望了一下, 顯得十分緊張。 爸爸媽媽跑到她身邊想安慰她, 卻發現小華一身冷汗, 並用雙手蒙住了眼睛, 大聲哭嚷著“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小華究竟怎麼了?這種異常的害怕能消除嗎?心理行為治療學家鐘斯進行的實驗研究也許回給我們帶來啟示。 鐘斯是當時著名的行為分析心理學家華生的弟子, 她專門研究兒童的異常行為形成及矯正。 有一個34個月大的男孩, 名叫彼得, 父母帶他來找鐘斯治療, 因為他是那麼的與眾不同。 他不象其他孩子一樣喜歡柔軟的, 毛絨絨的玩具, 相反他對這些毛絨絨的東西十分害怕, 怕爸爸平時穿的皮外衣, 怕小鳥身上的羽毛, 怕他摔破腿時媽媽用棉花球給他搽洗,

Advertisiment
他還害怕穿毛衣, 最怕的就是鄰居家養著的小兔子。 這麼多的害怕給小彼得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更是給父母帶來了許多煩惱。

鐘斯對這個小男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想了很多辦法讓他改掉害怕毛織物的心理。 她從彼得最害怕的小兔子入手。 鐘斯把關著小白兔的籠子放到彼得的房間裡, 彼得一見到兔子就十分緊張, 抱住鐘斯不敢抬頭, 由低聲的抽泣到發生哭喊要離開這個房間。 鐘斯帶他離開了房間, 為了安慰他給他一塊巧克力糖。 小彼得一拿到糖就停止了哭喊, 津津有味地吃起了糖, 還時不時露出甜甜的笑容。 鐘斯趁著心情愉快時, 又把他帶進了房間。 這次, 她把籠子放在一個不易引起注意的角落裡,

Advertisiment
讓彼得坐在桌子邊, 桌上放著玩具和巧克力糖。 彼得一邊吃著糖, 一邊玩著玩具, 顯得十分快樂。 期間只是偶爾瞅了幾眼遠在角落裡的小兔子, 但馬上就低下頭去專心玩他的玩具。 就這樣, 彼得與小兔子相安無事地相處了一個上午。 在以後的每一天中, 鐘斯在彼得吃糖玩玩具時, 逐漸把籠子向桌子移近, 並時刻觀察彼得的反應。 她發現彼得在愉快情緒的感染下, 似乎不怎麼在意小兔子的靠近, 雖然有時還會露出一絲緊張的神色, 但哭喊發抖的現象已不再發生。 一天, 鐘斯決定把小白兔從籠子裡放出來, 看著小白兔在他腳下蹦蹦跳跳, 彼得依舊高高興興玩桌上的玩具, 沒有顯出害怕的樣子。 到了治療期末,
Advertisiment
彼得是一點也不害怕兔子了, 連當他在玩玩具時, 兔子跑到桌子上離他十分近, 他也不害怕, 甚至伸出手去撫摸它。 經過鐘斯一段時間的治療, 彼得由害怕兔子漸漸變得喜歡它, 而且再也不害怕皮毛類的東西。

鐘斯以這種方法成功治療了許多有焦慮情緒和症狀的孩子。 其中究竟有什麼絕妙的道理呢?鐘斯解釋說, 對小孩子來說, 吃糖玩玩具是一件十分令人愉快的事, 若這活動與引起焦慮的刺激(兔子)結合在一起, 吃糖時產生的積極情緒就會延及到兔子身上, 從而抵消對兔子的害怕。 鐘斯認為這種行為治療方法的生理基礎就是因害怕產生的緊張狀態不能與放鬆的身體狀態並存, 而且放鬆的身體狀態能夠阻止與害怕相聯繫的緊張反應。

Advertisiment
根據這種原理, 鐘斯治療兒童因各種原因引起的害怕和焦慮, 先要設置一個能讓他放鬆, 感到愉快的情境, 同時將害怕刺激分為幾個等級, 然後以各種適宜的

方式, 如圖片、幻燈、實物或言語指示想兒童逐步呈現害怕的對象或事件。 讓兒童逐級消除對不同刺激等級的害怕, 直到兒童最害怕的刺激呈現也引不起他的緊張反應, 治療就是成功的。 這就是行為治療中重要的一種治療方法--系統脫敏法。

但是有些心理學家指出, 這種方法也有潛在的危險, 情緒上的擴散有可能以相反的方向進行, 也就是說, 兒童不是把愉快的情緒擴展到兔子之類引起害怕的對象上, 而是讓害怕的情緒影響到吃糖、吃霜淇淋等愉快的事件上。 因此,這些人主張對這類兒童還是讓他們逐步去適應害怕的對象,如把籠子放在兒童經常作遊戲的房間角落裡,讓兒童慢慢地習慣走近籠子甚至去探究籠子裡的小動物。這樣做對孩子的治療效果如何呢?似乎沒有任何實驗和實例來證明。為了儘量避免這種方法的潛在危險,最為關鍵的就是害怕或焦慮刺激的等級的設定,尤其是初級等級的確定,否則引起過強的緊張反應不利於治療的進一步進行。如何將引起病人焦慮反應的具體情景按焦慮層次順序排列,這是系統脫敏法的核心技術。例如某一大公司的推銷員經常乘飛機來往於國內外各大城市,由於近來飛機失事較多而對乘坐飛機產生了恐怖,患了乘機恐怖症,每逢要乘機外出就表現嚴重的焦慮。現將病人的焦慮從可以引起最輕的焦慮到引起最強烈的恐懼情景按層次順序排列如下:

1.乘汽車去機場,看到一前往機場方向的大指路牌;2.來到民航候機場大門口;3.進入候機大廳;4.辦理去某地航班的登機手續;5.進入安全檢查口;6.進入機場檢票大門口;7.登上飛機的樓梯;8.進入飛機艙內;9.坐上靠視窗的座位從視窗望見機翼與機場;10.飛機開始啟動進入跑道;11.飛機升空,望見地面房屋逐漸變小遠離自己;12.飛機進入天空白雲之中。將上述情景製成幻燈片,按順序放在幻燈機內。

然後,讓推銷員坐在舒適的靠背椅子上,並使自己全身肌肉放鬆。對面牆上掛一銀幕,病人手握幻燈機開關,先放映第一張幻燈片,令他注視並進行放鬆訓練。如果這一情景不再引起焦慮,也就是在肌肉處於鬆弛狀態,即轉入注視第二張幻燈片,依次訓練,循序漸進。當看到某一張幻燈片,例如第7張,登上飛機樓梯時突然感到焦慮恐慌,肌肉緊張,則可退回到第6張幻燈片,重新進行肌肉放鬆。確信看到第6張入機場檢票口大門的情景已無焦慮,再重放第7張,依次反復直至看到登上飛機樓梯時不再焦慮,肌肉放鬆,再注視下一層次的幻燈片。如病人通過了全部情景,不再出現焦慮,即可以從模擬情境向現實情境中轉移,即陪伴病人乘車去機場,在現場中重複上述情景。一般說來在類比情景中能夠做到全身處於鬆弛狀態,不再出現焦慮情緒,則絕大多數病人也能成功地在現實情景中作到,這時治療即告完成。如果未將焦慮層次製成幻燈片,可要病人記住焦慮層次,或由治療者按順序下指令,即以言語指示要病人想像這一焦慮情景,如果在想像時肌肉保持鬆弛,未曾引起焦慮,則要病人進行高一層次的焦慮情景的想像。許多治療的案例證實運用想像法進行系統脫敏可同樣奏效。

文章開頭提到的小華的“雪地之謎”,相信大家也已找到了答案和解決的方法。

因此,這些人主張對這類兒童還是讓他們逐步去適應害怕的對象,如把籠子放在兒童經常作遊戲的房間角落裡,讓兒童慢慢地習慣走近籠子甚至去探究籠子裡的小動物。這樣做對孩子的治療效果如何呢?似乎沒有任何實驗和實例來證明。為了儘量避免這種方法的潛在危險,最為關鍵的就是害怕或焦慮刺激的等級的設定,尤其是初級等級的確定,否則引起過強的緊張反應不利於治療的進一步進行。如何將引起病人焦慮反應的具體情景按焦慮層次順序排列,這是系統脫敏法的核心技術。例如某一大公司的推銷員經常乘飛機來往於國內外各大城市,由於近來飛機失事較多而對乘坐飛機產生了恐怖,患了乘機恐怖症,每逢要乘機外出就表現嚴重的焦慮。現將病人的焦慮從可以引起最輕的焦慮到引起最強烈的恐懼情景按層次順序排列如下:

1.乘汽車去機場,看到一前往機場方向的大指路牌;2.來到民航候機場大門口;3.進入候機大廳;4.辦理去某地航班的登機手續;5.進入安全檢查口;6.進入機場檢票大門口;7.登上飛機的樓梯;8.進入飛機艙內;9.坐上靠視窗的座位從視窗望見機翼與機場;10.飛機開始啟動進入跑道;11.飛機升空,望見地面房屋逐漸變小遠離自己;12.飛機進入天空白雲之中。將上述情景製成幻燈片,按順序放在幻燈機內。

然後,讓推銷員坐在舒適的靠背椅子上,並使自己全身肌肉放鬆。對面牆上掛一銀幕,病人手握幻燈機開關,先放映第一張幻燈片,令他注視並進行放鬆訓練。如果這一情景不再引起焦慮,也就是在肌肉處於鬆弛狀態,即轉入注視第二張幻燈片,依次訓練,循序漸進。當看到某一張幻燈片,例如第7張,登上飛機樓梯時突然感到焦慮恐慌,肌肉緊張,則可退回到第6張幻燈片,重新進行肌肉放鬆。確信看到第6張入機場檢票口大門的情景已無焦慮,再重放第7張,依次反復直至看到登上飛機樓梯時不再焦慮,肌肉放鬆,再注視下一層次的幻燈片。如病人通過了全部情景,不再出現焦慮,即可以從模擬情境向現實情境中轉移,即陪伴病人乘車去機場,在現場中重複上述情景。一般說來在類比情景中能夠做到全身處於鬆弛狀態,不再出現焦慮情緒,則絕大多數病人也能成功地在現實情景中作到,這時治療即告完成。如果未將焦慮層次製成幻燈片,可要病人記住焦慮層次,或由治療者按順序下指令,即以言語指示要病人想像這一焦慮情景,如果在想像時肌肉保持鬆弛,未曾引起焦慮,則要病人進行高一層次的焦慮情景的想像。許多治療的案例證實運用想像法進行系統脫敏可同樣奏效。

文章開頭提到的小華的“雪地之謎”,相信大家也已找到了答案和解決的方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