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自己:為孩子設置作品角
固定的作品展示區, 可以讓孩子學習大方地表現自己的能力, 和他人討論自己的作品, 增加與他人互動的話題及語言學習的機會。
增強好行為:不要過多挑剔和評斷
當孩子拿著他的作品與你分享, 滿心期待能得到肯定時, 千萬不要用成人的高標準來評斷。 學齡前的孩子尚未脫離自我中心的階段, 父母任何一句批評都能對孩子造成傷害。 成人應學習多使用能傳遞正面資訊的語言, 儘量減少使用負面語言(如:你怎麼畫得這麼亂, 顏色太多了)。
增進學習力:學習應用先進知識
Advertisiment
在這個科技進步的時代中, 若能善加利用媒體科技, 即使不出門也能知道天下事。 學齡前的孩子也可以學習使用電腦, 運用科技的進步讓孩子的視野觸角伸得更遠、更廣。
抒發情緒:與孩子談話並學習傾聽
每天花點時間與孩子聊天是很重要的。 藉由聊天的過程瞭解孩子的想法及需要。 在這一過程中, 父母需要學習傾聽的技巧, 許多父母沒等孩子把話說完就急著要糾正他錯誤的觀念。 這種舉動會讓孩子不願再與父母分享他的想法, 造成親子之間的隔閡。
增長見聞:全家外出遊覽
放假時, 全家一起外出旅遊, 除了增進親子關係, 旅途中的所見所聞也能擴大孩子的視野, 豐富他的知識。 為了讓每一次旅行都能讓孩子有所收穫,
Advertisiment
培養責任心:給孩子以肯定
孩子喜歡模仿父母的行為, 也許開始對做家事充滿了興趣, 父母若能為孩子預備適合的工具(如:小尺寸的掃把、拖把、吸塵器等), 並且給予孩子適當的工作範圍(能力可以完成的部分), 孩子可以從做家事中逐漸發展出責任感。
設扮演區:提供扮演類型的玩具
洋娃娃、絨毛動物、玩偶、廚房用具、各行各業的工具及服裝等, 孩子通過扮演遊戲中角色的扮演學習社會性行為, 瞭解社會的真實情況。
Advertisiment
行為發展:建議孩子加入感興趣的小團體
團體生活可以幫助孩子脫離自我中心的想法, 調整自己的態度, 表現出符合社會期望的行為。 父母可以幫助孩子選擇一個團體, 如:幼兒音樂班或社區中所成立的親子互動團體。 通過團體的互動, 孩子漸漸發展出社會生活的技巧並達到社會化。
關心社會:和孩子討論新聞
以適合孩子的方式與其討論新聞時事, 能幫助他融入社會生活, 瞭解自己也是社會的一員, 五花八門的新聞內容能引發孩子對社會的關心。 不過在孩子關心社會的同時, 父母也要注意, 有些未經處理的新聞畫面及題材會對孩子造成心靈上的傷害。
Advertisiment
個體差異:避免拿孩子與其他人比較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 有其獨特的能力與性格。 因此沒有任何一套標準可以適用在所有的孩子身上, 父母更不應該拿孩子做比較。 父母只要幫助孩子與自己過去的行為作比較即可。
建立價值觀:做有原則的父母
年齡小的孩子, 需要一些簡單明確的規則可以依循, 特別是有關常規的建立。 孩子是否能夠清楚知道規則與父母是否能堅持自己的原則有親密的關係。 父母若能堅持原則就可以清楚地讓孩子知道對與錯。
促進心智:把家變成學習的地
孩子的心智發展必需從做中學。 因此父母應善於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機會, 幫助孩子有效地學習。
Advertisiment
解決問題:鼓勵孩子處理困難
大多數的孩子遇到問題時都會直接尋求父母的協助, 太會幫助孩子處理問題的父母往往教出依賴心很重的孩子。 父母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 他也能夠自己處理一些不太複雜的問題。 因此父母應該從旁輔導, 給孩子機會來自己學習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