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雲:“棍棒之下出孝子”。 古人教子, 並不反對施行體罰, 但強調要適可而止, 對於不同年齡的寶寶又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體罰是手段, 教育是目的, 但是手段用得不正確就達不到目的。 換言之, 單靠打不能改變寶寶的素質, 家長也不能 指望用體罰來打出孝子。
現代社會也有許多父母經常通過打寶寶來懲罰寶寶的錯誤。 但研究證實, 挨打的寶寶常常情緒不穩定, 缺乏自尊心。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不會希望自己的寶寶這樣吧?“打”雖然暫時可以制止寶寶的不當行為, 但它會導致寶寶哭鬧, 從而使父母 感到更大的壓力。
Advertisiment
一旦採取打的方式, 父母可能以後會再次打寶寶, 並逐漸養成習慣。 “打”與生氣、厭惡和拒絕直接相聯, 寶寶會漸漸把父母與挨打的痛苦回憶相聯繫, 從而認為你不喜歡自己。 久而久之, 當你真的表揚寶寶時, 這些讚揚在他眼裡已經沒有價 值了。 “打”所產生的不安全氛圍, 會對家長與寶寶的關係發展產生長期的消極影響。
當寶寶做錯事時, 父母可以冷處理, 採取暫時隔離、閉門思過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