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科院的一項研究顯示, 城市隔代育兒比例不斷攀升, 上海已達到88.9%。 年輕父母們在感受親情支持的同時, 又不可避免地要面對隔代育兒的種種問題。 下面讓專家為您剖析一下隔代育兒的問題解決辦法。
與老人“合力育兒”
案例:
飯桌上放著青菜、紅燒肉和鯽魚湯。 冬冬的筷子似乎成了紅燒肉的“直通車”。 媽媽說:“冬冬, 你已經成了小胖墩, 不能光吃肉, 不吃青菜。 ”一邊說, 一邊將青菜夾到冬冬的飯碗里, 誰知冬冬馬上嘟起了嘴巴, 把碗一擱, 兩道眼淚似泉水般往下流。 這時, 冬冬首先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奶奶。
Advertisiment
專家觀點:
面對孩子的偏食, 家庭中每一位成員必須建立“統一戰線”, 形成“合力育兒”。 作為冬冬的奶奶不能沒有原則的遷就孫子的不合理要求, 甚至抵消兒媳對冬冬的教育。 如果我是冬冬奶奶, 面對孫子的目光, 首先應態度鮮明, 對孫子表明自己的觀點:多吃蔬菜, 才能使自己的身體更健壯。 積極鼓勵孩子多吃蔬菜, 當好兒媳的配角。 如果“這一招”仍然無效的話, 那么與其在孩子面前與冬冬媽媽“對著干”還不如暫時回避,
Advertisiment
兩家老人要無縫隙“銜接”
案例:
丁爺爺的孫子今年3歲, 從今年起, 丁爺爺就開始培養孫子獨立吃飯的習慣, 雖然孩子吃飯速度慢些, 衣服會弄臟, 但丁爺爺堅持不懈。 但每次去外婆家, 外婆總是自告奮勇地喂小外孫吃飯, 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吃飯習慣處在進兩步退一步的境地。
專家觀點:
孩子的外公外婆與爺爺奶奶分別來自不同的家庭, 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與文化背景, 因此養育孫輩在客觀上會存在差異。 但為了第三代的成長, 兩親家必須不斷充電學習, 不能倚老賣老, 各行其是, 只有相互溝通, 相互尊重, 在科學養育的前提下, 做到無縫隙“銜接”, 才能達到最佳的養育效果。
讓老人學會當好“配角”
Advertisiment
案例:
唐爺爺的兒媳生了一對雙胞胎, 全家特別高興, 兩親家對小寶寶喜歡有加。 為了滿足兩親家對第三代的親情, 也為了給自己兒子媳婦徹底“減負”, 決定將這對雙胞胎“一分為二”異地喂養, 老大全托給外公、外婆;老二寄養在爺爺、奶奶家, 每隔一個月才回家與父母團聚一次。 身為父母反倒一身輕松, 仍過著小夫妻新婚期的悠閑生活, 而身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卻全身心地進入角色, 不管白天黑夜, 圍著孩子“吃喝拉撒”轉, 用他們的話說, 如同自己又多添了一個小兒子和小女兒……
專家觀點:
由于生活壓力和社會競爭, 祖輩參與孫輩養育必然成為一種社會現象。 但是祖輩育兒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與親子育兒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