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懂得合作的孩子 更樂於分享

對於4歲以下的寶寶來說, 分享是一個很難做到的任務。 父母會發現, 孩子經常會因為被要求去分享遊戲材料而與別的寶寶發生衝突。 未來社會更傾向有團隊精神的人, 懂得與人合作的孩子在將來肯定能收穫更大的成功。 如果說早期教育中認知的發展、智力的潛能拓展很重要, 那麼教會孩子學會合作和分享也和智力發展同等重要, 甚至更重要。

有研究表明, 如果幾個兩三歲的孩子是通過合作完成一項任務, 並因此獲得了獎品, 那麼他們更樂意平分這些獎品, 而不是獨佔獎勵。 科學家因此認為合作的孩子更樂於分享。

Advertisiment

1、合作的孩子更樂於分享

德國人類進化學研究所的凱薩琳娜·哈曼教授通過引導兩個2歲或3歲的孩子進行了一項實驗。 她讓兩個孩子分別到站一塊木板的兩端, 木板的兩端都放有兩顆小彈珠, 然後讓他們各自拉動木板上的一條繩子。 這樣兩顆彈珠中的一顆就會滾到木板的另一端, 於是一個孩子可以拿到3顆彈珠, 而另一個孩子只剩下一顆。

之後, 哈曼發現, 一半的2歲孩子和四分之三的3歲孩子, 都樂意將多出來的那一顆彈珠分給只拿到一顆彈珠的孩子。 但如果孩子不用拉動木板就能得到多餘的彈珠, 他們就不那麼樂意分享了。

在沒有合作的情況下他們都會將彈珠據為己有, 只在合作之後才會分享。

Advertisiment
這個實驗讓我們瞭解到, 如果想讓孩子學會分享, 媽媽們不妨從“合作”的方向入手。

2、在遊戲中學會分享

搬運大箱子

家長準備一些大紙箱子, 兩根杆, 並用一塊薄板架在兩根杆中間做成一個架子, 然後把大紙箱放在架子上。 媽媽和爸爸先示範怎樣合作把箱子運送過去。 然後把“運輸工具”交給孩子們, 讓他們開始工作。 在孩子們的玩耍過程中, 不要干涉他們的協作過程, 也不要干涉他們怎樣邀請小朋友來幫助他。 對於稍大一些的孩子, 還可以讓他們學著擔水。

小編有話說:這個遊戲能讓孩子學會用自己的方式邀請其他小朋友, 從而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 是一個學習協作的很好鍛煉哦。

筷子滾兵乓球

Advertisiment

準備一雙筷子和一個乒乓球, 媽媽和寶寶水準端著筷子的兩頭, 然後讓爸爸在筷子上放一個乒乓球, 要注意筷子兩端高度和距離, 防止乒乓球掉在地上, 然後合作“運輸”到指定的位置。 把遊戲材料交給寶寶們自己去玩。 不要太多指導, 如果你願意, 就為他們撿球吧!

小編有話說:這個很考寶寶們的溝通合作能力, 同時在遊戲中還可以理解簡單的物理現象, 促進身體協調性發展。

互拉車

準備一輛滑板車或一輛小推車。 媽媽先當“車夫”分別拉孩子們玩幾次, 然後把車交給他們自己玩。 在這個遊戲中, 媽媽讓孩子們自己“分工合作”。 有時候孩子們會因為爭搶先後而發生小吵小鬧, 這時候家長只需在不遠處靜靜觀察, 不要輕易插足小朋友間的糾紛,

Advertisiment
讓他們自行處理解決。 要知道, 你的作用只是示範遊戲玩法, 創造合作的遊戲機會給孩子, 但怎樣合作是孩子的事。

小編有話說:鼓勵孩子在遊戲中學會合作, 獲得互相幫助的滿足感。

3、日常生活小貼士

除了快樂的小遊戲, 家長在日常生活可以引導孩子參與更多合作過程, 促進孩子的社會性發展, 培養他的協作意識和分享精神。

教給方法:如果寶寶也想要玩別人手中的玩具, 你要讓他學會徵詢別人意見, “請問我可以和你一起玩這個玩具嗎?”同時你也不忘教導孩子去將心比心:如果別的小朋友拒絕給你玩這個玩具你是不是會不開心?孩子學會理解慢慢地便懂得分享的重要。

充分利用機會:當你帶孩子外出散步的時候,

Advertisiment
看到鄰居正在抬一個重物, 你可以主動上前幫助鄰居, 並鼓勵孩子和你一起搬運。 給孩子更多動手的機會, 家長的示範力量不可忽視, 讓孩子有更多機會實踐合作精神。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