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們千萬不要隨便拒絕孩子的行為!

二三歲的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 獨立性也一天強似一天。 無論幹什麼事, 寶寶總要說上一句“我自己”, 言外之意是不用幫忙, 自己完成, 其勇氣足以令成人們吃驚。 這時他們開始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希望被人家說“好、為了得到家人和熟人的誇獎, 想方設法、大有不達到目的絕不甘休的架勢, 而且他會很努力地去做。

這正子自尊心的萌芽, 是他們向上的內在動力, 成人一定要細心呵護才對。 因為, “不讓做”、“不放心”實際上是對孩子的不尊重, 它會損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產生自卑感, 並對家長產生不滿情緒,

Advertisiment
甚至使雙方的關係對立起來。

適當滿足寶寶的願望

對於那些寶寶力所能及、沒有危險的事情, 如洗碗、擇菜、擺碗筷、拿東西、扔垃圾……儘量讓孩子去嘗試, 父母還應創造機會讓他們多做。 當然, 寶寶做這些事情時, 有很大的遊戲成分, 但只要孩子“玩兒”得高興, 得到了“鍛煉”, 又滿足了他們的自尊心, 爸爸媽媽何樂而不為?即使是事後自己再麻煩一次、“返工”一次, 也是值得的。

被拒絕不等於沒面子

讓二三歲的寶寶明白, 確實有很多事情他們目前還不能做, 有的甚至是比較危險的, 比如獨自搬比較重的東西、自己倒熱水、自己安電插座、自己過馬路……爸爸媽媽拒絕他們的要求、不允許他們獨斷專行, 是出於保護寶寶的考慮,

Advertisiment
為了他不受傷害。

父母在給寶寶講這些道理時, 最好能掰開了揉碎了, 再借助一些看得見或摸得著的事實, 讓孩子真正理解並牢牢記住。 另外, 爸爸媽媽的態度一定要溫和、耐心, 平等地對待寶寶。 這樣, 孩子就能獲得被尊重的感覺, 從中也能懂得:我被拒絕, 與“面子”無關。

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保護, 父母的目的也達到了, 可謂一舉兩得。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