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 為了及時的瞭解寶寶的健康發育情況, 孕媽媽們需要進行B超檢查。 可是, 當拿到像天書一樣的B超單時, 許多孕媽媽們都感到十分困惑。 醫生沒空解釋, 自己又看不懂, 寶寶到底發育的健不健康呢?孕媽媽們別著急, 今天小編就來教你看懂孕期B超單。
一、B超檢查的意義
為什麼要進行B超檢查呢?B超檢查可不是純粹為了看看寶寶的性別, B超檢查對於監測寶寶的發育健康情況有很大的意義:
B超可以觀察妊娠部位是否正常(排除宮外孕), 在孕13周後, B超可以清晰地顯示出胎兒的內臟器官和四肢骨骼。
Advertisiment
二、如何看懂B超單上的描述
想要看懂B超單, 首先要要瞭解B超單上的描述都是什麼意思。 B超單上涉及的描述主要有:
1、胎囊:胎囊只在懷孕早期見到。 它的大小, 在孕1.5個月時直徑約2釐米, 2.5個月時約5釐米為正常。 胎囊位置在子宮的宮底、前壁、後壁、上部、中部 都屬正常;形態圓形、橢圓形、清晰為正常;如胎囊為不規則形、模糊,
Advertisiment
2、胎頭:輪廓完整為正常, 缺損、變形為異常, 腦中線無移位和無腦積水為正常。 BPD代表胎頭雙頂徑, 懷孕到足月時應達到9.3釐米或以上。 按一般規律, 在孕5個月以後, 基本與懷孕月份相符, 也就是說, 妊娠28周(7個月)時BPD約為7.0釐米, 孕32周(8個月)時約為8.0釐米, 以此類推。 孕8個月 以後, 平均每週增長約為0.2釐米為正常;
3、胎心:有、強為正常, 無、弱為異常。 胎心頻率正常為每分鐘120-160次之間;
4、胎動:有、強為正常, 無、弱可能胎兒在睡眠中, 也可能為異常情況, 要結合其他專案綜合分析;
5、胎盤:位置是說明胎盤在子宮壁的位置;胎盤的正常厚度應在2.5-5釐米之間;鈣化一項報告單上分為Ⅲ級, Ⅰ級為胎盤成熟的早期階段,
Advertisiment
6、股骨長度:是胎兒大腿骨的長度, 它的正常值與相應的懷孕月份的BPD值差2-3釐米左右, 比如說BPD為9.3釐米, 股骨長度應為7.3釐米;BPD為8.9釐米, 股骨長度應為6.9釐米等;
7、羊水:羊水深度在3-7釐米之間為正常, 超過7釐米為羊水增多, 少於3釐米為羊水減少;
8、脊椎:胎兒脊柱連續為正常, 缺損為異常, 可能脊柱有畸形;
9、臍帶:正常情況下, 臍帶應漂浮在羊水中, 如在胎兒頸部見到臍帶影像, 可能為臍帶繞頸;
三、B超單上那些資料和符號都代表什麼
看懂了B超單上的描述, 孕媽媽們還要瞭解下, B超單上的那些資料和符號到底都代表什麼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Advertisiment
1、CS 為胎囊。 月經規則的婦女, 停經35天, B超就可在宮腔內看到孕囊。 在懷孕1.5個月時孕囊直徑約2釐米, 2.5個月時約5釐米。 胎囊位置在子宮的宮底、前壁、後壁、上部、中部都屬正常;形態圓形、橢圓形、清晰為正常;如胎囊為不規則形、模糊, 且位置在下部, 孕婦同時有腹痛或陰☆禁☆道流血時, 可能要流產;
2、CRL 為頭臀距, 表示胎體縱軸平行測量最大的長軸, 主要用於判定孕7-12周的胎齡;
3、BPD 為胎頭的雙頂徑;
4、FL 為胎兒股骨長徑;
5、GP 為胎盤分級, 一般胎盤分為0, I , II, III級, 有時還有III+級;
6、AI 為羊水指數, 做B超時, 以孕婦的臍部為中心, 分上, 下, 左, 右4個區域, 將4個區域的羊水深度相加, 就得到羊水指數, 孕晚期羊水指數的正常值是8-18釐米;
7、S/D 為胎兒臍動脈收縮壓與舒張壓的比值,
Advertisiment
8、LOA , ROA, LOP, ROP;LSA, RSA, 這是一組表示胎位的英文縮寫:L Left 左 R Right 右, A Anterior 前 P Posterior 後, O Occiput 枕骨 S Sacrum 骶骨, SC Scapula 肩。
附注:專用術語——胎位縮寫
胎位為先露部的代表在產婦骨盆的位置, 亦即在骨盆的四相位--左前、右前、左後、右後。 頂先露的代表骨為枕骨(occipital, 縮寫為O);臀先露的代表骨為骶骨(sacrum, 縮寫為S);面先露的為下頦骨(mentum, 縮寫為M);肩先露的代表骨為肩胛骨(scapula, 縮寫為Sc)。
胎位的寫法由三方面來表明:
1、代表骨在骨盆的左側或右側, 簡寫為左(L)或右(R);
2、代表骨名稱, 如頂先露為“枕”, 即“O”, 臀先露為“骶”, 即“S”, 面先露為“頦”, 即“M”, 肩先露為“肩”, 即“Sc”;
3、代表骨在骨盆之前、後或橫。例如頂先露,枕骨在骨盆左側,朝前,則胎位為左枕前(LOA),為最常見之胎位。
各胎位縮寫如下:
頂先露有六種胎位: 左枕前(LOA) 左枕橫(LOT) 左枕後(LOP) 右枕前(ROA) 右枕橫(ROT) 右枕後(ROP)
臀先露有六種胎位: 左骶前(LSA) 左骶橫(LST) 左骶後(LSP) 右骶前(RSA) 右骶橫(RST) 右骶後(RSP)
面先露有六種胎位: 左頦前(LMA) 左頦橫(LMT) 左頦後(LMP) 右頦前(RMA) 右頦橫(RMT) 右頦後(RMP)
肩先露有四種胎位: 左肩前(LScA) 左肩後(LScP) 右肩前(RScA) 右肩後(RScP)
即“Sc”;3、代表骨在骨盆之前、後或橫。例如頂先露,枕骨在骨盆左側,朝前,則胎位為左枕前(LOA),為最常見之胎位。
各胎位縮寫如下:
頂先露有六種胎位: 左枕前(LOA) 左枕橫(LOT) 左枕後(LOP) 右枕前(ROA) 右枕橫(ROT) 右枕後(ROP)
臀先露有六種胎位: 左骶前(LSA) 左骶橫(LST) 左骶後(LSP) 右骶前(RSA) 右骶橫(RST) 右骶後(RSP)
面先露有六種胎位: 左頦前(LMA) 左頦橫(LMT) 左頦後(LMP) 右頦前(RMA) 右頦橫(RMT) 右頦後(RMP)
肩先露有四種胎位: 左肩前(LScA) 左肩後(LScP) 右肩前(RScA) 右肩後(RS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