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
家庭教育特別是早期家庭教育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
早期家庭教育在兒童的可持續性發展中的獨特價值終於得到社會的認可。
儘管我們已經從很多教訓中開始了理智上的清醒,
但是還沒有在感情上完全接受並且轉化為教育行為。
導致這種局面,
也許有許多客觀因素在起作用,
但是家庭教育實踐中逐步形成並且隱蔽存在的心理誤區卻是關鍵的因素之一。
一、極端期待心理引發急功近利的教育行為
父母對孩子成長的期待心理一旦極端化,
必然在認識上誘發非理性思維,
Advertisiment
二、功利心理引發“成人中心”的教育方式
任何教育都有一定的功利色彩, 即教育價值的追求。 教育過程中的庸俗功利追求一種“立竿見影”短期效果, 不惜以犧牲孩子的可持續性發展為代價。 這是一種典型的“成人中心”的教育方式。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所以提前學習;本著“人無我有, 人有我強”, 所以過度學習。 一切為了“高人一等”。
三、盲目攀比心理引發“無個性化”的教育
父母用熟悉的同學或同齡兒童的優良表現來激發孩子的上進心,
Advertisiment
教育過程中的心理誤區主要源于教育文化的缺陷與教育理念的偏失。 當前, 消除早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心理誤區必須從家庭教育文化建設與開展親子教育入手。
就家庭教育文化建設而言, 一方面, 社區文化建設必須以家庭為單位, 優化家庭精神生活環境, 淨化家庭教育氛圍, 減輕家庭教育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 淨化教育市場,
Advertisiment
就親子教育而言, 一方面加強親情教育, 利用血緣與親情為紐帶增強父母的教育責任感;另一方面加強親職教育, 樹立父母的職業教育意識與職業教育能力。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職”, 良好的教育意識與能力應該成為每一位父母的自覺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