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們對寶寶第一年發展的認知

一歲之前的情感經驗是如何影響行為發展的?環境會對我們的心理發展產生什麼影響?幼兒期(這裡指的是一歲之前)的不同條件如何影響構成一個人將來性格的經歷和行為?

關於人們如何回答此類問題, 下面的理論說明應該能夠提供一個大概的方向。 目前, 對於這些問題或相似問題的答案已經趨於一致。 但有一點必須提前說明:到目前為止, 大多數的研究都是在動物身上進行的, 以下描述的絕大部分也來自於這些研究。 絕不可以想當然地認為人的大腦完全就是這樣工作的。 雖然目前針對人腦發展過程的研究越來越多,

Advertisiment
但是最終的結論我們現在只能等待, 因為研究早期經歷的長久影響需要很多年的時間。

如今科學家們幾乎不會再懷疑, 環境的影響比人們曾經認為的要大得多。 大腦的功能和發展並不是從一開始就確定了。

生命剛開始的階段, 人的大腦大概有1000億個細胞, 但此時大部分細胞還沒有相互結合。 之後大腦再也不可能像此時一樣擁有如此多的可能性。 這時候, 單個的細胞開始根據來自外界的經驗相互關聯。 時間一長, 只有那些可以相互連接構成網路、並且連接經常被使用到的細胞可以存活。

神經細胞鋪設的一小部分在出生時就已經存在了, 另一部分則是在學習過程中完成的。

Advertisiment
它們帶來的感官刺激和神經系統刺激形成了大腦的結構。 神經細胞特定網路的刺激模式通過伴隨著它們的外部事件而獲得一定的含義, 漸漸地就成為了感覺。 如果這些感覺被儲存在記憶中, 就會影響到經驗的歸類。 如果一種細胞連接沒有得到足夠地激發, 那麼它們會服務其它常常使用到的連接。

也就是說, 出生以後, 大腦的不同區域會不斷地建立和分解連接。 換一種說法:反復刺激同一“開關環路”的重複經驗會引發所謂的“學習效應”。 它們會被記住並且對寶寶以後的發展產生很重要的影響。

如果它們產生於對特定能力的發展十分重要的階段, 例如寶寶一歲前發展依戀關係時, 這種學習效應就會影響到個人典型特徵的形成。

Advertisiment
相應刺激迴圈和相關的細胞、連接和化學過程在經過一系列重複後更容易被激發, 即便是在刺激越來越弱的情況下。

神經細胞鋪設的建立和分解在孩子十歲之前不斷地發生著, 以便適應新的環境。 但是寶寶一歲之後, 大腦的這種構成速度就開始減慢。 因為對生存最重要的部分都已經完成了。 那些網路的作用僅僅是接受並檢驗整體的感覺認知, 賦予它們意義並將它們保存在記憶中。

我們在日常生活甲的行為方式和反應與所感知的環境刺激有關。 它們通過之前確定的神經系統網路獲得意義, 而神經系統網路又和經驗有關。

多麼有趣的現象啊!但是它也有一定的不利方面:人們同樣會適應不利的環境,

Advertisiment
例如缺少情感上的關愛。 一定的刺激, 例如接近另一個人, 因此獲得了典型的負面意義, 然後又對行為控制產生影響。 事實上, 您作為父母有很多空間可以對寶寶的發展產生正面的影響。 關於這一點我們將在下一章中特別地加以討論。

相關用戶問答