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應該如何化解孩子的攻擊性

寶寶的小手好用了, 能自己拿東西, 可隨之問題就產生了, 他會經常攻擊我們, 比如撓我們的臉, 用拳頭打我們, 有時候奶奶的臉會讓她撓的全是傷, 再大些的時候還會攻擊小朋友, 那麼如何正確化解寶寶的攻擊行為呢?

很多家長都沒有想過寶寶的攻擊性行為的起因, 盲目認為是寶寶的錯, 採用的措施僅僅是頭痛治頭, 自然收效甚微。 要瞭解寶寶的心理才能對症下藥, 必要時可以通過兒童心理諮詢師瞭解寶寶攻擊性的心理原因。 下面是幾種常見的攻擊性的內因以及化解的辦法:

1、原因之一:家長暴力對待寶寶,

Advertisiment
寶寶進行模範。 當寶寶出現攻擊性行為或者僅僅是不小心犯大錯時, 家長經常會很生氣, 並且使用一些暴力的手段來加以制止。 這樣做會給寶寶造成這樣一種認知——如果別人做的不對, 就可以打他。 寶寶的模仿力是最強的, 實際上寶寶很多不良行為和習慣都是從周圍的生活環境如家長、同伴、電視等中模仿而來的。 家長“以暴制暴”的做法只會加深寶寶的錯誤認識, 使孩子的不良行為變得越來越嚴重。

對策:寶寶的可塑性非常強。 家長要相信教育是能夠讓寶寶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和良好性格的。 家長要多從孩子自身的角度和自己的教育方法上來進行分析, 例如“孩子是什麼時候開始這種行為的?”“孩子出現了這樣的行為,

Advertisiment
是不是受到了家長的不良行為的影響?”“孩子的錯誤改不過來, 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存在問題?”等等。 只要家長多付出一點愛心和耐心, 使用恰當的教育方法, 為孩子作出好的榜樣, 為孩子營造良好的環境, 就一定能使孩子健康成長。

3、原因之三:當寶寶與夥伴經常發生爭鬥或者合不來時, 大人們經常會阻止寶寶與他們玩。 不與同伴進行任何交往, 寶寶就不能發展起各種人際交往能力, 不能與他人建立和維持良好關係、不能很好地解決與同伴產生的衝突, 因此就更容易使用攻擊性行為表達自己的不滿。

對策:家長要保證寶寶有足夠的時間與同伴交往。 家長在寶寶與同伴交往時, 要留心觀察寶寶遇到的問題,

Advertisiment
看看寶寶是怎麼解決這些問題的, 或者巧妙地詢問寶寶, 然後和他一起分析。 這樣孩子才能逐漸發展起自己解決衝突的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在贏得朋友的同時健康成長。

俗話說父母是寶寶的第一任老師, 父母及周圍的親人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著寶寶的發育和成長, 所以對孩子行為的正確培養, 最關鍵的還是從我們父母本身嚴格要求做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