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情緒會影響孩子的行為方式, 因此要學習表達和處理自己的情緒, 以免傷害了孩子而不自知。
人常常有一種不自覺的表現, 就是對旁人很客氣, 對愈陌生的人愈禮遇, 而對於自己愈親密的人反而會給予愈大的傷害, 這是因為對親密的人有要求, 有期待;當期待不被滿足時, 就產生挫折, 而引發情緒。 所以父母要學會讓孩子認識我們的情緒, 而能相互配合。
美國教育學者愛德穆有一句名言:“父母對孩子的訓練, 不在於他們能成為多麼聰明、有成就的人, 乃是訓練他們能與人相處, 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Advertisiment
專家說, 我們不要低估孩子的同情心, 如果給他們機會, 其實他們是艮能與你配合的。 有一天下午, 爸爸在房間裡休息, 他的女兒沒幾分鐘就進來在他臉上比畫兩下, 爸爸問她:“妹妹, 你做什麼?”她說:“我要把你的臉弄平。 ”因為她看得出來那天爸爸的臉色不好, 所以雖然她在外面玩, 也玩得很不安心, 因此父母若不能學習使孩子認識你的情緒, 會帶給他們很大的壓力, 並且如果從小不能學會與父母的情緒相處, 長大後也不能適切地與別人的情緒相處。
在專家輔導的經驗裡, 許多來求助的人真正的問題, 其實與他們的孩童經驗有關。 比如在他是孩子時, 可能正拿著手槍, “砰砰砰”在客廳玩得很高興,
Advertisiment
專家提醒, 父母要教導孩子, 知道如何與父母相處, 而不是期待讓他們自己體會或猜測我們的情緒。 如何做呢?你可以告訴他:“今天媽媽很累了, 你可不可以乖乖玩, 不要吵媽媽。 ”他會懂的, 而且會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