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懷孕可以養寵物嗎?

現在人生活壓力大, 因此許多人家中都飼養寵物, 希望能透過動物們天真、可愛的特質, 獲得心情上的安慰。 但是, 如果家裡有人懷孕了, 這些平時陪伴在身旁的寵物, 該何去何從呢?

經常聽到有人說孕婦不適合養寵物, 但是很多人都在結婚前、或還沒有小寶寶之前就已經飼養寵物了, 難道「有了」之後, 家裡的寵物就必須面臨被驅逐出境的窘境嗎?

【觀念篇】

1.懷孕前先做弓形蟲抗體檢查

一般而言, 寵物會帶給孕婦最主要的危害是經由貓糞傳染, 可能會造成胎兒畸形的「弓形蟲病」。 因為弓形蟲會透過母體的血液、胎盤、子宮、羊水、陰☆禁☆道等途徑,

Advertisiment
導致胚胎或胎兒感染, 所以林青穀家醫科診所院長林青谷醫師建議, 有養寵物的婦女們, 在懷孕前應該先做弓形蟲抗體檢查, 避免日後引起的不良結果。

懷孕後感染弓形蟲病會怎樣?

*懷孕前期:多引起流產或死胎。

*懷孕中期:引發死胎、早產或胎兒嚴重的腦、眼等部位疾病。

*懷孕後期:90%為隱性☆禁☆感染, 也就是寶寶出生時表現並無異常, 但有可能出生數月或數年後, 出現心臟畸形、智力低下、耳聾等現象。

只有貓會傳染弓形蟲病嗎?

狗也會傳染弓形蟲病, 不過它們的糞便和排泄物並不具傳染性, 所以只要不吃狗肉, 應該就不會被傳染了。

2.與寵物接觸時加強防護措施

根據研究統計, 大約有上百種的人類疾病,

Advertisiment
都和養寵物有關, 因此林青谷醫師強調, 准媽媽在懷孕期間與寵物接觸時, 除了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 還要比平常更加強才行!由於貓和狗都能藉由咬人或舔人的傷口, 傳播各種病菌, 尤其又以手的皮膚特別容易受到寵物所帶病菌的侵襲。

【防護措施要點】

1. 不要讓寵物住在臥室或睡在被窩裡。

2. 不要吃生蛋或未煮熟的肉類。

3. 要經常幫寵物洗澡、清理糞便。

4. 接觸寵物之後要徹底將手洗乾淨。

3.選擇適合的寵物飼養

如果在懷孕之後才想要飼養寵物, 林青谷醫師建議像一般常飼養的貓、狗等動物, 最好選擇成年、個性穩定、受過良好教養的寵物, 至於較有危險性或攻擊性的動物, 還是不要飼養為佳。 因為懷孕的媽媽們,

Advertisiment
身體容易疲倦, 行動也較不方便, 本來就是需要別人多加照顧, 如果還要再分神照顧不聽話或難馴服的動物, 養寵物就變成負擔了!

4.不要急於拋棄寵物

懷孕期間, 孕婦的身心都承受很大的壓力, 心情自然也較會起伏不定, 這時有個寵物陪伴, 是可以帶給准媽媽們愉快的感受。 林青谷醫師表示, 雖然寵物會帶來一些病菌, 有可能危及媽媽和寶寶的健康, 但是以孕媽咪最常擔心的「弓形蟲病」為例, 在他行醫多年的經驗中, 也尚未見過因為飼養寵物而感染的病例。 只要預防工作做的好, 平時注意清潔衛生, 保持愉悅的心情, 即使懷孕, 也不需要捨棄可愛的寵物。

【疾病篇】

懷孕的媽媽們想要飼養寵物, 或是保留原有的寵物,

Advertisiment
林青谷醫師認為, 只要能讓心情愉快, 不會造成生活和身體上的負荷, 飼養的方式和原則和一般人並無差異。 不過畢竟肚子裡有小寶寶, 還是要謹慎小心為上策, 除了保持清潔、加強個人衛生習慣, 不妨也瞭解一下寵物可能帶來的疾病, 提醒自己要更加注意個人和寵物的清潔和健康!

一.狂犬病

◎宿主:所有溫體動物, 包括人類。

◎途徑:

1. 被動物咬傷。

2. 吸入空氣中病毒顆粒。

3. 經由粘膜進入感染。

◎症狀:

1. 焦慮不安。

2. 頭痛、發燒。

3. 咬傷部位有異樣感。

4. 飲水時出現吞咽困難的現象。

◎對策:

1. 定期為寵物注射動物用狂犬病疫苗。

2. 不要飼養走私、沒有經過檢疫的進口動物。

3. 依照醫師診斷, 施打預防破傷風及其它細菌感染的防護措施。 因為破傷風屬於類毒素疫苗,

Advertisiment
是由細菌所分泌的類毒素製成, 所以不含細菌, 沒有感染胎兒的可能, 所以孕期也可以安心注射。

二.壁虱性腦炎

◎宿主:鳥、小型哺乳類動物。

◎途徑:主要由狗、貓、壁虱形成感染環;但是若喝下受感染羊的生奶, 也會經口傳染。

◎症狀:引起雙峰性發燒及腦炎。

◎對策:

1. 必須徹底清潔環境, 避免寄生蟲滋生, 同時防止寵物身上出現寄生蟲。 因為孕婦行動不便, 此時家人就要協助清潔環境與寵物。

2. 發現寵物身上有外寄生蟲時, 必須立即設法清除。

3. 讓寵物長期配戴除蟲頸圈。

三.Q型熱

◎宿主:羊、牛、貓、狗、家禽類動物。

◎途徑:由力克次體病原所引起, 存在於家畜和壁虱、野生動物和壁虱這2個交叉迴圈感染中。

◎症狀:通常會有突發性發燒、寒冷、後腦頭痛、虛弱、盜汗等症狀。 但是病程及嚴重性等差異非常大,甚至可能發生無症狀感染。

◎對策:

1. 會經由呼吸道感染,要避免空氣中的飛沫傳染。孕婦可以配戴口罩以防吸入病菌。

2. 病原存於尿液、糞便、乳汁以及有蹄類家畜的胎衣中,一般而言屬於無症狀感染。孕婦在清理時要戴上手套,最好是由家人代為處理。

四.布氏桿菌症

◎宿主:母狗、乳牛。

◎途徑:藉由感染動物的體液、組織、乳汁、排泄物、子宮分泌物、流產胎兒,經口、呼吸道、皮膚、粘膜等途徑感染。

◎症狀:發燒、頭痛、肌痛、惡寒、頸部淋巴腫脹、肝炎、骨髓炎。

◎對策:

1. 照顧處理動物時,要穿戴適當的保護衣物。孕婦要記得戴上手套,穿上隔離衣物,處理完後一定要徹底洗手。

2. 落實良好個人衛生習慣。

3. 寵物應該定期做相關檢查。

五.鉤端螺旋體症

◎宿主:鼠類、齧齒動物、家畜、野生動物。

◎途徑:會經由接觸尿液或感染動物組織,及吸入感染空氣噴霧、飛沫傳染。

◎症狀:突發性發燒、頭痛、寒冷、肌肉疼痛、結膜腫脹。

◎對策:

1. 撲滅鼠類感染源。

2. 如果寵物檢查後成陽性反應,應予以撲殺。

六.萊姆病

◎宿主:多發於哺乳動物,包括人、狗、貓、馬。

◎途徑:經由壁虱媒介傳染。

◎症狀:人類感染嚴重時可能致命。

◎對策:

1. 用抗生素類產品,如四環素、盤尼西林、紅黴素治療。孕婦要避免使用此類藥品,所以最好的方式還是要保持寵物和家中環境的清潔。

2. 有效杜絕壁虱。

PS.1997年7月及9月,臺灣衛生署曾經發佈2例人的萊姆病例。

七.皮膚真菌症

◎宿主:人和動物。

◎途徑:真菌會在人與動物身上相互感染。

◎對策:

1. 隨時保持寵物身體的清潔。

2. 發現寵物皮膚異常或劇烈搔癢等狀況,要儘快接受獸醫的治療。

3. 尤其好發于梅雨期間,要多加注意。

八.梨形蟲病

◎宿主:狗、貓、靈長類實驗動物。

◎途徑:感染患者或動物排出之囊蟲,經由排泄物、口腔路徑傳染。

◎症狀:食欲減退、噁心、腹部抽筋、脹氣、慢性或間歇性腹瀉、下痢。

◎對策:

1. 做好個人衛生措施,例如:勤洗手。

2. 可由人類或動物糞便檢體、十二指腸抽取物發現有無囊蟲來判斷。

九.犬蛔蟲症

◎宿主:狗。

◎途徑:由手經口造成感染。

◎症狀:會引起內臟移行症。

◎對策:

1. 因為犬的蛔蟲寄生率,以出生4個月之內為最高,所以幼犬必須接受有效驅蟲。

2. 確實做好狗的排泄物處理,孕婦處理時則要記得戴上手套。

3. 接觸過寵物後要徹底洗手。

但是病程及嚴重性等差異非常大,甚至可能發生無症狀感染。

◎對策:

1. 會經由呼吸道感染,要避免空氣中的飛沫傳染。孕婦可以配戴口罩以防吸入病菌。

2. 病原存於尿液、糞便、乳汁以及有蹄類家畜的胎衣中,一般而言屬於無症狀感染。孕婦在清理時要戴上手套,最好是由家人代為處理。

四.布氏桿菌症

◎宿主:母狗、乳牛。

◎途徑:藉由感染動物的體液、組織、乳汁、排泄物、子宮分泌物、流產胎兒,經口、呼吸道、皮膚、粘膜等途徑感染。

◎症狀:發燒、頭痛、肌痛、惡寒、頸部淋巴腫脹、肝炎、骨髓炎。

◎對策:

1. 照顧處理動物時,要穿戴適當的保護衣物。孕婦要記得戴上手套,穿上隔離衣物,處理完後一定要徹底洗手。

2. 落實良好個人衛生習慣。

3. 寵物應該定期做相關檢查。

五.鉤端螺旋體症

◎宿主:鼠類、齧齒動物、家畜、野生動物。

◎途徑:會經由接觸尿液或感染動物組織,及吸入感染空氣噴霧、飛沫傳染。

◎症狀:突發性發燒、頭痛、寒冷、肌肉疼痛、結膜腫脹。

◎對策:

1. 撲滅鼠類感染源。

2. 如果寵物檢查後成陽性反應,應予以撲殺。

六.萊姆病

◎宿主:多發於哺乳動物,包括人、狗、貓、馬。

◎途徑:經由壁虱媒介傳染。

◎症狀:人類感染嚴重時可能致命。

◎對策:

1. 用抗生素類產品,如四環素、盤尼西林、紅黴素治療。孕婦要避免使用此類藥品,所以最好的方式還是要保持寵物和家中環境的清潔。

2. 有效杜絕壁虱。

PS.1997年7月及9月,臺灣衛生署曾經發佈2例人的萊姆病例。

七.皮膚真菌症

◎宿主:人和動物。

◎途徑:真菌會在人與動物身上相互感染。

◎對策:

1. 隨時保持寵物身體的清潔。

2. 發現寵物皮膚異常或劇烈搔癢等狀況,要儘快接受獸醫的治療。

3. 尤其好發于梅雨期間,要多加注意。

八.梨形蟲病

◎宿主:狗、貓、靈長類實驗動物。

◎途徑:感染患者或動物排出之囊蟲,經由排泄物、口腔路徑傳染。

◎症狀:食欲減退、噁心、腹部抽筋、脹氣、慢性或間歇性腹瀉、下痢。

◎對策:

1. 做好個人衛生措施,例如:勤洗手。

2. 可由人類或動物糞便檢體、十二指腸抽取物發現有無囊蟲來判斷。

九.犬蛔蟲症

◎宿主:狗。

◎途徑:由手經口造成感染。

◎症狀:會引起內臟移行症。

◎對策:

1. 因為犬的蛔蟲寄生率,以出生4個月之內為最高,所以幼犬必須接受有效驅蟲。

2. 確實做好狗的排泄物處理,孕婦處理時則要記得戴上手套。

3. 接觸過寵物後要徹底洗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