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上一年級, 期末考試成績一般。 我父母著急, 叮囑我們“管緊點, 最好能請個家教”, 妻子開始懷疑兒子是不是智力有問題, 同事也建議我給孩子換個“貴族學校” , 我卻一點也不著急。 兒子有三個非常好的優點:自信, 做什麼事都認為自己能做好;執著, 做一件事情如果沒做完就不收手;善良, 一個掉在地上的田螺都撿回來養著, 自己被別人用石頭打了還千方百計護著投石頭的人。 這三點恰好是做一個好人、成就事業的基礎, 有什麼比這三點更重要的呢?當然, 兒子剛進小學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Advertisiment
我之所以這麼坦然地看待“不爭氣”的兒子, 是因為我有自己的看法:孩子現在的成績並不是我的終極目標, 我希望我的兒子是一個自信的、有責任感的、 能自己創造幸福的人, 而不是一個除了學習成績之外一無所有的人。 於是, 我既沒有請家教, 也沒有換學校, 只是鼓勵兒子“ 你可以做得更好”。 一個學期後, 兒子有了很大的進步。
盧梭早在兩百多年前就指出:“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 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 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 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 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還將造成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鍾的兒童。
Advertisiment
家長的教育眼光不能短視。 為了使孩子領先于同齡人, 一些父母將孩子送往名目繁多的培訓班。 很多家長望子成龍, 希望培養出“神童”, 並認為只有非比尋常的勤奮和頂尖教育才能增加成功的希望。 實際上, 培養和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是最重要的, 分數則是次要的;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心理是重要的, 多少名次則是次要的;保持孩子學習的欲望是重要的, 具體讀了多少本書則是次要的。 家長應該認識到,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長跑”的過程, 而不是“短跑”的過程,
Advertisiment
教師的教育眼光不能短視。 筆者想起了郭沫若的《成績報告單》:各科平均分是79分, 其中包括國文、圖畫在內的3門學科掛上了“紅燈”, 最差的僅有35分, 而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一位文學巨人、歷史學家。 教師應該認識到, 除了孩子廣博的知識、出色的學習成績外, 誘發孩子終身學習的動機和動力, 培養學生樂於學習、善於學習、合理安排時間、堅決執行計畫等優秀品質是何等重要!充分發揮孩子的潛能, 培養孩子的自信, 讓每個孩子都成為獨特的、無可替代的、富有創造性的人, 這是教育的最核心目標。
教育的短視必然帶來學生的短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