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應對寶貝反抗第一期

當寶寶長到2歲, 你會突然發現, 寶寶開始說:“不。 ”當你親切地叫著:“寶寶吃飯。 ”“不”“寶寶穿鞋。 ”“不。 ”你開始火冒三丈, 這麼點兒的孩子, 就開始不聽話了。
父母這時候, 要先息怒。 為什麼呢?因為從現在開始,你的寶寶進入了他成長的又一個嶄新階段——他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來臨
在心理學上, 把這個時期稱為寶寶的第一反抗期, 是因為這一時期的寶寶突出表現為:心理發展出現獨立的萌芽, 自我意識開始發展, 好奇心強, 有了自主的願望, 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希望別人來干涉自己的行動, 一旦遭到父母的反對和制止,

Advertisiment
就容易產生說反話、頂嘴的現象。 這是孩子個性形成的關鍵期。 千萬不能打擊他。

父母PK不聽話寶寶
父母教養態度正確與否, 直接影響到孩子良好的個性品質的形成。 因此父母應該做到:
1. 尊重寶寶
寶寶到了2歲, 喜歡跟父母說“不”, 這是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 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存在, 要求有和大人一樣的平等地位, 對成人的指揮和安排表現出越來越大的選擇性。 此時的父母對他們的行動不要輕易加以干涉, 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 如果孩子必須順從你的意願, 也不要用命令的口氣“要這樣”或“不許那樣”, 而要以平等的姿態, 徵詢孩子的意見, 給孩子留出選擇的餘地。 如“等你看完這個動畫片就去洗澡,

Advertisiment
好不好? ” “你是先玩積木, 還是先看圖書? ”既維護了孩子的自尊, 孩子又樂意聽你的話, 就不會輕易跟你說反話了。
2. 滿足寶寶的好奇心和合理要求
好奇心的驅使, 強烈的自主願望使孩子什麼都想去試, 什麼都想去做。 過度的包辦代替, 會使孩子失去許多學習探索的機會;而一味斥責、制止, 又會發生頂牛現象。 父母要相信孩子的能力, 滿足他的好奇心。 比如他想到雨地裡去玩, 你就給他穿上雨衣、膠靴去玩吧;他要自己穿衣服, 就讓他去穿, 需要你幫忙時再幫他;要洗衣服, 給他一塊肥皂, 隨他去洗自己的手帕、襪子;想掃地, 讓他掃, 哪怕越掃越髒。 當然, 這也給父母增添了許多麻煩, 弄髒衣服、弄亂地面。 但父母要認識到, 正是在這種環境中,
Advertisiment
寶寶體驗著動手的過程、成功的快樂, 並積累了生活的經驗。
3. 不能一味遷就寶寶
寶寶跟父母說“不”, 本是一種正常現象, 但如果聽之任之或百依百順, 就會形成孩子任性、驕橫的性格。 因此, 必要時要和寶寶講道理, 如果不行, 要採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讓寶寶放棄不合理要求。 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 要表明自己的態度, 不行就是不行, 再鬧也不行, 哭夠了鬧夠了, 今後遇到類似的事情, 就不會那麼無理了。
5位媽咪實戰策略
有5位媽媽, 在寶寶的反抗期經過摸索, 找出了一些有效的應對方法。
商量著來
陽陽是個小女孩, 2歲以前, 陽陽非常乖, 父母一直覺得, 女孩就是省事, 不淘氣, 又好帶。 可自從陽陽過了2歲以後, 就開始越來越不聽話。
Advertisiment
她學會了說“不”。 到了吃飯時間, 媽媽說:“陽陽, 來吃飯了。 ”“不吃!”陽陽回答。 到了洗澡時間, 媽媽說:“趕緊洗澡, 洗完澡上床睡覺。 ”陽陽又是:“我不。 ”最可氣的是有一次媽媽要帶她去外婆家, 臨出門了, 就是不穿鞋子, 媽媽說:“你要是不去, 那就一個人在家了, 行嗎?”“不行!”陽陽媽媽氣得不知如何是好, 來強硬的, 孩子哭一場, 大人也生氣, 可如果不來硬的, 又如何制服這個小傢伙呢?
媽媽這麼辦——
2歲的陽陽, 不再總聽大人的話, 她有了自己的想法, 因此, 遇事要和她商量, 把她當作一個小大人看待。 說話時, 要注意不能強制要求她做什麼, 而要給她選擇的機會——

1.寶寶經常是吃飯時間到了, 卻怎麼叫也不吃, 這時, 媽媽可以端著飯碗故意讓她看看,

Advertisiment
寶寶一看到媽媽碗中的飯菜, 會勾起吃飯的欲望, 於是放下手中的玩具就跟媽媽一起去吃了。

2.有時到了洗澡的時間, 寶寶就是不去洗。 這時媽媽可以找出幾件戲水的玩具, 放在澡盆裡, 讓寶寶看看。 寶寶一看到玩具, 就來了興致, 在洗澡間裡玩起來, 媽媽借機在澡盆中放上水, 讓她一邊玩, 一邊在水中洗澡。

3.要出門的時候, 媽媽不要跟寶寶說“再不出去你就一個人在家”之類的話, 而是問寶寶:“你穿哪雙鞋子, 是這雙白色的皮鞋還是粉色的旅遊鞋。 ”這時寶寶的注意力在選擇穿哪雙鞋上了。

注意力轉移法
天宇有20個月了, 以前一直是個情緒快樂的可愛寶寶。 可是最近1個月來, 他總愛發脾氣, 任何事都要滿足他的願望, 不然就哭鬧得沒完沒了。有一次,媽媽給他洗澡,洗完後,水有些涼了,媽媽要天宇起來穿衣服,可天宇只顧玩水,就是不起來。說了幾次也沒用,媽媽急了,硬是把他從水中抱出來。天宇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哭得氣都接不上來,足足哭了20分鐘。吵得鄰居都來敲門,問天宇出了什麼事。有了這次教訓以後,天宇媽開始研究起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面對這些難題,天宇媽媽發現只要掌握方法,就不是難事了。
媽媽這麼辦——
寶寶一般喜歡玩水,所以抱他出來時,他不高興。這時,採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往往比強硬態度更有效——
1.小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轉移的,當他玩水不肯出來時,媽媽拿一件好玩的玩具讓他看,但不要是水中能玩的。寶寶看到另外的玩具,也想要,這時媽媽就借機讓他先出來,到床上再玩。
2.告訴寶寶,快點洗完,媽媽獎勵一朵小紅花,得小紅花的寶寶,都是做得好的乖寶寶。
3 . 對寶寶說:“如果聽媽媽的話,洗完就出來,媽媽給講故事,如果洗得時間長了,就沒時間講了。”

做個旁觀者

樂樂2歲生日的時候,小姨送給他一套積木。這套積木顏色鮮豔,有各種形狀,寶寶的手也得抓得握。自從有了這套玩具以後,樂樂就喜歡上了。每天一睜眼,就拿著積木盒子對媽媽說:“打開,玩!”於是媽媽幫他打開,讓他自己玩。樂樂總是瞎玩一氣,往上壘積木,卻把小塊放底下,剛壘到第3層,積木就倒了。媽媽看他實在著急,就告訴他:“把大塊放在底下,小塊放上面。”樂樂反而生氣了,把積木一推,不玩了。有時,自己壘不上,就又生氣又發脾氣,把積木使勁往地上、牆上扔。家裡人都覺得,樂樂的脾氣怎麼這麼壞,不虛心還沒有耐性,總這樣下去長大能幹成什麼事?
媽媽這麼辦——
這麼小的孩子,不用擔心他的虛心和耐性,這只是反抗期的典型表現,過一段時間就會好轉。積木對成人來說是非常簡單的玩具,對小孩子可就不一樣了。他需要不斷嘗試、學習,才能掌握正確的玩法——

1.做寶寶的玩伴。寶寶玩積木的時候,和寶寶一起玩,不要硬去糾正他的錯誤方法,只是讓寶寶看到你怎麼玩,寶寶的模仿力很強,看幾次就會了。在玩的過程中,有時寶寶玩不好,你也可以借機幫助他。

2.指導方法要得當。這個時期的寶寶,不能硬叫他聽你的,而要耐心地對他說:“你看看,要是把大塊的放底下是不是更好一點,樓就不會塌了?”引導寶寶嘗試。如果寶寶不聽,也不要緊,沒必要非要寶寶按照你的要求做,自己玩最終他也一樣會找到正確的方法。

3.及時鼓勵。有時寶寶拿出個幾個長條形的積木當火車,或者用半圓形拼成一個太陽,這時家長要及時鼓勵,讓他有自信心。

4. 先從簡單的玩起。比如壘不好高樓,可以先搭一座橋,蓋個小房子等等,只需三四塊積木就能完成,讓寶寶從中感到成就感。慢慢就會有興趣,有困難也不會起急了。

給個實踐機會
一個休息日,蕊蕊的媽媽正在用手洗襪子。蕊蕊上衛生間,看見了,蹲在媽媽身邊不走了,把小手也放在盆裡,洗起來。媽媽擔心她衣服沒洗了,水倒灑一身。於是,勸她和爸爸出去玩。蕊蕊怎麼叫也不動,就是要和媽媽一起洗衣服。

媽媽這麼辦——
在大人看來,洗衣服是家務勞動,在小孩子看來,這是有趣的遊戲,看著許多泡泡在水中越洗越多,他們覺得非常好玩——

1.父母應當尊重寶寶,給寶寶學習和鍛煉的機會。比如,可以給寶寶一個小盆,一塊手絹,讓他自己洗洗看。在洗的過程中,媽媽要教他先沾濕手絹,塗上肥皂,兩隻手握住、揉搓等等, 使寶寶在玩中鍛煉動手能力。

2.寶寶的皮膚嬌嫩,當洗完後,讓寶寶用清水洗淨雙手,然後把手絹晾起來。

3.在洗的過程中,寶寶的衣服容易弄濕。這時可以在洗之前,把寶寶的袖子往上捋一捋,提醒寶寶不要把水灑到身上,這樣就不容易弄濕衣服了。

有事可做
都都2歲多了,媽媽發現他現在變得不聽話了。以前父母說什麼是什麼,現在可好,你說東他就說西;你說不讓他動的東西,他非要碰一碰;你說讓他把水果吃完,他偏一口不動。一個下雨天,都都和媽媽都在家裡。在屋裡呆的時間長了,都都不幹了,非要出去玩。媽媽說:“你看,外面下著雨,怎麼出去?”“不行,就要出去,就要出去!”“出去容易淋感冒,還是不出去。爸爸新給你買的車呢?”“不玩,就出去。走!走!”說著就拽起媽媽的手,拉著往外走。

媽媽這麼辦——
在家中呆得久了,小孩子會感到沒興趣,所以鬧著要出去——
1.如果雨實在太大,就抱著寶寶到窗前,讓他看看雨,聽聽雨的聲音,看看窗外的景象。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也就不再鬧著要出去了。

2.孩子感到無趣,才想出去玩,這時媽媽要想一些好玩的遊戲,讓寶寶玩。比如,可以讓小動物們坐成一圈,和寶寶一起玩丟手絹的遊戲,寶寶會認為所有的小動物都和他一起玩,因此會感到很快樂。

3.如果雨很小,不妨就帶寶寶出去,撐把傘,讓他呼吸雨中的新鮮空氣,體驗一下下雨的感覺。

總之,對付這一時期的小淘氣,成人要用智慧戰勝他們,而一定不能是強制與武力。

不然就哭鬧得沒完沒了。有一次,媽媽給他洗澡,洗完後,水有些涼了,媽媽要天宇起來穿衣服,可天宇只顧玩水,就是不起來。說了幾次也沒用,媽媽急了,硬是把他從水中抱出來。天宇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哭得氣都接不上來,足足哭了20分鐘。吵得鄰居都來敲門,問天宇出了什麼事。有了這次教訓以後,天宇媽開始研究起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面對這些難題,天宇媽媽發現只要掌握方法,就不是難事了。
媽媽這麼辦——
寶寶一般喜歡玩水,所以抱他出來時,他不高興。這時,採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往往比強硬態度更有效——
1.小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轉移的,當他玩水不肯出來時,媽媽拿一件好玩的玩具讓他看,但不要是水中能玩的。寶寶看到另外的玩具,也想要,這時媽媽就借機讓他先出來,到床上再玩。
2.告訴寶寶,快點洗完,媽媽獎勵一朵小紅花,得小紅花的寶寶,都是做得好的乖寶寶。
3 . 對寶寶說:“如果聽媽媽的話,洗完就出來,媽媽給講故事,如果洗得時間長了,就沒時間講了。”

做個旁觀者

樂樂2歲生日的時候,小姨送給他一套積木。這套積木顏色鮮豔,有各種形狀,寶寶的手也得抓得握。自從有了這套玩具以後,樂樂就喜歡上了。每天一睜眼,就拿著積木盒子對媽媽說:“打開,玩!”於是媽媽幫他打開,讓他自己玩。樂樂總是瞎玩一氣,往上壘積木,卻把小塊放底下,剛壘到第3層,積木就倒了。媽媽看他實在著急,就告訴他:“把大塊放在底下,小塊放上面。”樂樂反而生氣了,把積木一推,不玩了。有時,自己壘不上,就又生氣又發脾氣,把積木使勁往地上、牆上扔。家裡人都覺得,樂樂的脾氣怎麼這麼壞,不虛心還沒有耐性,總這樣下去長大能幹成什麼事?
媽媽這麼辦——
這麼小的孩子,不用擔心他的虛心和耐性,這只是反抗期的典型表現,過一段時間就會好轉。積木對成人來說是非常簡單的玩具,對小孩子可就不一樣了。他需要不斷嘗試、學習,才能掌握正確的玩法——

1.做寶寶的玩伴。寶寶玩積木的時候,和寶寶一起玩,不要硬去糾正他的錯誤方法,只是讓寶寶看到你怎麼玩,寶寶的模仿力很強,看幾次就會了。在玩的過程中,有時寶寶玩不好,你也可以借機幫助他。

2.指導方法要得當。這個時期的寶寶,不能硬叫他聽你的,而要耐心地對他說:“你看看,要是把大塊的放底下是不是更好一點,樓就不會塌了?”引導寶寶嘗試。如果寶寶不聽,也不要緊,沒必要非要寶寶按照你的要求做,自己玩最終他也一樣會找到正確的方法。

3.及時鼓勵。有時寶寶拿出個幾個長條形的積木當火車,或者用半圓形拼成一個太陽,這時家長要及時鼓勵,讓他有自信心。

4. 先從簡單的玩起。比如壘不好高樓,可以先搭一座橋,蓋個小房子等等,只需三四塊積木就能完成,讓寶寶從中感到成就感。慢慢就會有興趣,有困難也不會起急了。

給個實踐機會
一個休息日,蕊蕊的媽媽正在用手洗襪子。蕊蕊上衛生間,看見了,蹲在媽媽身邊不走了,把小手也放在盆裡,洗起來。媽媽擔心她衣服沒洗了,水倒灑一身。於是,勸她和爸爸出去玩。蕊蕊怎麼叫也不動,就是要和媽媽一起洗衣服。

媽媽這麼辦——
在大人看來,洗衣服是家務勞動,在小孩子看來,這是有趣的遊戲,看著許多泡泡在水中越洗越多,他們覺得非常好玩——

1.父母應當尊重寶寶,給寶寶學習和鍛煉的機會。比如,可以給寶寶一個小盆,一塊手絹,讓他自己洗洗看。在洗的過程中,媽媽要教他先沾濕手絹,塗上肥皂,兩隻手握住、揉搓等等, 使寶寶在玩中鍛煉動手能力。

2.寶寶的皮膚嬌嫩,當洗完後,讓寶寶用清水洗淨雙手,然後把手絹晾起來。

3.在洗的過程中,寶寶的衣服容易弄濕。這時可以在洗之前,把寶寶的袖子往上捋一捋,提醒寶寶不要把水灑到身上,這樣就不容易弄濕衣服了。

有事可做
都都2歲多了,媽媽發現他現在變得不聽話了。以前父母說什麼是什麼,現在可好,你說東他就說西;你說不讓他動的東西,他非要碰一碰;你說讓他把水果吃完,他偏一口不動。一個下雨天,都都和媽媽都在家裡。在屋裡呆的時間長了,都都不幹了,非要出去玩。媽媽說:“你看,外面下著雨,怎麼出去?”“不行,就要出去,就要出去!”“出去容易淋感冒,還是不出去。爸爸新給你買的車呢?”“不玩,就出去。走!走!”說著就拽起媽媽的手,拉著往外走。

媽媽這麼辦——
在家中呆得久了,小孩子會感到沒興趣,所以鬧著要出去——
1.如果雨實在太大,就抱著寶寶到窗前,讓他看看雨,聽聽雨的聲音,看看窗外的景象。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也就不再鬧著要出去了。

2.孩子感到無趣,才想出去玩,這時媽媽要想一些好玩的遊戲,讓寶寶玩。比如,可以讓小動物們坐成一圈,和寶寶一起玩丟手絹的遊戲,寶寶會認為所有的小動物都和他一起玩,因此會感到很快樂。

3.如果雨很小,不妨就帶寶寶出去,撐把傘,讓他呼吸雨中的新鮮空氣,體驗一下下雨的感覺。

總之,對付這一時期的小淘氣,成人要用智慧戰勝他們,而一定不能是強制與武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