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應對孩子發燒的綠色手法 有娃必藏

寶寶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生病, 媽媽最害怕的就是寶寶發燒。 因為寶寶的抵抗力還沒有完善, 身體很敏感, 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很容易發燒感冒。 當寶寶發燒時, 媽媽千萬不能亂了陣腳, 一定要備上幾招以防萬一。

發燒是寶寶疾病初起階段最容易出現的症狀。 一旦發燒, 爸爸媽媽的心情就會特別焦慮, 尤其看見溫度計上的溫度節節攀升, 更是會著急到不行。

關於發燒, 我們的意識裡總是存在很多錯誤的想法與觀念, 認為發燒會把大腦燒壞, 會燒成腦膜炎……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 也有這樣的擔心。

Advertisiment
後來因為工作原因, 認識了很多兒科醫生, 自己也在仔仔一次又一次的發燒中慢慢轉變了觀念。

孩子發燒的原因

發燒只是免疫系統被調動起來對抗病毒的表現。 通常情況下, 腋下溫度超過37.2°C, 耳溫超過37.8℃, 口腔溫度超過37.5℃, 肛門溫度超過38℃定義為發燒。 腋溫37.3℃~38℃為低熱, 38℃~39℃屬於中度發熱, 39℃~40℃屬於高熱, 40℃以上為超高熱。

絕大多數發燒是不需要打針退燒的, 即便是高熱和超高熱也是如此。 對於絕大多數3個月以上的寶寶而言, 發燒本身並不危險, 也不會燒壞腦袋。 人體蛋白質只有超過41度(腋溫)才會發生變異, 在這個溫度以下發燒並不會把大腦燒壞。

發燒也不會把孩子燒成腦膜炎, 發燒是腦膜炎的症狀之一, 但腦膜炎常常還伴有頭頸僵硬、昏迷等症狀。

Advertisiment
所以發燒時, 媽媽並不用過於擔心。 只要寶寶腋下溫度38.5℃以下, 表現出來的精神狀態好, 玩耍等活動不受影響的話, 就沒有必要退燒。

腋下溫度38.5℃以上, 媽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酌情處理。 如果寶寶精神好, 可以觀察看看。 如果寶寶精神不佳、嗜睡, 就要趕緊退燒。

退燒的主要目的一是為了緩解發燒給寶寶帶來的不適, 以便寶寶能正常飲食和睡覺, 為對抗疾病補充足夠的能量和保持體力;二是為了預防寶寶可能因為高燒引起的高熱驚厥。 有過一兩次高熱驚厥通常不會對寶寶大腦發育造成影響, 家長們不必過於擔心。 但反復高熱驚厥對寶寶大腦多少會造成一些損傷, 一部分會轉變為複雜型高熱驚厥或者癲癇,

Advertisiment
應該儘量避免。

但退燒只能緩解發燒的症狀, 並不能清除引起發燒的感染,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治標不治本”, 即退燒並不意味著是疾病好轉。 如果體內的致病細菌沒有被殺死, 引起發燒的炎症沒有被消除, 溫度即使短時間之內降了下來, 也會很快再燒上去。 只有真正找到疾病的根源, 只有把引起發燒的根本原因消除, 去“治本”, 燒才能真正的退下去。

幫寶寶退燒時, 除了常用的退燒藥, 有很多綠色的方法退燒效果也特別好, 一用就見效, 今天把這些方法與大家一起分享。

1、藿香正氣液敷肚臍。

取一個棉花球, 吸滿藿香正氣液後, 敷在寶寶肚臍上, 直接醫用膠帶固定, 基本一小時後退燒。 這個方法是一位針灸師推薦的, 操作簡單,

Advertisiment
見效快, 退燒效果特別好, 還能治療腹瀉。

孩子發燒的護理

2、清天河水+打馬過天河。

天河水位於前臂內側正中線, 自腕至肘呈一條直線。 用食指和中指蘸取一些清水, 由腕到肘, 直推300-500次, 名為清天河水。 而打馬過天河的方向和位置與天河水一致, 不過操作手法是用食指和中指兩指蘸水, 然後從腕到肘方向在皮膚上敲打, 發出類似小馬過河, 馬蹄拍打水面的響聲。 要一邊敲打, 一邊朝同一方向吹氣, 天河水是人體的清涼之源, 推這個穴位, 就像打開了讓身體清涼的開關, 同時蘸有清水, 本身就有清涼的感覺, 吹氣時又能加速水汽的蒸發, 故而可以迅速帶走體內的高溫。

3、外感四大手法:

開天門100~150次, 用兩隻手的大拇指輕輕的自眉心交替直線推動至前發跡線。

Advertisiment

推坎宮100~150次, 用兩個大拇指的正面從印堂穴沿著眉毛向眉梢太陽穴方向分推。

揉太陽穴1分鐘, 用中指指端由輕到重按揉太陽穴。 揉太陽可以發汗退熱, 如果高燒, 揉的時候力道要重一點。

揉耳後高骨1分鐘。 從耳後的高骨往下摸, 有一個凹陷處, 就是耳後高骨。 用兩個大拇指或中指端按揉。

4、退六腑300次。

六腑是前臂靠小手指那一側的直線, 從肘推向腕。 這個穴位能退五臟六腑實熱, 如果寶寶燒到39.5以上, 媽媽可以直接推這個穴位, 尤其針對高燒不退, 寶寶精神不好使用, 效果更是明顯。

5、蘸水捏脊。

雙手蘸水反復捏脊20遍, 最後, 在背部水未蒸發前, 用嘴從下往上吹氣, 一直吹到大椎穴, 把水汽吹散、吹幹。 這個方法也能迅速帶走高溫,搭配外感四大手法使用,效果更佳。

孩子退燒的方法

6、蔥油抹手心。

蔥一把,切成丁,搗爛後用紗布包起來擰出蔥汁,然後加入少量香油和勻後。用手指蘸上蔥油,分別在孩子的手心、腳心、額頭、脖頸和後背處摩擦二三十下。很快,寶寶就會出汗,汗出燒即退。

7、生薑敷手腕。

生薑一小塊(約10克),搗成糊狀,敷在手腕處的高骨上,或直接切片貼在高骨處,用醫用紗布裹住後,貼上膠布固定,一般40分鐘左右就可以退燒。

這些方法雖然退燒很有效,但最終還是要瞭解寶寶的病情,對症治療,燒才會真正退下去。否則,即使短時間的燒退了,炎症沒有消除,溫度還是會反復。

這個方法也能迅速帶走高溫,搭配外感四大手法使用,效果更佳。

孩子退燒的方法

6、蔥油抹手心。

蔥一把,切成丁,搗爛後用紗布包起來擰出蔥汁,然後加入少量香油和勻後。用手指蘸上蔥油,分別在孩子的手心、腳心、額頭、脖頸和後背處摩擦二三十下。很快,寶寶就會出汗,汗出燒即退。

7、生薑敷手腕。

生薑一小塊(約10克),搗成糊狀,敷在手腕處的高骨上,或直接切片貼在高骨處,用醫用紗布裹住後,貼上膠布固定,一般40分鐘左右就可以退燒。

這些方法雖然退燒很有效,但最終還是要瞭解寶寶的病情,對症治療,燒才會真正退下去。否則,即使短時間的燒退了,炎症沒有消除,溫度還是會反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