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電腦遊戲, 玩法是依據著劇情, 在電腦發問時, 選擇不同的方式回答, 可導致往後出現了不同版本的劇情, 由此引申出多個結果。
父母在養育孩子時, 豈不是也正在玩這種遊戲?生活中, 會遇到孩子不時向你詢問一些處事的問題, 這其實是建立孩子人生觀的重要時刻, 切勿掉以輕心, 應謹慎回答。 給孩子灌輸了正確的觀念, 抑或製造錯誤的資訊, 全賴父母如何運用經驗和智慧, 選擇答案。
就用“小孩子跌倒”來打個比方, 究竟是即時過去將他扶起, 還是鼓勵他自行站起來?
事後, 該是斥責他不小心,
Advertisiment
還有諸如在學校被同學欺負、被老師冤枉等問題, 亦屬常見。
當中亦有較為軟性的抉擇, 並不直接關乎于孩子本身, 而是當孩子們在街頭看見了乞丐, 該是如何向他們提出指導。 街上的乞丐, 除衣衫襤褸外, 有的是殘廢了手足, 有的是滿身瘡疥, 亦有婦女手抱嬰孩求乞。 若然孩子開口問:“要不要給他施捨?”父母該是如何反應?
Advertisiment
從前的父母, 會從褲袋裡掏出零錢, 交到孩子手中, 讓兒女親手種福, 將碎銀放在乞丐的面前。 如今的父母, 會用電光石火的速度打量那“討飯的”, 再施展一招“慧眼識穿人”, 提醒身邊的孩子:“別中計, 這傢伙是假扮的”, 說罷就趕緊拖著孩子“逃亡”。 別說是碰到了“討飯的”, 路上一干的賣旗籌款, 慈善推銷, 同樣也是一邊輕呼“騙子”, 一邊扶老攜幼拔足飛奔!
施捨一個小錢, 是善心的表現, 也是濟弱扶貧的教育。 然而, 大家的疑心也不小, 誰都知道, 這年頭是滿街的“假乞丐”, 本身有家有室有積蓄, 根本不用行乞, 卻把乞食當成一種職業, 天天“上班”。
更可怕的, 是進展成為“企業經營”, 騙取市民同情。 操控著這一批乞丐, 其實盤中之錢,
Advertisiment
然而, 在孩子面前, 對行乞者視而不見, 豈不也是灌輸入了一種拒絕幫忙別人的觀念, 令他們變成事事懷疑, 不信任周遭的事物, 戴一副脫不掉的有色眼鏡?誰是乞丐, 誰是騙徒?
如果是一竹篙打翻一船人, 那些真正需要援手者, 可不就更加孤立無援?只為了惡劣的騙徒, 卻完全消除了自己以及孩子們的善心, 不也是以惡易惡的下策?向子女示範了“凡有懷疑就往壞處想”的錯誤觀念, 對整體人生觀、世界觀, 並沒有裨益!
幫忙他人的原則, 應是甯縱毋枉,
Advertisiment
虧不起的人, 做不了大事。 切勿讓外在的環境問題, 扭曲了孩童的心性;先建立善心, 再學習防人, 更是個理想的成長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