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一次機會, 我認識了它一一《弟子規》。 當時的我並沒有想到, 它竟然會對我產生那麼大的影響。 現在想來, 緣分還真是奇妙。
小學時, 不止一次的從託管阿姨口中聽到它的名字。 那時的我並未在意, 甚至心裡對它有著那麼一絲抵觸心理。 。 。 直到我步入初中, 開學不久後, 校長便公佈了每晚看《弟子規》的消息。 我心裡對這本啟蒙讀物產生了那麼一點興趣, 但抵觸卻依然沒有消失。 第一天, 老師說我們應該好好向這本書學習, 我的心裡閃過一絲疑惑, 一本啟蒙讀物有什麼好學習的?一個星期後, 我對它不禁改變了看法。
Advertisiment
《弟子歸》原名《訓蒙文》, 為清朝康熙年閨秀才李毓秀所作, 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 改名為《弟子規》。 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 出則悌, 謹而信, 泛愛眾, 而親仁, 則有餘力, 則以學文。 "的文義, 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撰而成, 具體到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 從這句話, 我們可以得知《弟子規》分為八個部分: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和餘力學艾。 《弟子規》, 弟子規, 顧名思義, 這裡的弟子就是學生, 規就是規範。
一開始讀它的時候, 聽到它的經歷。 不贊為它曲折的歷程所哀歎。 也驚奇於一部小小的啟蒙讀物竟這樣來之不易。 一個星期後, 對它, 我有了一種特殊的情感。
Advertisiment
讀完它, 不禁向古人那"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所感動, 試問今天的青少年們, 有誰做到了?恐怕做到的人是少之甚少吧。
面對《弟子規》, 我們難道不感到慚愧嗎?人言"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我們現在的"寸草心"有古人付出得多嗎?沒有。 既然古人都知道父母對我們付出的愛是報答不了的。 那麼, 為什麼我們這些新世紀的人明明懂這個道理, 卻總是不付出行動呢?現在的青少年們, 請問在你們心中父母是什麼?保姆?司機?還是。 。 。 如果你真的這麼認為, 那請你去認真的讀讀《弟子規》吧。 也許你無法成為一位聖人, 但是也請你試著去體諒理解父母的心吧。
Advertisiment
讀完它, 不禁為它"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餘"的認真精神所折服。 這句話講的是遇到尊長時, 騎馬時要下馬, 乘車時要下車, 等尊長走過百步以外後, 自己才能上馬或上車離開。 放到今天, 恐怕會有人說, 做這種事的人, 腦袋一定不怎麼正常。 記得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的一則故事:一所醫院裡, 一群人在乘坐電梯時, 中途有一位小夥子抱著一束花從即將關閉的電梯口路過, 嘴裡喃喃的說道."住院部是不是在五樓呢?"電梯內一位紅衣服少女對小夥子說:"住院部確實在五樓。 "說完後, 怕小夥子不知道在哪。 於是她,
Advertisiment
其實那位紅衣服少女是一位革命戰士, 他不僅頭腦沒毛病, 身體也很健康。 看完這則故事, 我不禁想問."我們這是怎麼了。 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 為什麼我們現在大部分人的素質連古人都比不上。
Advertisiment
也許我們真的該好好看看《弟子歸》了。 也許你會說沒時間, 其實你只要把你看泡沫劇的時間, 讓出來一點點。 你的情操就會上升一個階次。
《弟子規》, 一本讓我戀上的啟蒙讀物。 你, 可不要小瞧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