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en有個兩歲的妹妹, 媽媽經常帶兩兄妹來圖書館玩, 因為妹妹和蘇寶差不多大, 兩家一來二去就熟悉了。 Aden全家都是名校畢業的, 他爹是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爺爺也是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媽媽辭職帶娃前是德勤的諮詢顧問, 一家人動不動就跑去法國南部度假, 簡直是高帥富標配啊啊啊。
我們每次遇到Aden, 他都會大大方方的打招呼, 還愛主動把自己的玩具給小蘇寶玩。 不過蘇寶很高冷, 不怎麼搭理男神的一腔熱情……還好男神並沒有心灰意冷, 轉身就把玩具送給別的MM玩去了??
Aden在圖書館很受歡迎,
很多人都叫得出他的名字,
Advertisiment
有次A媽邀請我去喝下午茶, 順便聊聊育兒經。 Aden特別喜歡樂高積木, 經常能全神貫注的搭上半小時, 他家有一個讓蘇媽歎為觀止的大型樂高桌(土豪就是這麼任性)。 有一次問他在搭什麼, 他說battleship(戰艦), 但是搭了很久都四不像。 後來司機來接他去練習棒球了, 但是他的戰艦還沒能搭成功, 不像戰艦, 倒有點像一座沒完工的樓房。
我想大部分父母在這種情況下會說:孩子,
你搭得已經夠好了。
Aden媽媽沒這麼說,
她只是說,
你努力了。
Aden想了下說:No big deal, I’ll just keep trying (沒什麼大不了,
我再努力嘗試就是了)。
然後小男神高高興興的出門了。
給蘇媽留下一大碗正能量。
Advertisiment
如果要用一個詞形容Aden, 我想可以用陽光吧。 如何定義陽光?我認為陽光的孩子的共同特點是積極看待生活中的大事小事, 無論好壞, 都不會被輕易打敗, 喜歡把挑戰和困難當做成長的機會。 相信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這樣樂天又堅韌吧。 這種陽光的性格是怎麼形成的?
(機智的) 蘇媽為了學習Aden媽的育兒經, 一秒鐘把A媽變成了我的剁友(一起逛街剁鞋子的好友), 啊哈哈
我想起蘇寶有一次也是搭積木, 試了很久也搭不到她想要的高度, 最後很生氣的把積木一推坐在地上大哭起來。 當時我有些不知所措, 該如何引導她面對這個“挫折”。 後來和Aden媽聊天的時候, 她告訴我自己一直在有意識的引導兩個孩子養成“成長型思維模式”。
Advertisiment
其實蘇媽在學生時代也接觸過這個概念, 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最早是斯坦福教授Carol Dweck提出的。
她的代表作《看見成長的自己》裡專門有一章是討論父母和老師該如何幫助孩子培養樂觀的心態。 最早看她的書, 因為沒有娃, 就只是快速略過了“養育成長型思維小孩”那部分的內容。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 又特地把《看見成長的自己》和塞利格曼的積極心理學系列(也是培養正向思維的佳作)翻出來讀了一遍, 收穫很大。
成長型思維的定義是, 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能力。 具備成長型思維能力的小孩往往會意識到, 天賦不是最重要的, 努力、堅毅、會管理時間等品質是成功的關鍵。
具備成長型思維的小朋友會這樣看世界:
Advertisiment
我只要堅持練習棒球, 就可以不斷進步
攀岩有難度, 但好好玩啊, 我喜歡自我挑戰
我不會程式設計, 但只要我想學, 就能學會
犯錯是好的, 因為我可以從中學習
積木沒搭好, 可能是我方法不對, 再找找原因吧
成長型思維的反面是僵固性思維(fixed mindset), 兩者的區別在於:
想養個成長型思維的寶寶, 試試這些方法:
說話方式能改變思維模式
在哥大教育學院讀書的時候, 有一次訪問美國的小學, 教室牆上的一張海報吸引了我的注意, 海報的大標題叫做Change Your Words, Change Your Mindset (換種說法, 換種思維)。 舉個例子, 凱文輸掉了足球比賽, 他可以對自己說:我真差勁, 我天生不適合踢球!也可以選擇說:我抓緊時間練習, 下次上場就能表現得更好了。
Advertisiment
後來才知道, 很多學校都有類似的海報, 鼓勵孩子們用正向思維來看待問題:
再舉幾個栗子:
我們每天都會說話, 語言是我們大腦想法的一種輸出形式, 但語言同時也在影響和塑造我們的思維模式。 一個成天對自己說“我不行”的人, 不太可能達成自己的目標。 要教孩子為自己注入正能量, 心理學家的建議是教他們改變說話的方式, 用成長型思維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
學齡前的寶寶, 大腦在海綿吸水一樣的在吸收資訊和模仿大人。 家長平時聊天時, 經常有意識的用積極的角度去描述一件事, 長久下去能創造一種家庭氛圍, 塑造孩子的思維習慣, 讓孩子耳濡目染的受益。
誇孩子聰明不如誇努力
有趣的是,僵固性思維的表達不一定都是負面的,一個成天覺得自己特別聰明的孩子,也有形成僵固型思維的危險。因為”聰明“是一種先天能力,過度強調聰明,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成功的原因是聰明。如果有一天失敗了,那麼自己就”不聰明“了,努力也沒用,不如放棄。因此,Carol Dweck在書中建議,如果孩子做成了一件事,讚揚他時,要強調他努力的過程,而不是他先天有什麼過人之處。
記得蘇寶很小的時候每完成一個簡單的任務,比如翻身、獨自坐穩、第一次在小木琴上敲出聲音,我都會讚揚她好棒!好聰明!後來我看到美國的學者做了一個有趣的研究:他們找了一批1-3歲之間的寶寶,記錄母親和他們之間的互動。其中一些母親經常讚揚孩子的努力過程(比如:寶寶真有耐心),而另一部分母親傾向于讚美孩子的先天才智(比如:寶寶你棒呆了)。
五年後,專家們重新採訪了這些孩子,發現那些經常被表揚”努力“的孩子,比被表揚”聰明“的孩子,更樂於接受挑戰,也更具備成長型思維。美國社會多年來一直推崇正面教育,經常過度讚揚孩子“棒呆”,這些年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這種空洞無物的讚美對孩子沒什麼好處,也在逐漸引發美國家長們的反思。值得一提的是,要培養成長型思維,可不是誇努力就夠了,還要及時幫助孩子找對努力的策略和方向,瞎努力而無法達成目標,只會讓孩子沮喪。
當然,方法有沒有效果,還要看父母是否能以身作則。成長型思維與其說是教出來的,不如說是示範出來的。假如我們一邊在用各種策略教孩子“成長型思維”,但自己遇到一點難事就怨天尤人輕易放棄,那再多方法也沒用。這就和成天玩手機的爹媽教不出一個愛看書的孩子,是同樣道理。
寫到這裡,又想起最近刷爆朋友圈的洪荒少女傅園慧,她滿滿的正能量讓人隨時能笑出聲。接受採訪時她說:對我來說,只要比之前的成績好就夠了,因為這就是進步,並不是拿金牌才是最好的。她還說,我不喜歡那種我是最快的感覺,我希望有更多人的人比我快,這樣遊起來會比較開心。享受努力的過程,對她更重要。也許讀完這篇文章的你,也會同意。(全文完)
參考資料來源:
Dweck, C. S. (2006).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New York: Random House
Seligman, M. E. P. (2006). Learned optimism: How to change your mind and your life. New York: Vintage Books
figur8.net/change-your-words-change-your-mindset/
news.stanford.edu/news/2013/february/talking-to-baby-021213.html
huffingtonpost.com/entry/growth-mindset_us_565f315de4b072e9d1c455d4
khanacademy.org/educator/reference-for-coaches/how-to/a/growth-mindset-lesson-plan
有趣的是,僵固性思維的表達不一定都是負面的,一個成天覺得自己特別聰明的孩子,也有形成僵固型思維的危險。因為”聰明“是一種先天能力,過度強調聰明,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成功的原因是聰明。如果有一天失敗了,那麼自己就”不聰明“了,努力也沒用,不如放棄。因此,Carol Dweck在書中建議,如果孩子做成了一件事,讚揚他時,要強調他努力的過程,而不是他先天有什麼過人之處。
記得蘇寶很小的時候每完成一個簡單的任務,比如翻身、獨自坐穩、第一次在小木琴上敲出聲音,我都會讚揚她好棒!好聰明!後來我看到美國的學者做了一個有趣的研究:他們找了一批1-3歲之間的寶寶,記錄母親和他們之間的互動。其中一些母親經常讚揚孩子的努力過程(比如:寶寶真有耐心),而另一部分母親傾向于讚美孩子的先天才智(比如:寶寶你棒呆了)。
五年後,專家們重新採訪了這些孩子,發現那些經常被表揚”努力“的孩子,比被表揚”聰明“的孩子,更樂於接受挑戰,也更具備成長型思維。美國社會多年來一直推崇正面教育,經常過度讚揚孩子“棒呆”,這些年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這種空洞無物的讚美對孩子沒什麼好處,也在逐漸引發美國家長們的反思。值得一提的是,要培養成長型思維,可不是誇努力就夠了,還要及時幫助孩子找對努力的策略和方向,瞎努力而無法達成目標,只會讓孩子沮喪。
當然,方法有沒有效果,還要看父母是否能以身作則。成長型思維與其說是教出來的,不如說是示範出來的。假如我們一邊在用各種策略教孩子“成長型思維”,但自己遇到一點難事就怨天尤人輕易放棄,那再多方法也沒用。這就和成天玩手機的爹媽教不出一個愛看書的孩子,是同樣道理。
寫到這裡,又想起最近刷爆朋友圈的洪荒少女傅園慧,她滿滿的正能量讓人隨時能笑出聲。接受採訪時她說:對我來說,只要比之前的成績好就夠了,因為這就是進步,並不是拿金牌才是最好的。她還說,我不喜歡那種我是最快的感覺,我希望有更多人的人比我快,這樣遊起來會比較開心。享受努力的過程,對她更重要。也許讀完這篇文章的你,也會同意。(全文完)
參考資料來源:
Dweck, C. S. (2006).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New York: Random House
Seligman, M. E. P. (2006). Learned optimism: How to change your mind and your life. New York: Vintage Books
figur8.net/change-your-words-change-your-mindset/
news.stanford.edu/news/2013/february/talking-to-baby-021213.html
huffingtonpost.com/entry/growth-mindset_us_565f315de4b072e9d1c455d4
khanacademy.org/educator/reference-for-coaches/how-to/a/growth-mindset-lesson-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