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應該被“Pass”的八大幼兒教養方法


育兒關鍵字:教養方式

One

6個月大的寶寶開始愛用手抓東西吃, 如果讓他們自己抓, 容易弄得亂七八糟, 為避免寶寶手髒, 不讓他抓東西吃。

正確應對方式

寶寶約6個月大的時候, 開始喜歡到處抓東西, 此時父母應多訓練他的這種能力, 而不是刻意的去限制。 手的動作發育從不靈活到靈活是有規律的, 3~4個月前的嬰兒, 抓握物體還是沒有目標、沒有方向的, 手指配合也不協調, 什麼東西都是一把抓。 5~6個月開始, 通過視覺、觸覺、運動覺的發育協調, 寶寶眼手協調動作開始出現, 這是嬰兒心理發育的重要標誌。

Advertisiment
當嬰兒拿到物體後, 會用眼睛仔細地觀察它的顏色、形狀, 用手不斷地玩弄, 發出聲響, 還可能用嘴去咬, 以便瞭解物體的硬度、重量、大小等。

這些探索活動既滿足了嬰兒的求知欲, 又發展了手眼協調能力, 尤其是促進了早期精細動作的發育。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一般是1.5~2歲之前, 有些甚至到了3歲), 兒童仍然以口的探索作為探索世界的補充手段。 我們常常發現身邊有的小孩子有一種“壞毛病”, 無論拿到什麼東西, 玩一玩, 擺弄擺弄後, 馬上放到嘴裡去, 其實, 他們是在用嘴“認識”物體。 有些家長擔心寶寶把玩具放進嘴巴裡而不讓他玩, 其實這樣的憂慮是多餘的, 作為家長, 只要保證上述活動的安全就可以了, 要做到這一點, 可以借鑒下面的3條安全小TIPS。

Advertisiment

★不給孩子過小的、可以完全放進口中的物體或玩具玩, 比如小珠子、小盒子、小塑膠片等, 以免在放進嘴裡後不小心吞咽下去或卡在咽喉部位。

★不給小孩子, 特別是剛剛學會走路的孩子諸如筷子、長柄湯勺之類堅硬的物體當玩具, 以免他們含在嘴裡四處走動、不小心跌倒時, 這些東西都可能會危及寶寶的生命。

★不給小孩子不衛生或含有有害物質的物品當玩具, 以免病毒細菌進入口中而危及健康。

Two

哭的時候急著去抱或者安慰, 否則會讓寶寶養成黏人的習慣。

正確應對方式

寶寶哭是因為有需求, 可能是肚子餓了、身體不舒服, 或需要爸爸媽媽陪他玩。 面對寶寶的哭鬧, 不論寶寶是需要你的呵護還是照顧,

Advertisiment
都應及時地回應。

半歲以後, 嬰兒開始主動與成人交往, 開始用各種信號呼喚人, 其中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哭。 這時, 寶寶的啼哭並非饑餓或者身體不適, 只是因為沒人理睬。 媽媽只要把臉湊過來和他說說話, 哭聲就停止了。

需要告訴很多家長朋友的是, 不要怕抱孩子, 不少人認為這會慣壞孩子, 其實不然。 在與大人交往的過程中, 寶寶會產生一種特殊的情感——依戀, 比如寶寶會特別喜歡親近媽媽, 媽媽走到哪裡就跟到哪裡, 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黏人。 處於依戀期的寶寶, 只要媽媽一離開, 就會焦慮不安, 甚至哭鬧不停, 這是寶寶正常的心理反應, 以後孩子的依戀對象還會擴大到祖父母、老師等。

嬰兒對媽媽產生依戀是正常的,

Advertisiment
也是必要的, 但過度依戀則會妨礙寶寶與其他人的交往, 也會妨礙他對周圍世界的探索。 所以在嬰兒期, 媽媽一方面要與寶寶建立依戀關係, 另一方面也要讓他們接觸更多的人, 比如多讓親戚朋友到家來玩, 或者多帶寶寶到公共場合接觸更多的人。

Three

寶寶不乖就要打, 不打不成器。

正確應對方式

對許多家長來說, “打”是寶寶不聽話時最好的處罰方式, 但是你可曾留意到, 一方面是社會上兒童受到虐待的案件越來越多, 另一方面由於家庭暴力引發的弑母等忤逆事件也是層出不窮, 無數事實已經證明, “棒下出孝子”這種教養觀念在現代社會是不恰當的, 越來越多的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提出, 教養寶寶應該讚美重於處罰。

Advertisiment

寶寶們的世界很單純, 只要媽媽給予一點讚美, 受到肯定的他們就會把這種好的行為繼續下去, 以便獲得大人更多的讚美。 曾有專家提到, 小時候曾經經歷過家庭暴力的孩子, 長大後使用家庭暴力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 因為他們從小就在暴力的陰影下長大, 因此, 在人格形成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偏差, 容易出現情緒失控。

打罵並非教育寶寶不乖的利器, 而是應該借由“鼓勵”的方式, 讓他達到你的要求。 雖然鼓勵可能也無法讓你的寶寶做到100分, 然而有了你的“推波助瀾”, 長此以往, 你會驚喜地發現他的進步。

Four

我沒有辦法陪伴寶寶, 所以要用最好的物質生活來補償他

正確應對方式

不少家長因為把寶寶交給他人帶, 無法陪伴寶寶,所以想用最好的物質生活來補償他,其實這樣反而會造成寶寶價值觀的偏差。家長平時應定期帶寶寶外出,如去超市、公園,讓他從小就瞭解生活,學習選擇哪些東西可以接觸,哪些不行,即使是在家中清潔馬桶,也可以讓寶寶在一邊觀看,讓他知道這就是清潔馬桶的方式。不能總是為了補償寶寶,什麼事情都幫他們準備好,如此反而容易讓他養成依賴的個性。

此外,當你發現寶寶不受控時,應該想想是否是自己的教養方式不正確。建議當你的寶寶有不好的行為或情緒時,可換個方式教育寶寶。若你總是在自己的情緒中,教育寶寶就會容易沒有信心,失了分寸。你可以自己想想、找人交流,抑或靜下來觀察寶寶的行為,給自己多一點耐心和時間,不要立刻為自己打分。大人應與寶寶一起成長,如果能力與經驗不足應借助外力,才會知道給寶寶的是不是最適合的,多聽聽他人的意見,主觀意識不可以過於強烈,才是對寶寶最好的教養方式。
精彩推薦:
父母教養方式決定寶寶性格
11種錯誤教養方式毀孩子一生
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批評教養方式


天性不一樣,教養大不同

Five

當寶寶跌倒時拍打地板,讓寶寶以為是地板的錯。

正確應對方式

寶寶跌倒,媽媽們通常會以拍打地板的方式安慰寶寶,其實這是種責任的轉嫁。同樣的,爸爸照顧寶寶時不小心讓寶寶跌倒,媽媽和身邊的長輩就會加以責怪,大家都可以理解這些舉動是因為心急,然而這些舉動是沒有什麼教育意義的,寶寶在這種教育方式下長大,會自然而然養成“我不開心、不快樂,都是別人造成的”的錯誤觀念。

事實上,與其等到寶寶跌倒後拍打地板,將責任歸咎到地板上,倒不如事前告訴寶寶走路時要小心,慢慢走,提醒他要繞開障礙物,不然可能會跌倒以責任轉嫁的方式教育寶寶,這樣很容易讓寶寶認為什麼事都是別人的錯,自己沒錯,長大後遇到事情也不敢承擔責任。

另外,家長在照顧寶寶時,也不應互推責任,甚至為此吵得天翻地覆。殊不知,在大人們互相責怪的同時,小寶寶所接受到的訊息就是“都是別人的錯”,如此容易養成寶寶不負責任的個性。所謂言傳身教,有些時候,身教重于言傳,所以提醒年輕的爸爸媽媽們,教育寶寶時應以身作則,避免給寶寶不好的示範。

Six

大聲怒吼是制服寶寶的最佳法寶。

正確應對方式

大聲怒吼之下,寶寶可能會表現出乖乖就範的樣子,然而他當時並不懂自己所犯的錯是什麼,日後可能還會再次犯相同的錯。因此,當寶寶犯錯時,媽媽應該首先告訴寶寶他錯在哪,應該怎麼做才對,如果犯了錯會有什麼樣的後果產生等,讓寶寶瞭解犯錯的原因和嚴重性,這樣才能達到不再犯同樣錯誤的目的。

Seven

員警、大灰狼會來抓不乖的小孩。

正確應對方式

為制止寶寶犯錯,有些家長會用“員警來抓你”的恐嚇方式告誡寶寶,讓寶寶對員警產生恐懼感。或許家長會覺得見效就好,然而,處罰寶寶的方式不是要嚇他,而是應該讓他知道錯在哪。

當寶寶行為失常時,應該告訴他什麼才是正確的行為及觀念。教育寶寶時,應將正確的行為說具體,恐嚇方式只會讓寶寶心生畏懼,但卻不知錯在哪裡。另外,即使你認為寶寶過於玩劣需要處罰,也要讓他明白處罰的原因。例如,在告誡寶寶員警會來抓他時,也應一併告訴寶寶:“員警是維持社會規範,抓小偷和壞人的,所以你不乖員警叔叔會來找你。”讓他知道員警叔叔為什麼來找他,明白犯錯的原因及犯錯可能需要承擔哪些後果。如果單純恐嚇他員警會來抓,而不告訴他原因,寶寶以後可能會十分害怕員警,以後一旦遇到緊急情況(如迷路、遇到壞人等),不敢找員警尋求協助。

Eight

哥哥姐姐要讓著弟弟妹妹。

正確應對方式

當一群小寶寶在一起玩耍時,如果發生了“矛盾”,常常用大叫或啼哭的方式吸引長輩注意的大多是年齡較小的寶寶,而家長一旦聽到叫聲會馬上過來加以阻止。因為我們傳統的觀念就是“大的要讓著小的”,古代“孔融讓梨”的故事已經讓一代又一代的小朋友將這一觀念傳下去,所以家長總會要求大的寶寶讓著小的弟弟妹妹。其實寶寶之間發生“矛盾”時,也有可能是因為小寶寶要搶玩具,大寶寶不讓所致,一旦大人出面阻止,一味責難大的,大的寶寶心裡可能會不舒服,認為“爸爸媽媽不愛我了”,在爸爸媽媽面前,對自己的行為不再自信,不知道怎麼做才對;另外,也會因為覺得不被關注,以後大人講的話就不愛聽,容易出現消極情緒或者行為問題,有的還會討厭其他比自己小的小朋友,甚至攻擊他們。

當大寶寶有正面行為時,家長要給予表揚和肯定,讓寶寶知道爸爸媽媽是愛他的,如此他和小的寶寶一起玩時,他們覺得自己有照顧小弟弟妹妹的責任,也更信任自己的能力,讓他們的行為變得更有信心。因此,會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在處理這類事件時一定要客觀公正,避免讓寶寶感到不公平。

無法陪伴寶寶,所以想用最好的物質生活來補償他,其實這樣反而會造成寶寶價值觀的偏差。家長平時應定期帶寶寶外出,如去超市、公園,讓他從小就瞭解生活,學習選擇哪些東西可以接觸,哪些不行,即使是在家中清潔馬桶,也可以讓寶寶在一邊觀看,讓他知道這就是清潔馬桶的方式。不能總是為了補償寶寶,什麼事情都幫他們準備好,如此反而容易讓他養成依賴的個性。

此外,當你發現寶寶不受控時,應該想想是否是自己的教養方式不正確。建議當你的寶寶有不好的行為或情緒時,可換個方式教育寶寶。若你總是在自己的情緒中,教育寶寶就會容易沒有信心,失了分寸。你可以自己想想、找人交流,抑或靜下來觀察寶寶的行為,給自己多一點耐心和時間,不要立刻為自己打分。大人應與寶寶一起成長,如果能力與經驗不足應借助外力,才會知道給寶寶的是不是最適合的,多聽聽他人的意見,主觀意識不可以過於強烈,才是對寶寶最好的教養方式。
精彩推薦:
父母教養方式決定寶寶性格
11種錯誤教養方式毀孩子一生
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批評教養方式


天性不一樣,教養大不同

Five

當寶寶跌倒時拍打地板,讓寶寶以為是地板的錯。

正確應對方式

寶寶跌倒,媽媽們通常會以拍打地板的方式安慰寶寶,其實這是種責任的轉嫁。同樣的,爸爸照顧寶寶時不小心讓寶寶跌倒,媽媽和身邊的長輩就會加以責怪,大家都可以理解這些舉動是因為心急,然而這些舉動是沒有什麼教育意義的,寶寶在這種教育方式下長大,會自然而然養成“我不開心、不快樂,都是別人造成的”的錯誤觀念。

事實上,與其等到寶寶跌倒後拍打地板,將責任歸咎到地板上,倒不如事前告訴寶寶走路時要小心,慢慢走,提醒他要繞開障礙物,不然可能會跌倒以責任轉嫁的方式教育寶寶,這樣很容易讓寶寶認為什麼事都是別人的錯,自己沒錯,長大後遇到事情也不敢承擔責任。

另外,家長在照顧寶寶時,也不應互推責任,甚至為此吵得天翻地覆。殊不知,在大人們互相責怪的同時,小寶寶所接受到的訊息就是“都是別人的錯”,如此容易養成寶寶不負責任的個性。所謂言傳身教,有些時候,身教重于言傳,所以提醒年輕的爸爸媽媽們,教育寶寶時應以身作則,避免給寶寶不好的示範。

Six

大聲怒吼是制服寶寶的最佳法寶。

正確應對方式

大聲怒吼之下,寶寶可能會表現出乖乖就範的樣子,然而他當時並不懂自己所犯的錯是什麼,日後可能還會再次犯相同的錯。因此,當寶寶犯錯時,媽媽應該首先告訴寶寶他錯在哪,應該怎麼做才對,如果犯了錯會有什麼樣的後果產生等,讓寶寶瞭解犯錯的原因和嚴重性,這樣才能達到不再犯同樣錯誤的目的。

Seven

員警、大灰狼會來抓不乖的小孩。

正確應對方式

為制止寶寶犯錯,有些家長會用“員警來抓你”的恐嚇方式告誡寶寶,讓寶寶對員警產生恐懼感。或許家長會覺得見效就好,然而,處罰寶寶的方式不是要嚇他,而是應該讓他知道錯在哪。

當寶寶行為失常時,應該告訴他什麼才是正確的行為及觀念。教育寶寶時,應將正確的行為說具體,恐嚇方式只會讓寶寶心生畏懼,但卻不知錯在哪裡。另外,即使你認為寶寶過於玩劣需要處罰,也要讓他明白處罰的原因。例如,在告誡寶寶員警會來抓他時,也應一併告訴寶寶:“員警是維持社會規範,抓小偷和壞人的,所以你不乖員警叔叔會來找你。”讓他知道員警叔叔為什麼來找他,明白犯錯的原因及犯錯可能需要承擔哪些後果。如果單純恐嚇他員警會來抓,而不告訴他原因,寶寶以後可能會十分害怕員警,以後一旦遇到緊急情況(如迷路、遇到壞人等),不敢找員警尋求協助。

Eight

哥哥姐姐要讓著弟弟妹妹。

正確應對方式

當一群小寶寶在一起玩耍時,如果發生了“矛盾”,常常用大叫或啼哭的方式吸引長輩注意的大多是年齡較小的寶寶,而家長一旦聽到叫聲會馬上過來加以阻止。因為我們傳統的觀念就是“大的要讓著小的”,古代“孔融讓梨”的故事已經讓一代又一代的小朋友將這一觀念傳下去,所以家長總會要求大的寶寶讓著小的弟弟妹妹。其實寶寶之間發生“矛盾”時,也有可能是因為小寶寶要搶玩具,大寶寶不讓所致,一旦大人出面阻止,一味責難大的,大的寶寶心裡可能會不舒服,認為“爸爸媽媽不愛我了”,在爸爸媽媽面前,對自己的行為不再自信,不知道怎麼做才對;另外,也會因為覺得不被關注,以後大人講的話就不愛聽,容易出現消極情緒或者行為問題,有的還會討厭其他比自己小的小朋友,甚至攻擊他們。

當大寶寶有正面行為時,家長要給予表揚和肯定,讓寶寶知道爸爸媽媽是愛他的,如此他和小的寶寶一起玩時,他們覺得自己有照顧小弟弟妹妹的責任,也更信任自己的能力,讓他們的行為變得更有信心。因此,會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在處理這類事件時一定要客觀公正,避免讓寶寶感到不公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